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热浸镀法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预热温度、铜液温度和复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铜包钢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包覆比的铜包钢线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表面经机械打磨、酸碱洗并助镀卤化物盐溶液的钢线,在400℃预热复合后,钢线与铜层之间的结合效果较好,界面结合强度达到95 MPa;铜包钢线的电导率随包覆比的增大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包铜钢线热浸镀过程的简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晓  于九明  陈海耿 《金属学报》2000,36(8):828-832
在钢线热镀Cu实验基础上,建立简化的动态数学模型,模拟反向凝固的工艺过程,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影响的规律,以模拟参数的形式描述界面处的接触热阻,合理地反映了铜液和钢芯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区域的离散采用内接点法,相变潜热的描述采用热焓法,温度和焓的增加都作为求解变量,这些措施使得凝固前沿的确定不受网格的限制,此简化模型可作为在线控制算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双镀法对Q235钢材进行热浸镀纯铝及Zn-55%Al-1.6%Si,通过对比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及缺陷的相组成,并利用能谱仪(EDS)对缺陷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镀层缺陷出现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双镀工艺为预镀锌层完全冷却后再二次浸镀,纯铝浸镀时间60 s,温度710℃,Zn-55%Al-1.6%Si浸镀时间30 s,温度640℃。此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热浸镀双镀法的镀层质量。双镀过程中瘤子是最严重的镀层缺陷,抑制镀层缺陷的方法是控制浸镀时间。  相似文献   

4.
包铜钢丝及其热浸镀生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复合材料-包钢钢丝,对其传统的机械包覆和电镀生产方法作了简介,并详细介绍了热浸镀法生产包铜钢丝这一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生产设备等。  相似文献   

5.
熔剂法热浸镀Zn-Al合金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镀前处理熔剂,本文简要讨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对其应用的范围及适用对象进行了详细比较.在传统的测试方法基础之上,结合日本测试复合钢的测试标准,给出了一种新的铜-钢复合导线的界面结合强度测试方法.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科学可靠性,可测试任意规格线径和任意界面结合强度的铜包钢导线,并且可测试任意双金属复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浸镀法进行包铜钢丝的试制,研究了浸镀温度、浸镀时间及预热温度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500~600℃、浸镀温度为1120~1135℃及浸镀时间4~6s时,可以获得理想的镀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李焰  张勤 《表面技术》1999,28(5):11-12
采用热浸镀法进行我钢丝的试制,研究了浸镀温度,浸镀时间及预热温地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500-600℃,浸镀温度为1120-1135℃及浸镀时间4-6s时,可以获得理想的镀层厚度。  相似文献   

9.
氯化稀土对热浸镀助镀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热浸镀Zn-Al合金助镀剂的试验研究,找到一种在常温下实现助镀的最佳配方,简化了热浸镀Zn-Al合金的工艺过程。采用该合金助镀剂进行Zn-Al合金热浸镀的样品,表面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弯曲试验及人造海水腐蚀试验表明,镀铝层质量均优于使用常规助镀剂的镀层。  相似文献   

10.
稀土铝合金热浸镀渗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稀土铝合金的热浸镀渗工艺及渗铝后的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对于热浸镀渗铝具有良好的催渗作用。钢表面热浸镀渗稀土铝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其中含0.3%LPC混合稀土的铝合金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其耐腐蚀性3倍于纯铝。  相似文献   

