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需要进行节能建筑体系的优化,这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需要。该环节的开展,需要顺应全球环境环保的趋势,这是针对目前全球变暖情况下的一个应对措施。节能建筑的概念就是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保证建筑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以满足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日益枯竭,在这种情况下,节能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电气节能已成为当前节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虽然电气节需要贯穿于电气的整个生命周期,但在各个阶段中设计阶段则是节能的重点,对于整体节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电气节能上,需要从设计入手,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充分的利用当前先进的节能产品,确保节能的效果。文章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节有措施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变压器、照明、电动机等的节能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建筑给排水节能环节是重要组成环节之一。通过对建筑给排水环节的新设备环节、新工艺环节及其新材料环节的有效应用,促进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不断完善优化,满足实际建筑工程的节能需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变得异常迅猛。为了适应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宏伟规划,必须从长远考虑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的节能建筑发展现状,以及节能建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探讨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之间的联系。分析发现,发展节能建筑不仅要注意建筑的节能设计,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民用住宅和公共住宅,需要进行节能区分。节能建筑的运行与后期维护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于节能意识的宣传。同时完善节能建筑的能耗监测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节能建筑的功效,从而完成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进行节能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以此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涉及到工业建筑及其民用建筑的节能应用,从而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国民经济整体应用方案的分析。从我国现代建筑应用趋势来看,节能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落实好节能技术的应用规范,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能源紧缺形势非常严竣,人们节能环保理念不断增强,建筑电气能耗较大,因此需要做好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工作,有效的降低建筑电气运行过程中对电能的消耗,确保投资的经济性。文章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利用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环保设计的成效,则需要将节能环保理念充分的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进行应用,从而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保污染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在选择施工材料、设备及工艺等方面更好的体现出环保节能的理念,有效的确保环保设计效率的提高,为建筑给排水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中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引进环保节能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在当前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其中建筑能源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较大,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就说明我国建筑节能具有较大的空间。目前在建筑项目中大量的节能材料和技术都得以应用,而且通过对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节能效果较为显著。节能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就需要监理人员需要在节能施工中从材料、施工、竣工等多个环节进行节能控制,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文章分析了节能建筑理念及现状,并进一步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及竣工等各个阶段的监理工作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能耗是目前建筑在建设施工中需要从设计之初就进行考虑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建筑的耗能,在技术以及对节能建筑以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内涵和理念进行了分析介绍,通过三种理念之间的联系和不同,阐述了目前建筑节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建筑发展趋势和在节能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节能,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各行各业都应该应用节能技术。当前绿色节能技术在很多行业都有所应用,节约了很多资源。建筑电气设计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会消耗很多资源,所以把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十分必要。虽然我国建筑电气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能量消耗量增加等等,这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解决建筑方面能源短缺问题成为了当前建筑单位需要研究的方向。绿色节能技术近几年已经被应用到建筑电气设计中,但是因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导致应用效果不好。文章针对当前建筑电气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建筑暖通空调使用量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建筑能耗比重不断加大。因此需要对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阐述了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时,需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尤其是电气中的供配电系统,需要做好设计工作。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一些措施,有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促进建筑电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给建筑能耗指标制定了更高的要求与严格标准,也让电力自动化节能技术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尤其是现代建筑当中,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也让电能消耗量显著提高。由此看出,电力自动化节能技术的研究工作需要得到进一步深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4.
吴嘉西 《轻工设计》2014,(25):244-244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能源消耗大国,对于节约能源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并提出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与节约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这也正是当前建筑电气设计者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技术规范。文章通过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筑电气化节能相关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能源消耗大国,对于节约能源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并提出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与节约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这也正是当前建筑电气设计者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技术规范。文章通过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筑电气化节能相关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紧缺已成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电气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在当前高层建筑中,建筑电气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需要采用合理化的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方法,遵循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从而有效的实现高层建筑能源消耗的节约,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从高层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厉波 《电子游戏软件》2014,(21):177-177
建筑电气节能是绿色建筑重点,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应用研究价值。在分析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后,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从配电变压器节能、供配电线路节能、电气照明节能、动力设备节能等方面,对建筑电气节能常见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北方地区受到北方特殊气候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建筑需要加强节能技术应用,降低农村建筑资源消耗,从而实现新型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对北方地区农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北方地区农村建筑质量,实现节能减排建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暖通工程的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探讨建筑暖通工程中节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保人们对建筑功能需要得到满足,又能给居民提供方便舒适,还要尽量减少建筑的耗能就成了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分析某生产调度中心的空调节能方案,来介绍其相关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加大,能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根据对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所以节能应从建筑行业节能入手。文章从建筑电器的节能设计入手,分别从电器节能中对节能光源、节能灯具、节能电器附件的选用等几个方面对电器节能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