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Planning》2019,(19)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其萌生、发展、演变均遵循着特定的时间轨迹。现今,当代玉雕艺术受现代工艺美术的影响,处于尚不稳定的发展状态。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传统玉器艺术的风格演变,指出传统玉雕作品的文化导向,并基于对传统玉器文化的理解,结合相关的当代玉雕作品,提炼出三种创作技法:纹饰造型、绘画技法、哲学文化。该文认为,不同技法的融合、跨越时代的继承以及贴近生活的创新,能为当代玉雕的创作提供更多艺术性表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5)
痕都斯坦玉是清朝中期传入我国的伊斯兰风格玉器,这种玉雕艺术品的造型、纹饰、装饰手法、制作工艺都与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品风格迥异。痕都斯坦玉与中国传统玉器的风格差异,是由双方不同的文化与审美心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
中国的主要玉种有四种,即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的岫玉、湖北郧山的绿松石。独山玉因出产于南阳故又称"南阳玉",所以独山玉雕刻艺术特点深受宛派玉雕风格的影响(南阳古时又称宛城)。宛派玉器既有刚劲,又有柔美;既朴拙厚重,严谨规整,又有柔和精巧、纤细秀丽之美;既有对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又有创新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玉雕艺术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美术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传承。玉雕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玉雕艺术更是我国广大劳动者的艺术结晶与智慧的凝练,是审美价值的综合体现。其工艺美术艺术史学意义不可估量,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璀璨奇葩。文章重点分析玉雕设计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宋建国,首届玉石雕刻大师,2010年获北京工美行业特级中华玉雕大师的称号。他的写意山子玉雕改变了精细秀丽的扬州山子雕一统天下的格局,把国画审美逐步融入玉雕创作之中,增强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含量,从中展露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精髓和神韵。把写意性意象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的设计中,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形成文化意蕴厚重、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玉雕界一道醒目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5)
扬州传统玉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现代的扬州玉雕兼有"南秀北雄"的风格,在制作工艺上具有典雅秀美、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但目前扬州玉雕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玉雕工艺创新不足、玉雕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玉雕从业人员多但缺乏竞争力等。对扬州传统玉雕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创新,与地方高校合作办学,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玉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时至今日,玉雕也应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拥有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其中,减少对材质的聚焦,创新创作题材,强化文化价值取向以及艺术与科技融合,是现代玉雕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
由于玉石材料本身的价值和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所限,在玉文化绵延几千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其他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与审美品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现代转换,但中国的玉石雕刻依旧沿袭以往的审美形制,程式化风格十分明显,整体的艺术创作脱离了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缺乏当代艺术所应具有的艺术表现力。该文从艺术家对于当今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出发,对当代艺术体现的观念性进行分析,指出当代玉雕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玉雕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差距,将当代艺术对新观念、新材料的运用引入当代的玉雕艺术创作,以期为当代玉雕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5)
现代玉雕系统地继承了传统玉雕的技巧,尤其是对材料的应用。艺人在创作过程中会自觉地对材料的性质与功能进行研究,并以创造出优美精良的器物以及表现材料的质感美为目的。在古代,已经有许多优秀的艺人能够了解材料的品质,表现玉石的肌理美,艺人开始讲究"因材施艺",即根据料型、质地、色泽、纹理等因素对玉器施以不同的工艺。"玉不琢不成器"的"琢"表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精华。琢玉,量材取料、因材施艺,材料运用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玉雕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对玉石原料巧妙、合理地利用,达到"尽用、美用、绝用"玉石原料,是玉雕设计艺术创作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创意产业经济的核心,人们对玉文化与玉雕技艺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通过研究儒释道文化,将其运用到玉雕设计中,可以充分表达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能使玉雕设计获得创新,还能为儒释道文化找到一种更好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造师》2008,(4)
历史上每一时期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品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出现不同的艺术面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并且影响到生活的各个范畴。明朝中后期的"实学"思潮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文学艺术领域掀起一股革新狂潮,同时在玉雕业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对玉雕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9)
玉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它的创作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当下的玉雕创作引入了西方构成因素与美术理论,使传统玉雕人物的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毛艺 《中华民居》2013,(1):99-103
正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文化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传统文化色彩很浓的燕京八绝,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各具特色和风采,史称宫廷御用品的北京雕漆更是彰显其特有的贵族魅力。  相似文献   

14.
吴冠中:当我们想到北京,到北京去、到苏州去、到巴黎去、到马德里去、到罗马去,脑子里首先的概念是建筑。建筑不但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对人类文化的记录。今天我们中国的建筑怎么走,这个问题与艺术是共同的。一是现代化,一是要有民族性。我认为建筑艺术现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艺术,其他可以慢一点,建筑很迫切。我们搞坏一点作品,可以毁掉,房子搞坏了,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9)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先秦装饰类玉器是研究中国传统玉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对先秦装饰类玉器风格特征和文化底蕴作深入的研究,可为中国现代首饰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源泉和再创空间,对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可以让人们对先秦时期的玉器有更多的认识,有利于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与经济生产发展史中,工艺美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彩陶、青铜、玉器、漆器、印染、织绣、陶瓷等艺术构成了辉煌的篇章。早期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体系中,手工艺是一门主要的课程,如金属工艺、木工工艺、陶瓷工艺、织物工艺。在建校宣言中,呼吁要将手工艺人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并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4)
目前,玉雕文化产业整体缺乏高素质设计人才,并且现有玉雕人才培育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培养方案与规划。文章依据教学中的实际探索与艺术设计类教学通用的前沿指导思想,将"协同创新""文创设计"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理念应用到玉雕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应玉雕产品设计与市场、制造企业、文化结合尤为紧密的专业特性,在实践中探索出完整、先进的玉雕教学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中国人的崇尚和喜爱。玉雕是玉文化的延伸和升华。玉雕是玉雕师选择天然玉材,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后,用玉雕工具由表及里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之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玉雕创作是创作者将设计理念和雕刻技艺通过玉石完美呈现,使之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的艺术。笔者从事玉雕行业已经19年,根据长期的实践和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玉雕创作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和从事玉雕创作的同行互相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于北京而言,胡同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它是城市的脉络,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板桥16号创意文化产业园位于北京板桥南巷的胡同里,项目主要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使用。原为北京最早的自行车组装厂,且处于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正对面,那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9)
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艺术珍品的呈现不仅让人们热衷于收藏玉石,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内涵。创作从来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与原料反映出对生活的感受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生活内涵,是对生活的升华,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现今,玉石文化的发展从最初的艺术创作到当前的玉器收藏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但是一旦成为市场上具有商业价值和投资潜力的商品,玉石文化便可能逐渐脱离文化的范围,其艺术创作也渐渐忽视了玉石艺术的文化内涵,"工"与"料"孰轻孰重,正是当前玉石研究中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无论如何,玉石文化必须回归艺术本身,人们应该从美学的角度欣赏、研究玉石艺术,而不应当只将其作为一种流通于街头巷陌的商品。在中华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基于艺术文化本质研究玉石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玉石艺术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