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碾压混凝土为无陷度的超硬性混凝土,其拌和物工作度的大小是影响混凝土可碾性的重要因素:若工作度过大,振动能量不足,碾压混凝土难于振碾密实,会造成抗渗性差,强度低;若工作度过小,振动碾易陷入混凝土中无法行走,会引起混凝土产生橡皮层。工作度是控制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显然,适宜的碾压碾工作度是提高混凝土性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严格正确地掌握工作度的试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铜街子、坑 相似文献
7.
那比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坝,结合大坝的施工过程,介绍了变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铺料到加浆、振捣等施工过程形成了1套成熟的施工工艺。图2幅,表2个。 相似文献
8.
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中,在大坝上、下游坝面模板位置,廊道固边以及振动碾碾压不到的地方常采用变态混凝土。变态混凝土施工包括铺料、加浆、振捣等过程,以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大坝变态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了新的加浆施工工艺,并总结了变态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变态混凝土技术及其研究方向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混凝土能较好地解决异种混凝土之间结合不良和常态混凝土对碾压混凝土施工干扰等问题,它的应用使碾压混凝土快速筑坝施工工艺得到了改进,为全碾压混凝土坝替代传统的“金包银”碾压混凝土筑坝模式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方法。变态混凝土作为一项技术创新,还需要对浆液组分配方、加浆工艺、施工机械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经过进一步实践探索,变态混凝土将会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的快速施工目标,并作为独立防渗体结构用于碾压混凝土坝。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狭长仓面变态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变态混凝土浆液配合比、仓内注浆工艺,根据大藤峡纵向围堰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变态混凝土施工经验,提出对纵向围堰上、下游段变态混凝土采用在拌合楼集中拌制、自卸汽车运输、小型挖掘机配合入仓、振捣车振捣密实的方式施工,减少了施工干扰,解决了人工注浆量随意性较大和混凝土均质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层加浆变态混凝土做防渗体的全碾压坝,其变态混凝土性能的优劣,决定了该类结构能否具有理想的抗裂防渗效能。通过掺加HUEA膨胀剂并优化浆材配合比设计,可制取低干缩变形、高耐久性的变态混凝土,大幅度提高面层防渗结构的整体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变态混凝土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9年岩滩碾压混凝土围堰在施工中创造性的使用变态混凝土以来,变态混凝土技术发展迅速且施工工艺日臻完善。本文以江垭工程为例,对变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以及变态混凝土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变态混凝土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混凝土的出现至今不到10年,但发展迅速,其施工工艺也日臻完善。江垭大坝在施工过程中广泛地运有了变态混凝土,将其使用范围由模板,电梯井,埋设件等周边扩大到了皮和止水片的周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采取了配合比先在室内试验,后到现场试用,务必使其使用力学性质满足使用部位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设立集中制浆站确保灰浆质量;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化;用强力振捣使之密实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变态混凝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确保现场混凝土浇筑到达预期设计要求,从室内试验到现场试验都要精心设计,从而确定施工配合比和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变态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和加浆工艺,分析了现行各种加浆工艺的优缺点,总结了变态混凝土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变态混凝土施工新设备——注浆振捣台车,该台车通过立洲水电站大坝施工应用,验证了其适应性、可靠性与安全操控性。采用该台车可解决以往变态混凝土施工存在的灰浆均质性差、加浆不均匀、加浆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易于变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变态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碾压混凝土具有节约水泥、简化混凝土温控、施工速度快、节省投资等优点,作为一项新的施工技术正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力推广,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般说来,混凝土浇筑强度和质量要得到保证,必须有混凝土拌和楼作后盾。现代化的拌和楼要受资金、施工条件和要求等限制,而且截至1993年初全国尚无一定生产强制机拌和楼。试验表明:拌和楼装备强制拌和机能生产出更为理想的碾压混凝土。为此,我们便循着这个基本思路,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旨在将强制拌和机和金属结构、机械、电气部分融为一体,高效优质生产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变态混凝土在碾压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变态混凝土已在荣地、普定、山仔、江垭、石漫滩等多座碾压混凝土坝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变态混凝土的应用不但改善了坝体周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进一步发挥了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特点 ,并且还使坝体上游面的混凝土防渗能力得到加强 ,坝面更加光洁美观 ,并解决了异种混凝土之间结合不良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碾压混凝土和常规混凝土一样,内部应该是密实的,所以碾压质量应按密实度控制,由于原材料和配合比一定的混凝土,理论密度是一个定值。施工中可通过检测碾压混凝土密度(单位体积重量),达到控制碾压质量的目的。碾压混凝土密度控制标准,建议用平均密度和最小密度两个条件控制。碾压混凝土的平均密度,应不小于密实度98.5%时,最小密度(P_(min))不小于规定的下限值(P_下)。P_下的确定可根据各自工程的原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性能等因素,按概率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确定。为获得高密实度的碾压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并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设法减少和改善骨料分离;严格的控制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和振动碾行走速度,定期检测振动碾的各项振动参数。 相似文献
19.
RCC大坝变态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碾压混凝土工程迎水面防渗,以及碾压混凝土与岩体、廊道的结合部位等均采用变态混凝土,已是当今碾压混凝土工程普遍采用的施工技术,结合大花水工程,从变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入手,进行了变态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试验成果成功应用于该工程中.大花水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变态混凝土施工,采取设立独立制浆系统、流量计量装置、仓面与制浆站之间配备信号灯,对骨料集中部位进行处理后,挖两道深0.1~0.15 m、宽0.2 m的沟槽后注入净浆,采用手持大功率振捣器将碾压混凝土和浆液的混合物振捣密实,与碾压混凝土施工同步上升等工艺措施.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保证了工程实体表面光滑,结构致密,胶结情况良好,各项质量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取得了变态混凝土研究试验成果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我国的变态混凝土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以及在近二十年里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施工、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成本等方面指出了变态混凝土施工相对方便、使用材料与碾压混凝土相同、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三个主要特点和方便施工、光滑表面、防渗、保护表面四方面的主要作用;归纳了变态混凝土从萌发、发展、到成熟的几个阶段,分析了应用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的现状;指出施工人员对变态混凝土技术不熟悉等六方面存在问题;总结出要浇制高质量的变态混凝土关键在于对其进行均匀加浆。最后提出了发展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的四点建议:重视人员培训、各方协调、施工规范和密孔均匀加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