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的张扭性断裂系统所伴生的构造圈闭中已发现了多个高产工业油气藏 ,在研究了大量地震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讨论了这套张扭性断裂系统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油气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扭性边界大断层上盘的构造分布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区域应力场的分析,对华北盆地南部多序次的张扭性边界大断层的形成机制、断裂系统及其扭动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张扭性边界大断层往往以弧形断裂形式出现的特点,将区域扭动和应力方向与边界大断层的不同走向段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此类断层存在三个主要应力分布区:即反扭强张区、顺扭减张获平行强扭区。依据上述相关分析结果,建立了张扭性边界大断层上盘的构造分布模式:即张性负向构造一般分布在反扭强张区;扭性负向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4.
扭张断裂构造特征的精细刻画及控藏作用的分析是我国东部高成熟油田精细化油藏评价的重要方向。基于扭张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开展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成因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扭张断裂可划分为帚状、侧接及雁列3种类型。帚状扭张断裂表现为先张后扭的特征,由单条断裂逐渐向帚状演化;侧接扭张断裂表现为先扭后张的特征,由雁列式向侧接演化;雁列扭张断裂表现为边扭边张的特征,由早期单条断裂向雁列式扭张断裂演化。扭张断裂的差异演化形成了启闭耦合的控藏模式,为扭张型盆地内的精细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搞清港中地区帚状断裂体系内部的展布规律及细节、研究断裂体系与有利砂体平面展布关系及成藏关系,通过对歧口凹陷港中地区张扭性帚状断裂细节描述,并结合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目标处理技术、特征值相干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含油气检测等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港中张扭性帚状断裂系分级特征的认识。该帚状断裂系总体发育三级,具有逐级发育、分级控藏的特点,按此观点再进行精细研究,在港中地区老油田发现了新的圈闭,并获得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6.
塔北隆起北部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晚第三纪塔北隆起北部地区有规律地发育一套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不协调的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且控制了中新生界,特别是白垩第三系油气聚集与分布。通过塔北隆起北部地区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这一特殊断裂系统的主要构造特征、成因机制以及对油聚集的控制作用,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断裂系与塔中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尔金断裂系是我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顺时针张扭与逆时针压扭的交替作用,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该断裂系的构造演变,对其西北侧的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在的影响。阿尔金断裂系晚加里东早期的左地压扭导致塔中构造格局的形成,而海西早期的续行压扭作用则是塔中地区构造改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地震-地质解析方法和断层充填碳酸盐胶结物U-Pb定年的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走滑断层的形成时期、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晚震旦世形成雏形,并在早寒武世基本发展为右行张扭断裂系统,在二叠系沉积前叠加至少一期压扭构造变形,在晚二叠世反转为左行弱张扭断裂系统,仅极少数在印支期及以后选择性复活;走滑断层受南华纪裂陷正断层和北西向基底深大断层等先存构造影响,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属于斜向板内变换断层,调节德阳—安岳槽盆北强南弱的不均匀伸展,与德阳—安岳槽盆演化具有时间与强度上的匹配性,后期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发生多次反转及选择性活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酒西盆地中生代断裂活动、盆地性质以及第三纪末的变形特征和力学性质。认为,该盆地在中生代为一扭动盆地,即受北祁连北缘(南界)右旋扭断裂控制,在该扭动构造背景下,产生与南界断裂斜交的盆内多组方向的张性、张扭性同生断层,形成东西分块、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南界断裂的扭动作用也是导致盆地南陡北缓、南深北浅和南厚北薄的根本原因。总结分析了盆内、盆缘第三纪末发育的断裂特征,从区域资料、平面构造组合和剖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活动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受控于白垩系厚层泥岩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雅克拉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下构造层发育大型的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中构造层发育呈雁列式密集分布的张扭性断层,上构造层发育盖层滑脱型逆冲断层。自下而上断裂构造变形强度逐渐减弱。雅克拉断凸断裂构造的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逆冲断裂发育阶段、中生代逆冲断裂复活调整阶段、新近纪早期张扭性断裂发育阶段、新近纪晚期滑脱型逆冲断裂发育阶段等4个关键阶段。晚古生代的断裂活动与北昆仑洋和南天山洋闭合引起的周缘地体与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相关,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断裂活动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塔里木盆地内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1.
