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3”调驱技术是将调剖与驱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驱油、调剖的协同效应,依靠前期调剖,扩大了后续驱油剂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最大限度发挥驱油剂的驱油效率。通过筛选适合濮城油田Es_2~上(2+3)油藏地层条件的驱油剂和调剖剂用于现场试验,提高了油井产油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受油藏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流度比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出现油井见水早或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含水率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2+3”提高采收率技术综合了调剖和化学驱油的优点,从机理上完善了二次采油的不足.文章利用微观可视模型和岩心流动实验对“2+3”调驱技术进行了机理实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把“2+3”调驱技术的实验结果分别同调剖实验结果和化学驱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3”采油技术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比单一的调剖和驱油技术都高,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海1块,提出了"2+3"调驱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室内实验和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2+3"调驱技术可迸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非均质高低渗双管物理模型实验表明,注入0.3 PV"2+3"调驱体系,驱油效率提高了18%以上.3个试验井组共对应13口油井,措施后10口...  相似文献   

4.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与井网类型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注入井渗滤面积较大,注入压力较低,调剖剂难以进入中、低渗透层,措施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幅较大,后续微球和高效驱油剂吸入量较多,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与水平井布置在中渗透层井网相比较,水平井贯穿高、中、低渗透层井网时,调剖剂可以更多进入中、高渗透条带,发挥宏观液流转向作用,促使后续调驱剂和高效驱油剂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发挥深部调剖和原油降黏作用,采收率增幅较大.由此可见,"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可以取得更好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濮城沙二上2+3油藏经过几年调剖,效果逐渐变差,为此开展了RCS调驱技术研究,介绍PCS技术原理.根据沙二上2+3油藏的地质特点,室内进行了配方体系研究、模拟试验,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在沙二上2+3油藏应用,调驱35口注水井,油井见效率81.3%,累积增油11320t,增加可采储量51.2×104t,提高采收率5.88%,同时油藏递减明显降低,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应用获得成功,在中原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高温高盐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油田开展了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探索(简称“2+3”提高采收率技术),“2+3”技术是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介绍了“2+3”技术的原理,充分调剖判别的标准和解决的问题,以及高效驱油剂的筛选,同时介绍了试验区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濮4南块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调剖和驱油剂驱油后,效果明显,试验区最终采收率提高了9.0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聚/表复合驱后接替技术,室内探索了"在线调剖+聚表剂"组合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线调剖可以充分利用聚/表复合驱后储层中存留的聚合物进行络合交联,针对聚合物浓度较高的高渗层可起到调剖封堵作用,扩大后续注入液波及体积。聚表剂增黏性能好,乳化能力强,对复合驱后局部富集剩余油、残余油形成有效驱洗。物模驱油实验动态监测证实,聚/表复合驱后利用"在线调剖+聚表剂"组合方式,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增加,采出液乳化现象明显,采收率提高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弹性微球乳液调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多数油田存在非均质性严重、调剖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中科院理化所研制了一种暂命名为“聚合物弹性微球乳液”的新型调剖驱油剂。对这种新型用剂进行了3种岩心实验模拟研究:人造短岩心实验表明,在多孔介质中这种新型乳液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稳定性;人造长岩心实验表明,该调驱剂在多孔介质中呈现出良好的黏弹性和拉伸性,能够起到深部调剖作用;三管并联短岩心非均质实验表明,这种新型乳液不仅能显著地降低高渗通道的分流量,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还具有较好的驱油效率。对新型乳液不同浓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表明聚合物弹性微球乳液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调剖驱油剂。  相似文献   

9.
