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立体构造石墨烯(3DG)对水泥浆的影响,首先对立体构造石墨烯进行了表征,然后进行了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和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表明:3DG是由二维石墨烯片构成的具有三维蜂窝状的石墨烯材料。3DG以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作为水化产物的生长载体,形成致密均匀的整体结构。同时减小了水泥浆的孔隙率和最可几孔径,促使有害孔向少害孔转变。当3DG掺量为0.1%时,试块抗压强度最大,与空白组相比,试块112 d的抗压强度提升48.29%。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掺量锂渣的水泥浆体强度、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并采用压汞法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锂渣的掺入明显降低了水泥浆体的早期抗压强度、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但后期抗压强度下降幅度降低,当锂渣掺量不超过15%时,锂渣可以提高水泥浆体的后期抗压强度。掺15%锂渣的水泥浆体120 d的孔隙率小于纯水泥浆体,且锂渣颗粒表面有大量水化产物生成。同时,锂渣的掺入明显降低水泥浆体10~50 nm的孔隙率,从而降低了水泥浆体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3.
硬化水泥浆体孔隙溶液的制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硬化水泥浆体孔隙溶液的制取,实验测定了孔隙溶液的成分。讨论了内掺Cl^-离子对孔隙溶液OH^-离子溶液或pH值的影响,以及氯化物种类、养护方法和水泥品种对孔隙溶液成分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化水泥浆体孔隙溶液成分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对水泥浆体化学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化学收缩会引起砂浆及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可能会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粉煤灰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学收缩。本文通过一些试验研究所得数据论证了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多,化学收缩随之减小,而随细度增加,水泥浆体化学收缩随之略有增大。并通过强度检测验证了测定的化学收缩可间接反映水泥的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竞男  胡晓波 《浙江建筑》2005,22(Z1):88-90
研究了粉煤灰-水泥浆体系的流变性能,测试了不同粒径、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水泥浆体流变参数(屈服应力τ0和塑性粘度η)的影响,探讨了粉煤灰-水泥浆体的触变性.研究表明:粉煤灰-水泥浆体系仍近似属于宾汉姆体,粉煤灰的掺入没有改变浆体的流变特性,但是对浆体的流变参数和触变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对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粉煤灰具有填充和活性效应 ,可赋予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一系列优良性能 ,如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 ,抑制碱集料反应等特性。粉煤灰品质、水胶比、掺量等对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浆体孔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压汞法对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孔结构进行研究。1试验材料(1)水泥 :葛州坝工程局水泥厂生产的525号中热硅酸盐水泥 ,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2)粉煤灰 :重庆热电厂的Ⅰ级低钙灰 ,其性能见表1。(3)外加剂 :SA -1高效减水剂 ,粉煤灰活性激发剂SA -1 -1。2配合比及试验结果试验配合比见表2 ,按标准稠度分别配制试件。不…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掺合料对水泥浆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煤矸石作为掺合料对水泥浆体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水泥浆体相比,煤矸石水泥浆体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发展较快,低掺量(<30%)煤矸石水泥浆体后期(28d)强度可接近或达到基准水泥浆体强度;相同掺量条件下,与粉煤灰水泥浆体相比,煤矸石水泥浆体各龄期强度均较高;与矿粉水泥浆体相比,煤矸石水泥浆体早期强度较高,后期两者强度相当;与基准水泥浆体相比,煤矸石水泥浆体总孔隙率有所上升,但其孔径后期有所细化。  相似文献   

8.
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水泥浆体密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浆体相对密实度(d/d0)指标,定量分析了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渣及硅粉这三种矿物掺合料对新抖水泥浆体密实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了掺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浆体流动性与相对密实度的关系以及新抖水泥浆体相对密实度对水泥胶砂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的物理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原状灰、磨细灰、自然细灰与水泥浆体的界面特征,获得了分别掺加上述三种粉煤灰的水泥浆体宏观性能差异的原因.为有利于粉煤灰的利用,将粉煤灰颗粒—水泥浆体界面区划分为两种:光滑颗粒和粗糙颗粒形成的界面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和硅灰作为矿物掺合料,研究了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掺时,矿渣的最佳掺量为20%,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硅灰的最佳掺量为8%,沸石粉的最佳掺量为10%;复掺时,矿物掺合料的最佳配合比为8%硅灰+12%矿渣。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轻烧氧化镁膨胀剂和粉煤灰用于水泥浆体的干缩变形;探讨了轻烧氧化镁膨胀剂和粉煤灰复合作用下对水泥浆体的抗干缩能力.结果表明:轻烧氧化镁和粉煤灰单掺时均能减小浆体的干燥收缩,二者复合双掺后对水泥浆体的干燥收缩减小的幅度更大,表现出更好的抗干缩能力.  相似文献   

