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体系域之划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先进性及指导油气勘探的有效 性,自建立以来在世界各地迅速而广泛地传播。该理论在中国同样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并在陆相盆地研究中有所创新。其中,关于陆相盆地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的命名更是百家争鸣。该文针对我国际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层序体系域划分的主要方案进行了讨论,期望该研究领域中体系域构成有统一的命名和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3.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4.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积垂向上韵律变化快;因此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结构和模式更为复杂,研究更为困难。在研究与实践中,中国学者根据陆相盆地的边界特征、体系域边界特征、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否有坡折带等因素,建立了符合中国盆地沉积实际的坳陷型盆地和断陷型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和模式。控制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湖平面的变化、构造、气候、基准面的变化和物源的供给,特别是构造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它们直接控制了湖平面的变化。陆相地层层序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露头层序研究方法、实验观测和分析方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地震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地层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区带勘探阶段、目标勘探阶段和开发阶段,层序地层学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依据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缺乏地形坡折的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总结了层序边界和最大湖泛面的识别标志。指出没有地形坡折的陆相盆地沉积层序仅由下部的湖侵体系域和上部的湖退体系域组成。湖侵体系域多由几个退积式准层序组构成,向上砂泥比减小;湖退体系域多由几个井积式和加积式准层序组构成,向上砂泥比值加大。湖侵体域常在气候湿润、物源供给较多时形成,易形成广泛分布的烃源岩和三角洲,准坝成因的储集体;湖退体系域常在气候干旱、物源供给较少时形成,易形成广泛分布的泥岩和青盐岩盖层。  相似文献   

6.
蔡佳  王华 《海洋石油》2011,31(1):16-21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陵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Els3、Els2和Els1三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位置,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断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海侵与高位体系域发育...  相似文献   

7.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及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不同,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四川盆地内五条区域大剖面丰富的地震信息,应用厂域地震地层学的方法技术,建立了四川盆地从海相地层到陆相地层一整套地震层序序列,发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几种圈闭类型。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对川西拗陷上三叠统地层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通过地震层序的分析,确定了七个沉积间断面,建立了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地震层序,并划分了地震相。根据地震参数的地质意义,进行沉积环境解释,并建立了沉积体系,进而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沉积发展只。结合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油气远景评价,为含油气盆地非构造圈闭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南沙海域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发育区,其西部的万安盆地新生代沉积了陆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灰岩。目前,万安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甚微,建立完善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层序发育主控因素对研究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史、预测砂体分布以及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结合南海海域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将万安盆地新生界划分为 3 个亚一级层序、6 个二级层序和 10 个三级层序。 SQ1-SQ2(古新统-始新统)发育范围有限;SQ3-SQ10(渐新统-第四系)地层发育完整,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和海相灰岩。分析认为,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物源供给共同影响盆地层序地层发育,其中构造运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古近系孔店组的等时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孔南地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最后分析了孔南地区孔店组的生储盖组合模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为孔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控制着盆地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和生储盖发育规律,根据目前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将沉积可容空间的变化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类型。油气汇聚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研究对象,根据油气聚集规模将其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种规模类型。具备不同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不同规模类型的油气汇聚体系和相应的空间展布规律: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可以发育大型、中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高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中型或者小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大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欠发育。我国陆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东营凹陷是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典型代表,东濮凹陷是高频率沉积可容变化的典型代表;海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涠西南凹陷属于低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海中凹陷属于较高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寒武系出露连续,层序界面清楚且沉积现象丰富,是进行华北地台寒武系层序划分的较为典型的剖面之一。在新的寒武系年代地层框架下,依据地层的叠置形式、纵向上的沉积相变化及其内部的旋回特征,将该剖面寒武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从馒头组、毛庄组的"TST+HST"沉积序列转变为"CS+HST"的淹没不整合型层序序列,反映出从混积潮坪沉积序列向缓坡型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也意味着华北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台地从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的重大转变;该剖面芙蓉统内部的竹叶状灰岩与长山组顶部、凤山组第1个三级层序顶部发育的均一石生物丘代表了华北地台寒武系末期"贫乏骨骼的风暴海"以及"随着后生动物辐射,微生物碳酸盐岩也在增加"两大特殊沉积现象较为典型的沉积样式。基于层序地层框架内的沉积相叠加方式和地层记录中旋回特征的描述,对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为探索华北地台在太行山北缘广泛分布的寒武系提供参考实例,也为今后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比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经典模式应用于断陷盆地中所存在的问题讨论入手,认为T-R旋回划分方案更适合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还运用T-R旋回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了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T-R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式,建立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T-R旋回、3个二级T-R旋回,并进一步从沙河街组中识别出9个三级T-R旋回.通过研究主要目的层三级层序湖进(T)和湖退(R)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进一步查明主要目的层段的砂体分布规律,确立有利于隐蔽油气藏发育的砂体类型,并预测其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深水环境地质特征复杂,资料缺乏,有关海相深水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理论认识仍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基于层序地层样式、层序单元界面、体系域构成及沉积体系分布位置等特征分析,阐述了经典的层序地层模式、基于深水体系类型划分的层序地层模式、基于深水沉积构型要素叠置样式的层序地层模式、基于四分体系域模型的层序地层模式和基于沉积物理界面的层序地层模式对深水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处理方式或思路以及各种模式在深水沉积研究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梳理了深水沉积“源-汇”过程与层序地层异源控制因素、深水基准面变化、深水层序地层级次划分和深水自旋回沉积等在深水层序地层学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提倡在深水油气储层级别研究中,可开展基于资料和物理界面限定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受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控制,沉积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旋回的多级次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性特征。陆相盆地大型三角洲-浊积体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构成分析表明,沉积旋回的自相似性导致不同级次层序的沉积相构成与储层分布规律的自相似特征。与三角洲大规模进积作用伴生的浊积成因的"低位扇"通常紧邻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在长期旋回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体同样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沿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层序地层构成的自相似性特征导致与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浊积成因砂体乃至岩性圈闭油藏分布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划分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以及识别其内部的沉积旋回类型是层序地层分析的重要基础。测井信号是不同周期的地层旋回信息的叠合,通过时频分析方法可将测井数据内隐藏的地层旋回性信息拓展到不同的频带内,进而进行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以及旋回类型的判别。利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频带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Hilbert变换获取各分量的频率特征。最后根据各分量的周期性波动和频率变化特征与不同沉积旋回类型以及各级层序界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划分地层层序。在东营凹陷沙三段的应用中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短期、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地层与沉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于以砂泥岩为主要岩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分析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根据波阻抗特征,能够有效识别层序边界,划分层序;波阻抗反演资料所反映的岩性、砂泥比、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等信息为体系域划分了重要依据。将波阻抗特征与岩性信息相结合 ,能够进一步识别典型砂体,划分相边界等。给出了该技术在东营凹陷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安全。图5参9  相似文献   

19.
陆相湖盆及其沉积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发展方向及方法。单一厚层的砂砾岩体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应从相邻沉积体及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入手,研究湖盆转型所反映的砂砾岩沉积体系的转型,确定沉积层序类型及期次,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并划分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采用比较有效的手段划分准层序,在层序内部以湖泛面(沉积转换面)为关键面,分别向上、向下对准层序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在济阳坳陷罗家一垦西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