针对埕东油田老区综合含水高、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提出封堵大孔道、深度调剖与开展有限剂量的三次采油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2 3”提高采收率技术);根据埕东油田东区油藏特征,筛选出封堵大孔道堵剂、深部调剖剂、高效驱油剂和辅助剂。1999-2002年,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4口注水井进行了两轮封堵和深部调剖以及复配活性剂驱试验。试验累积增产原油17750t,增加可采储量7.7×104t,提高采收率12.89%,达到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调剖后聚合物驱三维模型驱油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拟大庆某注聚油藏 ,制作了包含渗透率和厚度不同的 4个小层的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 ,尺寸 80× 80× 4.6 (cm) ,中央设注入井 ,四角设采出井 ,驱替中测定每层测量网点上的压力和电阻率 ,由电阻率求出该点含水率和含油率。驱替程序如下 :水驱至含水 93% ,注入 10 0 0mg/L聚合物溶液 0 .5 7PV(模型 1,聚合物驱 )或先注入 0 .0 3PV调剖剂 ,成胶后注入 0 .5 4PV聚合物溶液 (模型 2 ,调剖 +聚合物驱 ) ,最后均水驱至含水 98% ,实验温度45℃。与聚合物驱相比 ,调剖 +聚合物驱中注聚采收率提高 2 .16 % ,最终采收率提高 2 .18% ,含水率下降滞后(最低点由 1.0 7PV移至 1.33PV) ,注聚后采收率上升也滞后。模型第 3层注入井到 3号采出井方向上 (含高渗条带 ) ,调剖 +聚合物驱中前一段压力梯度增幅较大 ,后一段则较小 ,这是强凝度调剖剂封堵了高渗条带的结果。给出了驱替结束时两个模型各层油饱和度分布图。聚合物驱后的油饱和度 ,第 1和第 4层分别为 0 .42和 0 .48,第 3层 1,2 ,4号采出井方向上为 0 .5 4,3号采出井方向上为 0 .42。与聚合物驱相比 ,调剖 +聚合物驱后第 3层各方向上油饱和度分布趋于均匀 ,第 3层采出油量略减少 ,其余各层采出油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和高台子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表明,这种致密油层呈现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甜点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含油性差异大等非均质特征。针对这些非均质性,按照"逆向思维、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理念,创建了"2+3"模式,即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设计引领,依托低成本高效率"工厂化"实施,带来勘探开发"配套工程技术"、水平井"单井高产量"和致密油"整体有效益"。经过2011年以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甜点精细刻画及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技术和增产改造设计优化技术为核心的工程地质"一体化设计"技术,建立了差异型和灵活型2种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工厂化"实施模式,完善了"预测甜点目标、钻成优质井眼、评价甜点层段、提供工程参数和提高单井产量"5项致密油勘探开发"配套工程技术",实现了致密油水平井压裂后产油是周围直井17倍以上的"单井高产量",展现了致密油"整体有效益"初步成效,建成3个试验区,正建10个试验区,新增致密油储量超过1×10~8t。"2+3"模式的建立,不仅为大庆油田原油稳产增加了资源,而且为其后规模生产储备了配套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制备Cr~(3+)和Ni~(2+)双离子改性NaY分子筛Cr-Ni-Y,采用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FT-IR谱图分析表明,Cr-Ni-Y分子筛在波数为1 147cm~(-1)处的吸收峰随改性温度、改性浓度增加而逐渐变宽,1 024cm~(-1)处吸收峰与标准NaY分子筛相比发生了蓝移现象,Cr-Ni-Y分子筛的XRD谱图与标准NaY分子筛特征峰基本一致,说明改性并没有改变分子筛结构,确定较适宜的改性条件为温度70℃、溶液中Cr~(3+)和Ni~(2+)浓度均为0.25mol/L。吸附时间对NaY,CrY,Cr-Ni-Y分子筛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喹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Cr-Ni-Y分子筛吸附效果略低于CrY分子筛,优于NaY分子筛。Cr-Ni-Y分子筛对模拟燃料中苯胺、吡啶或喹啉的吸附结果表明,苯胺、吡啶和喹啉分别在40,60,50℃时吸附基本趋于平衡,且吸附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苯胺吡啶喹啉。分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苯胺、吡啶和喹啉分子中N的电荷数分别为-0.361,-0.233,-0.252,结合晶体场理论,苯胺与Cr-Ni-Y分子筛上Cr~(3+)和Ni~(2+)的静电作用强于喹啉和吡啶,又因为喹啉的位阻大于吡啶,吡啶吸附效果优于喹啉。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关决策技术研究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规律,通过建立生产参数、井间干扰及水驱油3种相关分析模型,力图使油田动态分析更加科学和准确,为油藏开发方案、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首先介绍了3 系列防喘振控制系统特点,并针对大庆化肥厂尿素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压缩机,介绍了其工艺控制过程及其控制系统的构成,其次介绍了其控制器的具体功能以及油路控制系统的构成,最后介绍了其控制系统的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熔融聚合和溶液聚合进行分类,综述了A2+B3体系制备的各种超支化聚合物,并对A2+B3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经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及结合对取心井岩心观察研究,认为本区Es上2+32砂层组砂体是多期曲流河及辫状河沉积形成,该区的泥质隔层、夹层发育,存在五个分布范围较稳定的隔层,是造成本区纵向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识别储层中的隔层和夹层分布规律,找到具有井间强非均质性储层中的剩余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