11.
液固相复合-轧制铜包钢线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冶金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固相复合-轧制工艺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铜/钢界面的组织组成及其界面区的冶金行为。经金相组织观察,铜、钢晶粒在界面处直接接触,界面呈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状态,经冷轧后,铜、钢晶粒在界面处互相咬合,且铜与钢的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趋于均匀。通过对界面区的成分进行能谱分析表明,Cu,Fe原子间发生了互扩散,形成了Fe/Cu的固溶体,其中Fe向Cu扩散量明显高于Cu向Fe的扩散量,测试界面结合强度表明,铜包钢线的初结合界面剪切强度可达80-95 MPa,轧制变形后该强度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12.
液固相复合-轧制铜包钢线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冶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英 《热加工工艺》2006,35(9):9-11,16
以液固相复合-轧制工艺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铜/钢界面的组织组成及其界面区的冶金行为.经金相组织观察,铜、钢晶粒在界面处直接接触,界面呈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状态,经冷轧后,铜、钢晶粒在界面处互相咬合,且铜与钢的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趋于均匀.通过对界面区的成分进行能谱分析表明,Cu,Fe原子间发生了互扩散,形成了Fe/Cu的固溶体,其中Fe向Cu扩散量明显高于Cu向Fe的扩散量,测试界面结合强度表明,铜包钢线的初结合界面剪切强度可达80~95 MPa,轧制变形后该强度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工艺的匹配优化,采用冷喷涂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高结合强度铜涂层,并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表面冷喷涂铜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分别以高纯氮气和氦气作为加速气体,通过冷喷涂技术,在1 mm厚的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铜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涂层的孔隙率及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涂层拉伸断面结构进行分析。借助维氏显微硬度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涡流导电仪测试分析退火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基体表面冷喷涂铜涂层硬度、结合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 利用氮气作为加速气体,在薄304不锈钢基体上获得铜涂层困难,涂层形成后,易发生整体剥落。使用氦气作为加速气体,可在薄304不锈钢板表面成功制备结合强度高于81.7 MPa、硬度为99.6HV0.1、孔隙率小于0.1%的高致密铜涂层。退火热处理引起涂层组织再结晶,可显著消除冷喷涂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从300℃上升到500℃,涂层硬度由99.6HV0.1下降至63.7HV0.1。退火温度为400℃时,涂层导电率最优(93.94%IACS)。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500℃,涂层导电率异常下...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表面超薄铜层的激光熔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O2激光器在316L不锈钢表面获得了超薄的铜熔覆层,文中分析和讨论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加激光功率,熔覆速度,离焦量以及送粉率等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熔覆工艺的优化方法,使铜层的熔覆厚度可控制在100μm之内,稀释率小于10%以及很小的热变形。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浸镀铝方法,对S304奥氏体不锈钢在熔融Al-Si-Y中进行处理。采用SEM,XRD,高温氧化试验及摩擦磨损试验对热浸镀涂层的组织结构及高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浸镀涂层由富铝层及化合物层组成,富铝层中分布有富Y的Al-Fe-Si-Ni和Al-Si-Fe析出相,化合物由外到内由主要物相为(Fe,Cr)2SiAl7,含Si的(Fe,Cr)Al3以及含Si的(Fe,Cr)Al2的3个亚层组成。高温氧化和磨损试验表明,热浸镀铝后S304不锈钢与原始S304样品相比,抗氧化性能有所改进,耐高温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产品铜带焊接工艺,提出了一种电弧热丝方式应用于TIG堆焊铜、钢工艺的研究。电弧热丝可有效预热低电阻率的焊接材料,如铜;传统的电阻热丝只能加热具有高电阻率的焊接材料,如钢。采用电弧热丝系统,热丝电流小于50A时即可有效预热焊丝,与电阻热丝电流400A相当。在相同焊接电流下,能够大大提高焊接熔敷速度;在相同送丝速度下,降低焊接电流,大大降低焊接设备功率。同时证明2种热丝加热方式对钢基体、铜合金的影响相同,特别是对堆焊层铜合金中泛铁量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7.
稀土对电气化铁路电车线纯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仲伟深  付大军  孙跃军 《铸造》2001,50(2):81-83
研究了稀土对电气铁路电力线用纯铜硬度、导电性、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稀土加入量的不同,上述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提高电车线综合性能考虑,稀土在纯铜在加的入量以0.06%-0.08%为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用撕裂法测试冷轧双3金属复合板结合强度的方法,对制样过程、原理及撕裂过程中的三种变形方式进行了论述,给出了相关的实验测试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