塔中东部断裂带发育北北东(NNE)、北东东(NEE)和北西西(NWW)向3组直立走滑断裂,断穿了寒武系—石炭系地层,具有明显上拱或下弯地震反射特征。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发现,断裂带地层上拱下弯与断裂带厚度和两侧厚度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此可以判断断裂古应力场性质。断裂带地层的下弯与张扭活动有关,与断裂带地层厚度的同生增大相对应;断裂带地层的上拱则与压扭活动有关,与断裂带地层厚度的同生减薄相对应。据此得出三组走滑断裂的活动期:NNE向断裂形成于晚奥陶世桑塔木组沉积期,经历了左行压扭—左行张扭—静止—张扭4个阶段;NEE和NWW向断裂均以共轭张扭性质开始于中寒武世,NWW向断裂在中寒武世以后停止活动,NEE向断裂则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期停止活动。3组走滑断裂对奥陶系蓬莱坝组、鹰山组及一间房组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热液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聚集都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 ,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郯庐断裂的力学性质早第三纪为张性 ,晚第三纪为张扭性。上新世后期 ,郯庐断裂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张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压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塑性拱张 -底辟背斜圈闭 ,并改造加大了披覆背斜圈闭的面积和幅度。晚期形成的这些圈闭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 ,扩展了勘探领域。与晚期构造相匹配 ,晚期强烈的断层活动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 ,形成了一系列丰度高、储量大的油田 ,使本区成为我国近年来石油储量增长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中扬子地区强烈叠加改造区当阳复向斜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厘清该区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揭示不同成因断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作用的差异,以该地区巡检斜坡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前陆逆冲理论和里德尔剪切模式,系统解析了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当阳复向斜断裂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为深层、中层、浅层3套系统,平面上分为3个区块,其中主控断裂FA、FB断裂带处于走滑断层发育初期—早期阶段;(2)中燕山期北东东向挤压、南东向右旋压扭和晚燕山期近东西向左旋张扭应力场形成了区内逆冲构造体系、压扭构造体系、张扭构造体系等3个断裂体系;(3)燕山期以来强烈走滑变形改造对龙马溪组页岩气后期保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其中逆冲断层、R’面断层及FB断裂东段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4.
结合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构造解析及盆地动力学理论方法,对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分带进行了断裂组合形态、构造样式及特点的详细研究,总结了三大断裂体系:西部右行张扭走滑断裂体系、东部伸展断裂体系、早—中中新世浅层小断裂体系,揭示了各断裂带构造样式及力学成因机制。并综合区域层序地层研究资料,提出了长昌凹陷张扭走滑形成的负花状断裂带及伸展背景下逆牵引构造带为2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断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是油气地质研究的热点。塔里木盆地发育一系列NE向的走滑断层,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基于肖塘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开展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肖塘南地区发育深层走滑断裂、浅层张扭断裂2套断裂系统,深层走滑断裂剖面上为高陡直立或半花状、正花状构造,平面上多表现为线性延伸,断裂交会部分和弯曲部位发育一些分支断层。浅层张扭断裂剖面上为负花状构造,平面上分为NW20°、NE10°、NE30°共3组断层。②研究区断裂经历晚奥陶世走滑断裂、早石炭世张扭断裂2期活动。晚奥陶世走滑断裂为盆地西南缘强烈挤压作用下NE向先存基底薄弱带发生水平位移产生的压扭性走滑断裂。早石炭世张扭断裂是盆地东南缘阿尔金构造域斜向挤压作用下,深层走滑断裂活化产生的同向剪切断层、张性T破裂以及块体旋转产生的分支断层。研究认识对该区奥陶系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二维标量对于单一断层定性和半定量的描述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断裂系统活动强度与时空差异性。为了研究弱张扭性环境下同沉积断裂系统活动强度与时空差异性及其对古地貌的控制作用,本文首次提出了"层序矢量滑距"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依据高频层序界面定量计算构造幕内断裂系统空间展布与活动性质。