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介绍了电子元件用高纯超细球形银粉、钯银合金粉的车间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线特点,探讨了影响粉末影响形貌的各个因素。用本工艺与设备批量生产的银粉、钯银合金粉完全符合电子元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TN60 9505052,闪光灯电容器老练工艺的研究/陶建平,张新华(南通电容器厂)lj电子元件与材料一1995,14(2).一4,~49 介绍了对闪光灯电容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老练工艺试验的结果;选择了合适的温度和电压条件,并采用时间间隙老练工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图4表3参1(许)获得的超细、粉体制备的热敏电阻的老化机制,图4表3参5(许)口妇冈60 95050528影响氧化锌压敏瓷喷雾造粒粉体性能的因素/巾海涛,霍建华,师人伏(西安无线电二厂)11电子元件与材料一1995.14(2)一27~32 采用喷雾造粒技术制备氧化锌压敏电阻用粉体,其料浆的组成,造粒机的使用条件等因素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电子元件所用粉体材料的粒度对元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粒度测试方法,提供了不同生产厂的ZnO、Bi2O3、Co3O4、CaCO3的透射电镜的对比照片,并指出材料的粒度影响电子陶瓷元件的烧结过程,不同组分的均匀性,基片的密度以及生成物的种类和比例。最后建议建设电子元件用粉体材料的专用生产线并抓紧制定电子元件专用材料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Bi(NO3)3·5H2O、NaNO3和Ti(OC4H9)4为原料,采用凝胶自燃烧法合成了Bi0.5Na0.5TiO3纳米粉体,研究了粉体的晶相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粉体粒子大小均匀,晶相单一,不需高温处理便能直接形成钙钛矿结构超细粉末。粉末经压片,1125℃烧结2h即可获得致密的烧结体,其d为98.1%。用SEM观察,烧结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μm。  相似文献   

5.
高纯超细球形银粉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子元件用高纯超细球形银粉的工业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的特点,探讨了影响银粉质量的各个因素。用本工艺与设备生产出来的银粉呈球形、高纯、粒径分布在0.2~0.6 mm之间,完全符合电子元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sol-gel法粉体技术和化学镀膜技术的微观复合,在溶液中得到超细CaSiO3导电粉。讨论了醛基溶液浓度、溶液pH值对导电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导电粉制备的工艺条件为:n(CaSiO3粉体)∶n(Tollen试剂)=1∶1,且pH=9。用SEM/EDS对粉体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得出CaSiO3导电粉体粒径为30~50μm,体积电阻率在10–6?·m以下。  相似文献   

7.
<正>《厚膜电子浆料论文集》收录了原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厚膜电子浆料专家谭富彬先生的已发表论文23篇、未发表论文9篇、国家发明专利说明书10项(已授权9项)。共计265页,大约四十多万字。本论文集是作者从参加工作至今致力于贵金属和贱金属电子浆料研发工作的总结,多种贵金属粉末不同规格的制各,含铅玻璃无铅玻璃的熔制,热塑性有机载体及热固性有机载体的配制与合成,无论室温烘干(或固化),直至950℃高温烧结浆料,都收入论文集中。还有各种金属粉末、电子浆料及在电子元件中应用性能考核、测试方法,都一一有叙述。作者对电子浆料的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国外专利报导了一种锌导电浆料,特别适用于制作陶瓷电容器、可变电阻器以及其它电子元件的电极。 通常,陶瓷电容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电极浆料为银浆料,由银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组成。但是,用贵金属银作电子元件电极,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纳米级富锆PZT粉末,分析比较了不同溶胶-凝胶过程对制备工艺和合成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适的反应前驱物、溶液pH值、胶凝剂和热处理条件,对于提高制备粉体结晶度和活性,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反应成本是极其重要的;以硝酸铅为铅源合成粉末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超细银粉     
超细银粉是电气和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是电子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贵金属粉末。纳米银粒因其特殊的结构,使之产生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银粒子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共振散射光谱、  相似文献   

11.
首先,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超细锌粉,并通过测定其表面Zeta值,选取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利用硝酸镧作缓蚀剂,借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硝酸镧加入量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碱性介质中超细锌粉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工艺为:超声功率560W,超声分散时间20min,硝酸镧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6%,从而解决了超细锌粉在碱性电池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制粉工艺对BaTiO3粉体理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BaTiO3超细粉,实验中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草酸作沉淀剂。实验发现,采用不同的沉淀剂均能制出具有四方晶相的BaTiO3粉体,但其所含微量成分有所不同,粉体粒度分布有较大差别。通过对粉体进行半导化处理,发现用氢氧化钠作沉淀剂时不易半导化,且其烧结性能及机械性能较差,而用草酸作沉淀剂所得的粉体易半导化,且具有较好的烧结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 Ba Ti O3超细粉 ,实验中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草酸作沉淀剂。实验发现 ,采用不同的沉淀剂均能制出具有四方晶相的 Ba Ti O3粉体 ,但其所含微量成分有所不同 ,粉体粒度分布有较大差别。通过对粉体进行半导化处理 ,发现用氢氧化钠作沉淀剂时不易半导化 ,且其烧结性能及机械性能较差 ,而用草酸作沉淀剂所得的粉体易半导化 ,且具有较好的烧结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亚微米级的镍粉表面包覆上一层纳米银制成镍–银双金属粉。研究了影响包覆效果的各种因素和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粉末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银的质量分数为40%时,镍–银双金属粉抗氧化温度可达到800℃,方阻为97m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分散剂对超细镍粉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Zeta电位,选取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12H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六偏磷酸钠(SHM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司班-85(Span-85)作为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六种分散剂在不同超声时间和不同分散剂浓度下,对超细镍粉的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浓度的提高,粉体分散效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趋势;推荐超细镍粉的最佳分散工艺为:添加质量分数3%的六偏磷酸钠进行分散,超声时间为25 min。  相似文献   

16.
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具有超细、高纯等特点,从而能够使PTCR热敏电阻器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化,并有利于获得较好性能的PTCR电阻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制备PTCR陶瓷。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激光-感应复合加热蒸发-冷凝法制备超微锌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制备超微粉的新方法,并制作了原型装置。该方法利用激光高频感应复合热源加热金属,以蒸发冷凝的方式获取超微粉。用该方法制取了超微锌粉,产率为12g/min,粉末平均粒径为33.20nm。  相似文献   

18.
超细银粉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化学还原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出平均颗粒粒径为 0.8~1.2 μm、分散性好的超细球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还原剂的种类、温度、硝酸银含量及 pH 值对球银颗粒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将所得超细球银在水体系中高效率球磨得分散性好的光亮片状银粉,平均粒径<6 ìm,比表面积 0.7~1.3 m2/g。讨论了吸附在银粉表面的有机物的种类和比表面积对片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越大,导电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PZT陶瓷微粉实现粉料的高经、超细、粒度均匀及化学成分的精确控制。综述了湿化学法制备PZT陶瓷粉料的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条件,并对溶胶-凝胶法、共沉淀-煅烧法和水热法制备PZT微粉的优越性及不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BST/PVDF 0-3型复合材料的热释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微波处理技术在900℃合成了Ba0.65Sr0.35TiO3粉体颗粒,并将粉体按不同的比例与PVDF进行复合,按照流延工艺制作成薄膜样品,对样品进行介电和热释电特性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远远低于Ba0.65Sr0.35TiO3陶瓷,而热释电系数比PVDF材料有大幅度提高,由此计算出复合材料的热释电优值因子比Ba0.65Sr0.35TiO3陶瓷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