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和破坏机理 ,论述了这种结构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提出了我国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应用和研究中存在和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思明 《山西建筑》2006,32(16):349-350
利用软件工程思想对配筋砌块砌体结构CAD系统做了面向对象分析,并建立了核心对象模型和基本功能模型与动态模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这个模型中的封装类通用接口,为系统各功能模块及图形平台提供服务,从而实现整个CAD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层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连玉 《混凝土》2001,(9):12-18
本文详细阐述了以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为主的混凝土空心砌块高层配筋砌体结构体系研究组,近十年来围绕该本系的关键技术所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介绍了诸如高强组配砌块,砌块专用砂浆,灌孔混凝土配筋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墙体伪静力试验,墙体正斜截面承载力,开洞剪力墙计算,可靠性分析,构造措施等关键技术,为大力推广砌块高层建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自重小,抗震性能优越,并且实现了强度、刚度和韧性的统一.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抗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房山长沟房地产开发公司西厢苑小区8号住宅楼,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结构试验楼。由首钢设计院设计,房山建工集团总公司第一分公司负责施工。住宅建筑面积3408m2,6层4单元。住宅建筑总高176m,宽1399m,长4847m。±000...  相似文献   

6.
周立丹 《山西建筑》2008,34(7):117-118
阐述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在国内外的应用,从荷载组合和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两方面探讨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该结构体系的应用能推动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徐小朝 《建筑知识》2014,(7):417-417
本文概要地综述砌块结构的设计要点、应用范围、技术经济分析,对砌块建筑在高层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模型的设计方法,分析了配重对相似关系的影响,根据相似比计算,确定模型和原型的相似关系,依据动力相似性原理将原型按1∶4缩尺比进行缩小,设计了一个5层的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通过振动台模拟试验,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关系、模型的配重方案设计、绘制模型的建筑图和结构图,为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高层房屋具有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类似的受力性能。但其设计方法还不为结构人员所熟知,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研究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易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可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高层房屋具有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类似的受力性能。但其设计方法还不为结构人员所熟知,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研究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易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可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运用试验模型简单相似性原理,建造一幢1/4比例3层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模型房屋,对其进行低周水平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模型房屋中墙体的破坏形态、钢筋应变及墙体的变形能力,获得模型房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体受力的抗力特性和破坏形态。通过简单相似性原理的换算,确定原形房屋的水平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型简单相似性原理,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进行模型试验能够满足破坏机理相似及受荷工作应力水平相似。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工作性能,竖向压应力对墙体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重要影响。剪力墙边缘构件能有效的防止墙体局部破坏。配筋砌块砌体连梁是这种结构体系重要的耗能构件。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全分离式模型、半分离式模型、整体模型分别模拟了宋力未灌芯及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实验,对比了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性,以便于实际选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层适量注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结构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结构的位移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及裂缝发生、发展规律等,研究其在7度构造措施条件下的结构破坏形态、屈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配筋砌体模型结构在地震动下的整体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作用非常明显,结构在中强地震作用下抗疲劳破坏能力较强,完全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在7度区"大震不倒"的要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也具有相当的抗震能力,且层数和房屋高度都可适当提高。结构在严重破坏时,形成以门洞"连梁"为塑性铰且类似于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型总体屈服机制。作构件细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压、剪、弯的共同作用,确保构件的强度和延性,避免结构形成层间屈服机制和发生局部破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59片符合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基本要求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分别考虑了灌孔砌体强度、剪跨比、竖向压力、水平钢筋等因素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的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比,该公式适当增大了灌孔砌体和竖向压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水平配筋利用效率系数随着水平钢筋配筋率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设计规范计算方法的不足,探讨了数值计算方法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计算中的应用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并编写程序进行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系数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延性简化计算存在的问题,其适应性更强,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郑文邦 《山西建筑》2006,32(15):54-55
论述了与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小高层框支结构相关的剪力墙及房屋抗震设计和性能的研究进展概况,介绍了其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促进其在抗震设计中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一幢按1/4缩尺比例建造的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进行子结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了在各种加速度峰值地震作用下,这种结构体系的动力反应、破坏机理和倒塌机制,分析了试验模型的水平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这种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由弹性阶段过渡到塑性阶段,最后底部框剪层承载力下降而临近倒塌;结构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最终破坏形态为剪切型;框架托梁与上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组成整体性能较好的组合深梁。这种结构体系应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砌体结构外套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技术的加固效果,并探讨在其顶部隔震加层的可行性,进行了3个相似比为1/4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 模型分别是加固砌体结构模型、加固后加层非隔震结构模型和加固后加层隔震结构模型。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了分析结构震损后的动力响应,在试验模型经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后又继续进行不同水准地震输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层非隔震结构的上部钢框架鞭稍效应非常明显;加层隔震结构有效延长了结构自振周期,增大了结构阻尼比。加层隔震结构既有效降低了下部砌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又降低了上部钢框架的地震响应,其加固效果和抗震性能优越。同时,震损后加层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明显降低,下部砌体的加速度反应可能大于加固结构和加层非隔震结构,建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底部框剪砖房和配筋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底部框剪上部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和三折线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分别按6、7、8度区的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输入ElCentro地震波,模拟此类房屋的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反应。通过分析加速度和位移地震反应,恢复力和层间位移角的变化,考察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底部两层框剪上部六层配筋砌块砌体结构(高25.5m)可用于8度地震区,这种结构的底部框剪层是薄弱部位;应提高框剪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增强延性设计,提高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4片配筋率相同但灌孔率和砌筑方法(错缝砌筑和同缝砌筑)不同的N式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墙体的破坏模式、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砌体配筋墙体,错缝砌筑和同缝砌筑的N式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都表现出更高的斜截面承载力,且砌块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似,破坏时受拉纵筋屈服,角部砌块与灌孔混凝土压碎;墙体的承载力随着竖向荷载的降低而降低,但墙体的延性随着竖向荷载的降低而增大;墙体发生受弯破坏时,裂缝细而多,破坏时裂而不倒,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性能以及耗能能力;墙体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