以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区珠江组下段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四组同沉积断裂系统和六个四级层序界面,以此求取各层序界面处各断裂系统的累计活动量——"总矢量滑距";同时,运用多重互相关算法对不同断裂系统在各层序界面处的断点进行空间定位,采用空间匹配求差运算,获取不同断裂系统在高频层序边界"矢量滑距"的增量,即单一层序发育时期断裂系统的活动量——"层序矢量滑距",实现对断裂活动强度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番禺低隆起区珠江组下段断裂系统活动强度整体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趋势,古地貌变化受控于四组断裂系统,由早期的北高南低逐渐转变为东北高西南低。"层序矢量滑距"表征方法可以定量表征构造幕内"张性或弱扭张性"断裂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郯庐断裂的力学性质早第三纪为张性,晚第三纪为张扭性。上新世后期,郯庐断裂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张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压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塑性拱张—底辟背斜圈闭,井改造加大了披覆背斜圈闭的面积和幅度。晚期形成的这些圈闭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扩展了勘探领域。与晚期构造相匹配,晚期强烈的断层活动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形成了一系列丰度高、储量大的油田,使本区成为我国近年来石油储量增长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周缘大地构造环境,对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发育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城低凸起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正断层、逆断层、张扭性断层及压扭性断层4种类型断层,平面上呈NE向、NNE向、NW向展布,剖面上可见堑垒相间、正花状、负花状及逆冲叠瓦状4种构造样式;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寒武纪-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泥盆纪3期断裂,堑垒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发育,断裂的形成与演化受周缘洋盆开启与闭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控于断裂的缝洞型油气藏。目前对该区断裂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区块的研究,亟需进行全区系统梳理。基于轮南低凸起大量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断裂构造解析方法,开展研究区断裂类型、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轮南低凸起发育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张扭断裂3类断裂。逆冲断裂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部轮南地区,既有沿层滑脱型,也有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走滑断裂是研究区主要的断裂类型,剖面上表现为高陡直立、正花状、半花状3种构造样式,平面上发育线性延伸、棋盘格式、辫状构造、马尾状构造4种构造样式,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张扭断裂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中-新生界,断裂规模较小,剖面上呈阶梯状、堑垒式或负花状,平面上大多沿深层走滑断裂、逆断裂呈雁列式、斜列式展布。利用断层上下构造样式差异、卷入断裂构造变形地层时代、生长指数3种方法分别判定走滑断裂、逆冲断裂、张扭断裂活动期次,揭示研究区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中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印支期、燕山—早喜马拉雅期4期演化,断裂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增生楔斜坡盆地作为一种罕见的含油气盆地逐渐受到重视。这类盆地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复杂断裂体系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缅甸切杜巴增生楔斜坡盆地地震、地质资料相对较多,为这类盆地构造特征及断裂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此,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纵向分(构造)层,横向分(段)块”思路为指导,明确了断裂分期发育类型;重点探讨了与增生楔构造带走向近平行的张性断裂成因,解决了以往断裂发育类型与应力形成机制相矛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张应力的正断裂发育新模式。研究认为:切杜巴增生楔斜坡盆地发育南—北向压性断裂、北东-南西向扭张性和北西—南东向张性断裂三种断裂。受印度板块洋壳向西缅微地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控制,垂直于海沟轴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南—北向压性断裂,发育大规模逆冲活动;平行于海沟轴向的剪切应力具右行走滑作用,形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北东—南西向张性或扭张性断裂;增生楔斜坡盆地前缘与后缘的挤压逆冲断裂活动时,水平运动分量的差异性诱发拉张应力,是形成北西—南东向张性断裂的原因。该成果可为其他增生楔斜坡盆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