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利用CO2保护焊对HB400级新型贝氏体钢耐磨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为贝氏体、少量铁素体和珠光体。燕影响区为新型贝氏体组织,熔合线结合良好。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手工电弧焊研究了非调质HB400耐磨板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主要为块状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新型贝氏体组织,熔合区结合良好,晶粒比较细小,非调质HB400耐磨板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研究了铌(Nb)微合金化对准贝氏体耐磨铸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热膨胀测试仪、扫描电镜、拉伸及冲击试验和磨损试验等分析了含铌量不同的低碳(约0.26%)铸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b的添加促进了准贝氏体的生长,当Nb含量从0%增加至0.062%时,原始奥氏体晶粒从120.81 μm减小至87.65 μm,平均晶粒尺寸减小27.4%。同时,Nb的添加降低了钢的磨损率,硬度也有所降低,但冲击吸收能量、侧膨胀值、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均有所提高。当Nb含量为0.024%时,磨损率最低为0.104%,耐磨性能最好,且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硬度为420.4 HV0.1,冲击吸收能量为42.6 J,侧膨胀值为67%,屈服强度为826 MPa,抗拉强度为1326 MPa,断面收缩率为7.7%,残留奥氏体含量较高为8.4%。 相似文献
10.
采用ER5356焊丝对Al-4.6Zn-1.5Mg-0.15Cu合金板材进行熔化极钨极氩弧焊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研究不同焊后热处理试样的组织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与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经固溶加时效处理后,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与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提升,抗拉强度与焊缝硬度均值分别提高至304 MPa与85 HV,相比焊后未处理的263 MPa与66 HV,增幅分别达15.6%与28.8%。焊接接头经时效处理后,组织的不均匀性及强化相的分布得到改善;而经重新固溶后,第二相发生回溶,再经时效处理将使得一部分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重新析出且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SiMn3型贝氏体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金相、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拉伸、硬度、冲击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微合金化低碳SiMn3型贝氏体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组织与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钢在空冷条件下,可获得均一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并具有良好的强度与韧性(σ0.2=820 MPa、σb=1118 MPa、αKU=87 J/cm^2);空冷后经200~300 ℃回火,在贝氏体铁素体(BF)基体上析出了弥散细小的ε碳化物,屈服强度、韧性提高(σ0.2=824~835 MPa、σb=1019~1085 MPa、αKU=136~140 J/cm^2);在400 ℃以上回火,粒状贝氏体组织开始逐渐分解,BF基体上析出椭球状碳化物,并使强度、韧性降低;500~600 ℃回火,产生回火脆性(σ0.2=787~790 MPa、σb=967~1002 MPa、αKU=72~75 J/cm^2).空冷后低温回火使该钢获得最佳强韧性组合. 相似文献
12.
控制冷却对新型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新型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控制在25~117C/min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缓冷,对改善贝氏体的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13.
低温回火态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回火工艺对新型低合金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了该材料的回火特性.结果表明:正火和低于400℃回火后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回火抗性、良好的焊接性和机械加工性;在高于500℃回火后出现回火脆性,由新型贝氏体组织转变为典型贝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的分解、碳化物析出有关.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无碳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正火+回火与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下SAE4140钢板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为制定代替原调质工艺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3mm厚SAE4140钢板在850℃正火,540℃~560℃区间进行回火得到的NT态钢板性能与QT态钢板相近,并且批量生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复合金化低碳SiMn3型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符合我国资源特点的复合金化低碳SiMn3型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钢空冷获得粒状贝氏体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空冷后中低温回火具有最佳强韧性组合;空冷后高温回火产生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硅、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稀土、硼为辅助元素,开发了高强度耐磨ZG30Si2Mn3REB钢.测试了该钢的临界点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分析了淬火温度和淬火预处理方式及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00 ℃时,随淬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升高;而淬火温度超过900 ℃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韧性增加;淬火温度超过940 ℃后,韧性有所下降.淬火前经珠光体化预处理后,可以明显细化淬火组织,提高铸钢的韧性.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缓慢下降,而韧性提高,超过400 ℃出现回火脆性,韧性明显下降.经750 ℃×2 h珠光体化预处理和880~920 ℃淬火,250~350 ℃回火后,ZG30Si2Mn3REB钢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优良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几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探讨了热处理对超高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物球化率的提高,钢的塑性得到明显改善。经840℃×20min淬火+650℃×3h高温回火处理样品因能获得圆整度高的球状碳化物,而拥有σs=576MPa、σb=835MPa的高强度和δ5=18·4%的良好塑性。经1200℃×4h高温正火+800℃×2h球化退火处理的超高碳钢由于获得的球状碳化物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基体在变形时受到的阻碍作用较弱,故强度较高(σs=622MPa,σb=927MPa),但塑性稍有下降(δ5=16·0%)。经720℃×3·5h退火处理和840℃×20min空冷+720℃×2·5h退火处理的超高碳钢尽管含有一定量的片状碳化物,也能获得高的强度(σs>590MPa,σb>870MPa)和较好的塑性(δ>11%)。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高强度捆带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研究了一种高强捆带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031%C-0.23%Si-1.43%Mn的冷轧板,经735~745℃的两相区迅速淬火+470℃中温同火后可达到1100 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和10%以上的伸长率,用此工艺生产的捆带钢比传统的铅浴等温淬火工艺具有更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Mo对新型空冷低碳Mn-Si-Cr系列贝氏体钢CCT曲线的影响.针对低硅和高硅情况,研究了少量Mo对新型空冷低碳Mn-Si-Cr系贝氏体钢不同温度回火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添加少量Mo元素能有效延迟CCT曲线高温先共析铁素体转变,降低Ms点,但对中温转变影响较小.加入少量Mo对组织影响不明显,但含Mo钢的回火脆性曲线向右推移,峰谷值出现的回火温度升高,在高Si钢中更为突出,将回火脆性温度提高了100 ℃左右.到高温回火阶段,无Mo钢的冲击韧性高于含Mo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