12.
牛新平 《山西建筑》2009,35(10):169-170
从检测机理、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快速检验水泥强度的高温净浆法,指出高温净浆法检验水泥强度时间短,费用低,检验结果可靠,可满足施工企业工程进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桂雨  廖宜顺  徐鹏飞 《混凝土》2020,(2):111-113,117
研究了Na2SO4和Li2CO3对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电阻率、水化产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2SO4和Li2CO3均能促进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硬化,加速复合体系1 d龄期内的水化进程,降低硬化水泥浆体1 d龄期时的电阻率,且Li2CO3的水化促进效果更明显。掺入Na2SO4和Li2CO3后,复合体系的主要水化产物仍是钙矾石,在水化产物中并未发现Ca(OH)2晶体;Na2SO4的掺入会增大复合体系的1 d抗压强度,但3 d龄期后抗压强度略有降低,而Li2CO3的掺入会增大复合体系在28 d龄期内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碳化程度水泥砂浆孔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碳化使水泥砂浆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凝胶孔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降低;而生成的碳酸钙在大孔、毛细孔中沉积,大孔、毛细孔的体积分形维数增大。因此,分形维数能表达碳化对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严亮  于翔  杨久俊  赵顺波  杨中正 《混凝土》2012,(3):113-114,130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体进行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酰胺对新拌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流动度的影响,以及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增加了水泥浆体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了水泥浆体的流动度,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无改善作用,但在其掺量为1%时,复合材料28 d的抗折强度提高了9.55%,而且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折压比呈增大趋势,其整体韧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水泥石强度和胶空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认为用胶空比作为研究水泥石强度的表征参数较为合适,分析了凝胶体强度和胶空比在不同龄期对水泥石强度影响的大小。同时文中也分析了掺粉煤灰对水泥石胶空比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LS、FDN、SMF和ASP四种减水剂对新拌水泥浆流变性以及流变性经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水泥浆无论掺加减水剂与否,均属于假塑性流体,可用宾汉模型描述.减水剂的掺入明显降低了水泥浆的屈服应力,而对塑性粘度影响不大.当水灰比为0.32时,掺0.4%ASP水泥浆的屈服应力仅为6.64 Pa,而掺等量LS水泥浆的屈服应力较大,为16.28Pa.水泥浆流变性经时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剪切稀化阶段、剪切应力恒定阶段和剪切变稠阶段.剪切条件下减水剂的掺入有利于水泥浆流动性的保持.在相同条件下,LS对水泥浆流动性的保持能力较优、其次为ASP.  相似文献   

18.
国家建材局于1999年9月17日颁发了关于实施水泥瓣标准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将当时的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改为ISO法,目的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使我国水泥产品与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通知明确要求新标准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原标准自2000年12月1日废止。在实施和废止日期之间为过渡期。按照ISO法,水灰比由0.44左右变为0.50。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强度检验采用0.50的固定水灰比时约有三分之一的试样无法成型,建议修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检验方法中的固定水灰比,可按胶砂流动度适当增加水灰比。  相似文献   

19.
水泥石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的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水泥石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的二维数值方法。首先,根据混凝土的试验结果给出了水泥石有效孔隙率与总孔隙率关系的经验公式。然后将水泥石看成是一种由固体相和孔隙所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建立了圆形单元细胞。采用推进前沿法尽可能准确地剖分单元细胞,然后应用有限元法获得水泥石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数值解。最后,将数值结果与文献中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初步验证了二维数值方法预测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