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盛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已有12家运营商加入TD-LTE阵营,有18家半导体企业和设备厂商已经对TD-LTE进行了投资,预计到20 1 3年年初将至少有一款可商用的TD-LTE智能手机面世。目前,全球运营商正在加速采用TD-LTE技术。数据显示,今年6月,又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创毅展示了全系列的TD-LTE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数据卡、MIFI、CPE等多款成熟产品,以及用于行业专网的专业终端。这些产品多数是GSM/TD-SCDMA/TD-LTE/  相似文献   

3.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1,(42):26-26
经过政府与产业界的共同推动,TD-LTE终端必须兼容TD-SCDMA模式成为TD-LTE发展的既定原则。即将于年底开始的TD-LTE规模试验第二阶段将在终端环节推进TD-LTE多模终端的研发,并于年底开展"双芯片多模多待"的规模测试。为此,多家芯片厂商都在TD-LTE多模产品上制定了更新的研发与市场策略。随着试验的推进,包括联芯科技在内的多家芯片厂商陆  相似文献   

4.
6月26 28日,GSMA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国移动以融合4G世界(Converging 4G World)为主题参展,向全球产业界展示了TD-LTE、行业信息化应用、丰富的个人业务及无线城市等创新成果。据介绍,此次中国移动展台从设计上出现了明显升级,从历来的庄重大气、形式感强的风格,转为更为简洁、更为开放的展台风格,并设置更多的体验台,让观众对展示业务进行操作互动。从展台业务选择上看,中移动本次展示的大多为操作交互性强、与流量相关的业务。在TD-LTE展区,展示了TD-LTE在国际漫游、TD和FDD切换、TD终端和芯片、组网能力上的优势,体现了TD-LTE产业日趋成熟的产业进展。本次大会展出了其中的60余款TD-LTE终端产品和近20款TD-LTE芯片产品。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5.
TD-LTE终端芯片测试是促进TD-LTE终端芯片从开发初级阶段到产品技术较为成熟、系统较为稳定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对TD-LTE终端芯片关键技术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以及产品设计和测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指出终端芯片仍然是整个TD-LTE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环节,推动终端芯片进一步完善需要芯片和终端产品开发、全面的调测验证以及完备的测试系统和仪表支持等多个环节的全面结合、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扩大网络容量,提升接入速率-直以来都是一项没有终点的运动,作为人们都十分关注的TD-LTE,在本发展会上也成为展示的重点.在本次展会上,除了正在进行的TD-LTE外场测试相关情况外,作为TD-LTE较为薄弱的终端环节,似乎也有了新的突破,第一款多模双待智能TD-LTE手机的发布以及多家厂商发布的多款数据卡正在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以及芯片厂商加入了TD-LTE阵营,对于TD-LTE产业链的壮大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新潮电子》2014,(7):17-17
日前,手机厂商OPPO在北京举办了名为”引领4G至美一拍”的4G产品发布会,发布了“4G全明星家族”共7款产品,包括OPPO Find7,OPPO N1 mini,OPPO R3和DOPPO RIS等7款、15个版本的4G智能手机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8.
正4 G的发牌,让原本开始有些热度降低的智能手机市场再次迎来新的一轮增长点,我们特别选择两家可能在2014年的中国市场特别是TD-LTE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智能手机芯片厂商进行深度采访。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将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将围绕大屏幕上的多媒体应用进行创新,二是性能和功耗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在移动设备市场,安卓平台占  相似文献   

