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原国家教委设立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总体规划 ,并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深入开展 ,对新设置的“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与全面建设 ,经初步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经深入研究 ,确立的石油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主要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生产施工、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原国家教委设立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深入开展,对新设置的“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与全面建设,经初步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实践环节培养对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改革惯常以科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平台开发和创新实践学术赛事作为突破口,重点从分层次、集成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以及以学科方向为统领的工程方案设计实践课程建设出发,研究了面向工科研究生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举措与特征,形成了实践教学、工程设计与科研活动一体化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并结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方向之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了油藏工程课程体系教学链建设和实践的思想,并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深化油藏工程的技术基础课,多方位衔接钻井工程课程体系和采油工程课程体系,使石油工程专业的油藏、钻井、采油三个教学方向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支撑,促进和完善了石油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该成果针对21世纪以来复杂多变的能源形势和石油工程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和多个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研究成果为支撑,提出了"拓展方向、强化特色、引领发展"的专业改革思路;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导向,创建"标准+拓展"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分类培养模式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立足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和专业特色,构建"3+4"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石油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优势、"引智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和引进开放型和国际型师资。  相似文献   

6.
石油工程专业中澳班通过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改善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了符合需要的双语教材,切实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能,适应了石油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课程的建设目标及思路、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特色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论述了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天然气工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做好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课程设计是工程类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培养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进一步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石油企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了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多样化培养途径等改革。研究出了一套新形势下科学规范完整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精、能力强、适应快、素质高的石油工程类高级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油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工程是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的应用性一级学科。为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急需大量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新形势,本文结合人才素质需求,在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双语教学教材、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分析了双语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是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积极的讨论实验教学的具体开展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这于教学进步来讲意义显著。就石油工程专业的具体分析来看,其是非常重视实践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作为加深学生理论认知,提高其实践分析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采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必要性。文章分析研究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实践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西南石油大学在夯实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深度开发校内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功能,增加本科生动手锻炼的机会;逐步建立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培训基地,引进人才培训系统及石油专业软件;合理选择部分可视化科研设备,演示石油生产过程及其关键设备工作原理,强化本科生创新意识,构建了石油工程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科生国际合作和复合型专业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教育》2003,(6):10-12
石油大学(华东)承担了“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部分研究任务,并根据项目研究的预定规划和项目组的分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探索:一是在石油工程专业开办了涉外石油工程方向试点班,二是启动了与国外石油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三是对石油主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四是进行了石油主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本硕连读培养的改革试点,五是加强了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外语能力培养与培训。这些改革和实践为进一步加强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是一所在石油工程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与石油工业界紧密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专业研究生。经过38年的发展,石油工程学院在人才选拔、学生激励、资源建设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石油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能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应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必要的工程师基本训练。为了增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我们在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中,把《石油工程设计》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列人了新的教学计划。本文围绕《石油工程设计》的课题设计,阐明进行石油工程设计的教学目的、课题设计的原则。一、教学目的一般认为,工程活动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建造)、试验、管理、营销、工程咨询和工程教育培训等。其中,最基本的工程活动是设…  相似文献   

16.
四川石油学校秉承"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办学精神,积极配合石油企业战略发展,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全面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指出了原有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缺陷,阐述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理念下,建构符合油气田发展的,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新型石油天然气技能型初中级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解决经济建设高层次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也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特殊性,在总结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管理梯队、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以提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深化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实习和工程训练以及毕业设计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课程建设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著名教授授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的发展前沿结合,强调双语学习,开设高水平的综合实验课,使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深化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实习和工程训练以及毕业设计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