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确定工作面预测指标K1、q、Cq、Smax、V30敏感性及临界值的方法和结果,现场试验表明:确定出的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及井下现场试验,提出了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和临界值确定的新方法以及实验仪器、模糊数学处理软件,为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和临界值的确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突出预测指标K1临界值确定指标△h2临界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室、现场对比试验,回归分析试验数据,找出突出预测指标K1与△h2之间的关系,根据指标K1临界值,确定指标△h2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谢一矿C15煤层突出危险预测方法和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现场试验研究,确定出谢一矿C15煤层不同地质单元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的合理临界值。C15煤层突出预测指标合理临界值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可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玉柱 《煤矿安全》2021,52(1):152-156
为了确定突出煤层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合理临界值,以四季春煤矿6号煤层为例,通过总结矿井及邻近区域6号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特征,构建了6号煤层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敏感性考察标准,基于敏感性考察标准统一对比了各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比值敏感程度,确定了6号煤层敏感指标钻屑瓦斯解析指标和辅助预测指标钻屑量。采用实验室测试和历史数据拟合计算、现场考察修正、扩大应用确定三步递进式敏感指标临界值确定方法,确定了6号煤层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钻屑瓦斯解析指标临界值为0.51 mL/(g·min1/2),辅助预测指标钻屑量临界值为6 kg/m。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WTK1型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确定装置的原理、组成、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用该装置实验确定的K1指标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煤层区域预测瓦斯含量指标临界值,采用高压吸附煤样密封罐原煤煤样瓦斯吸附—解吸平衡实验法,测试分析了瓦斯压力和含量变化规律,研究了瓦斯压力指标临界值对应的瓦斯含量。同时,现场试验考察了瓦斯含量与突出危险的关联性,确定了无明显突出预兆的瓦斯含量。结合防突规定,优选了适用的区域预测瓦斯含量指标临界值,探索了综合实验、现场考察和防突规定确定区域预测瓦斯含量指标临界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概念、判断原则和确定方法,结合大湾矿的实践,介绍了一种集历史资料统计、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过程、步骤和方法,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及其衰减指标、钻粉量、炮后30 min吨煤瓦斯涌出量指标V30和综合指标R的敏感性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确定了K1指标和V30指标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集煤矿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h2,q值和S值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指标F为符合该试验地点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并确定了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WTK1型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确定装置的原理,组成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用该装置实验确定的K1指标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临界值,以义马煤业集团义安矿为试验点,运用“二率法”来确定敏感指标的临界值并评价其可靠性.通过考察区域预测指标瓦斯含量W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Q3以及局部预测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Q3的临界值,得出了义安矿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临界值.而这些科学合理的预测指标,不但能使义安矿获得较高的安全效益,同时也能使该矿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5,(8):4-7
针对平庆煤矿C7+8煤层现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与真实临界值不符,导致局部防突措施工程量增大和掘进速度降低,采用历史预测资料统计与分析、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考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确定了C7+8煤层突出主要预测指标K1值为0.6 m L(g·min1/2)、预测参考指标S值为14 kg/m,通过2个阶段的试验表明,所确定的敏感指标临界值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求,能够有效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友洪 《煤炭技术》2020,39(3):130-132
为提高4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准确性,针对4煤层实际地质条件,采用实验室测试、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现场试验考察及现场扩大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确定4煤层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和钻屑量指标S,并提出执行钻屑量S临界值为6 kg/m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临界值为5 L/min的建议。经试验区1 600 m试验考察研究确定的敏感指标及执行的临界值建议合理有效,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及降低防突措施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望峰岗井C15煤层理论分析、实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出了望峰岗井C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合理临界值.C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合理临界值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6,(7):137-139
为确定王行庄煤矿二_1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采用临界度理论建立了确定突出敏感指标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突出预测指标的敏感性,确定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最后通过"三率"法和实验相结合综合确定了各敏感指标的具体临界值。  相似文献   

16.
邓华易 《中州煤炭》2023,(3):123-127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突出危险性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严重威胁矿区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而区域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决定了突出预测的精准程度。为准确考察确定李子垭煤矿南二井K1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临界值,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研究及现场实验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了区域预测指标瓦斯压力P和瓦斯含量W临界值分别为0.74 MPa和7 m3/t。区域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为李子垭煤矿南二井K1煤层瓦斯治理和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同时可为类似矿井和煤层开展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临界值考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占友  王春源 《中国矿业》2006,15(10):88-91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确定原则,现场考察了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预测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提出了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综合评判确定法,并在沈阳矿业集团红菱煤矿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综合评判法,具有简单方便、准确可靠的特点,为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临界值的确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平十二矿己_(15)煤层突出敏感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有厂 《煤矿安全》1999,(11):54-57
采用钻屑量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及其衰减系数Cq等指标预测具有突出和冲击地压双重危险的煤巷工作面,并对指标的敏感性、临界值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确定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模糊度理论确定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的方法。通过在北票、焦作的应用和效果检验,证实该方法是可靠、合理的,进而得出了两矿区突出预测指标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是突出煤层2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的关键环节,对确定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确定,包括地应力指标和瓦斯指标,是通过现场反复测试、试验确定的;而现今的突出防治管理模式不支持这种方法,故只能采取实验室试验研究,主要是针对瓦斯相关指标的研究,结合部分现场验证来确定。选取大隆矿12煤、芦岭矿8煤、祁南矿3煤、朱仙庄矿10煤、童亭矿7煤和新景3煤等6个煤样,煤种涉及中等变质程度的气肥煤到高等变质程度的无烟煤,试验研究了各煤样瓦斯压力P与瓦斯含量W,瓦斯压力P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和Δh_2,以及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与Δh_2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表明:突出预测的瓦斯指标之间具有单值对应关系,但各煤样的这种对应关系是变化的,国家相关标准给出的突出预测指标建议临界值之间并不对应,也不能完全反映煤层的实际突出危险性与突出严重程度,不同变质程度煤层很难存在统一的临界值;应用煤层瓦斯相关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突出煤层的实际,如始突深度、突出动力现象、钻孔动力现象等,可间接确定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临界值。同时,未来精细化的突出防治对突出预测敏感指标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包含反映地应力状况、小构造影响下煤层赋存、预测煤层潜在突出强度的指标,以及适应突出灾害差异性的新突出预测方法及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