9.
近日传出的4G牌照将于一年左右发放的消息被认为对TD-LTE形成利好,但就TD-LTE本身而言,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远非一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首先从商用网络看,尽管TD-LTE已经开始提速,但其商用网络规模仍远远落后于LTEFDD。此外,从运营商规模及影响力而言,选择部署TD-LTE网络的运营商大多都不是主流的大型运营商。其次,终端、芯片的滞后是TD-LTE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虽然TD-LTE终端芯片发展相比TD-SCDMA时代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已有11家芯片厂商和多家终端厂商参与其中,但真正全力推进的不多,大多厂商还是采取了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10.
孙永杰 《通信世界》2013,(20):14-15
随着4G牌照发放的临近,相关产业链的厂商们早已闻风而动。其中芯片和终端厂商成为重中之重。就像业内所言,4G的关键在终端,终端在于芯片和模。高通抢跑4G芯片对手面临压力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移动2013年度采购的TD-LTE终端中,在芯片使用上,采用高通芯片的比例就超过60%,而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甚至预期可能会占到中国移动2013年所有采购的4G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11.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10,34(15):89-90
记者从7月15日大唐电信集团召开的2010年年中工作会议上获悉,大唐电信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加快TD-LTE产品研发,在4G国际标准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仅在2010年上半年就申请TD-LTE专利近300项,提交文稿近900篇,在TD—LTE室内外测试、全集测试和终端测试中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同时在TD芯片、终端解决方案、模块、测试终端产品方面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信世界》2014,(25):17-17
日前,有媒体罗列总结出了近4年来最失败的6款智能手机,即微软的Kin系列、诺基亚的N9、诺基亚X系列、HTCChaCha/Status、HTCFirst、惠普Veer4G。按厂商划分包括了微软、惠普、诺基亚和HTC,而从目前这四家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看,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与曾经失败的产品有关,但这些失败产品的背后还是反映出这些厂商在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中所犯的常识性错误,而这些对于其未来发展及其他厂商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移动研究院表示全球首枚TD-LTE基带芯片已经问世,此款芯片是全球首款支持20兆带宽的TD-LTE基带通信芯片。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表示全球首枚TD-LTE基带芯片已经问世,此款芯片是全球首款支持20兆带宽的TD-LTE基带通信芯片。目前该芯片已经和数家主流系统厂商完成了互联互通测试,并已经在世博会场馆演示,可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支持多种TD-LTE数据业务,服务世博。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球,2012年整个半导体市场收入降近了5%,仅2000多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排名前20的半导体厂商中,15家的半导体产品收入在2012年普遍下降,其中包括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厂商。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已控制住下降趋势,整个市场收益依然呈下滑趋势。在半导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持续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成为该市场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15.
大唐电信将发布全球首款面向4G的TD-LTE/TD-SCDMA双模芯片。该芯片可以用于手机和数据卡等终端。目前电信设备商发布的TD-LTE产品都采用单模芯片。今年4月全球首个  相似文献   

16.
采用Sequans芯片的终端设备在中国移动TD-LTE商用试验网络中标,充分显示了Sequans已经成为这一商用试验的重要参与者日前,中国移动宣布与Sequans(赛肯通信)的两家设备制造商合作伙伴:国民技术和中启创签订了部分合同,为中国移动即将开始的下一阶段TD-LTE商用试验网络提供相关的终端产品。Sequans中国区总经理商德明指出,采用Sequans芯片的终端设备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梁辰 《通信世界》2013,(12):13-14
TD芯片市场的发展存在三个机遇,即中国移动的TD-LTE商用、4G牌照的发放,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或将出台,引发产业投资热。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日渐流行之时,4月2日,展讯宣布其两款双核智能手机平台实现商用并通过中国移动入库测试,但是公司市场方面工作人员在对外宣传上,显得相当谨慎。  相似文献   

18.
正在国内TD-LTE规模试验持续推进、多个城市开展TD-LTE试商用体验之际,国际、国内的多个芯片巨头的产品战略也更多地向LTE倾斜,其中又以多模芯片在试验网中的互操作测试以及实际应用为焦点。继今年初推出了以TD-LTE、LTE FDD、TD-SCDMA等技术集成到单芯片方案为亮点的多模TD-LTE调制解调芯片PXA1802之后,Marvell继续加大了在LTE产品上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据iSuppli称,随着消费电子厂商准备圣诞假日的产品,今年第三季度NAND闪存芯片将供不应求。iSuppli高级半导体分析师RickPierson说,当市场供货量紧张的时候,平均销售价格将上涨。NAND闪存芯片一般用于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视频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存储数据。今年第二季度NAND闪存芯片供货量充足导致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智能手机等产品正在集成视频摄像机等组件,从而产生了额外的存储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电子与电脑》2010,(8):98-98
日前在上海由中国移动主办的一个活动中,爱立信和ST—Ericsson首次演示了双方TD-LTE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一款基于ST-Ericsson TD-LTE芯片组的USB数据卡(dongle).两家公司成功展示了超高速移动宽带应用。比如视频点播(VOD)以及实况视频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