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形式。一、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土地在农民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加之流转后续保障等问题影响和制约,土地流转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是思想不解放,影响流转。由于多年"靠地为生"的传统观念,农民恋土情结比较严重,加上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各种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统征后农民生产生活出路的规划实践惠州市规划局黄冠亮城市郊区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将会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如何解决好土地统征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使农民顺利地从第一产业过渡到第二、三产业,从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各级...  相似文献   

3.
村庄建设不同于城镇居民的住房建设。城镇居民已脱离了土地,有了稳定的非农业的生活来源,可以下店上住,多户分层建设,也可以集中建设多层公寓式新村,以节约土地。但村庄里居住的是农民,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农宅除要具有居住功能外,还必须还具有贮藏、晾晒、农具存放、家禽饲养等辅助功能。农村一方面受生活水平限制,生活燃料主要靠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土地的非农化进程,致使许多农民纷纷失去土地。在失去土地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被边缘化。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站在弱势群体农民的立场上,制定合理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行为及管理不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凸显出许多问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没有保障,成为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久住楼房的人常常没事就下到地面上来转转,说是“接地气”,可能是说,人不能长久地跟土地分开,必须多跟土地接触,否则就会生病,就会烦燥。 自古以来,人是离不开土地的,这是常识。土地养活了人类,人类也伤害了土地。如今,除了农民以外,还专门出现了一些靠土地直接吃饭的人,一大批疯狂的“接地气者”。 如今的房产开发商,自然是“接地气者”中的一个群体。有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2)
让土地靠科技增效,让广大农民靠科技增收,始终是我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大市建设中不遗余力狠抓落实的不贰法宝。五年多来,全市上下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载体,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思考和实践,确立了大规模全覆盖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推进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去年,由于我们发表一篇《靠剥夺农民利益推行城市化将是一场灾难》的文章,没想到引起全国很多农民朋友的重视,他们不断来信来访。其中,福州市农民来访、来信反映当地政府为了建开发区强征他们土地,使他们陷入生活贫困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为此我们曾连续两次到该开发区进行调研,所见所闻,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规划》2009,24(2):121-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月1日公布。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在我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里,人们对土地有种与生俱来的依恋。土地也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土地,大量农民的不但生活没有着落。村镇建设也很难进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土地与村镆建设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如何认识土地与城镇化的矣系?如何妥善处理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矣系?如何在处理土地问题过程中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村镇建设中出现的土地纠纷的法律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 让我们聚焦土地与村镇建设,聚焦村镆建设之根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正>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意义1.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农民有粮,心中不慌,国家有粮,社会稳定,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玉米总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十分重要。2.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一些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但是大多数农民还靠土地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政策的调整,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销售成果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