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测度了主要煤炭供给省区煤炭供给变动对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的乘数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结构路径分析分解了乘数效应,识别出了其传导的基础路径和复合回路,以及关键的节点部门。结果表明:最主要的基础路径是煤炭-电力路径,且仅限于本省区;煤炭供给变动对工业部门影响较大,且存在多条复合路径,如煤炭-化工路径、煤炭-石油路径,煤炭-金属冶炼路径等。主要的关键节点部门表现为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因此,中国煤炭供给侧改革应该重点调控煤电产业,差异化限制煤炭使用,鼓励技术创新;构建现代能源储运网络,进一步优化输电通道;差异化调控煤炭关联产业,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配置不仅要满足居民对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用水的需求,同时也要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论文从水量、宏观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配置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将水资源划分为生活、生态、农业和工业用水,并从水幸福的视角,建立水资源配置的效用函数,以居民幸福感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从供给、需求以及水质进行约束,建立水资源配置效用模型,最后以洛阳市水资源配置状况为例,在保持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现有水资源配置状况不能使居民效用最大化,当生活、农业、工业及生态用水分别调整为2.62亿m3、5.91亿m3、4.42亿m3和3.96亿m3时,居民用水效用可从2.97提升至3.96,表明模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配置不仅要满足居民对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用水的需求,同时也要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论文从水量、宏观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配置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将水资源划分为生活、生态、农业和工业用水,并从水幸福的视角,建立水资源配置的效用函数,以居民幸福感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从供给、需求以及水质进行约束,建立水资源配置效用模型,最后以洛阳市水资源配置状况为例,在保持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现有水资源配置状况不能使居民效用最大化,当生活、农业、工业及生态用水分别调整为2.62亿m3、5.91亿m3、4.42亿m3和3.96亿m3时,居民用水效用可从2.97提升至3.96,表明模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5.
6.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地区现在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程度依然严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2007年山西社会核算矩阵为基础建立了固定价格的乘数模型,研究了不同产业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但居民收入的增长不一定会使贫困减少,因此,为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与减少居民贫困之间的关系,依据可以反映居民收入与贫困的FGT指数构建了对贫困度敏感性效应分解的乘数模型,计算出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而得到了产业发展和贫困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教育部门对居民的收入和减贫效应最大,其中教育部门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农村居民,但对于赤贫人口的减贫效应更加显著。2)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部门在同时考虑对经济影响和居民减贫时,作用更明显。教育部门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部门符合优先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标准,而按照三大产业的角度来看,山西应大力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支持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砂石矿产的基础原材料保障,笔者对于京津冀及其周边砂石开发战略进行研究。基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八个省(区、市)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将京津冀及其周边砂石开发导向总结为四个特点:开采总量减量化态势、禁止开采空间进一步拓宽、露天开采方式受到约束、禁止(限制)部分矿种开采。从总量、空间、行业角度展开了形势分析:总量供需缺口较大、环保空间约束趋紧、砂石行业迎来大时代发展,最终对砂石矿产的开发战略提出了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层气产业迅速发展引发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本文将ISM的可达矩阵、三角模糊数、非线性Hebbian学习算法引入模糊认知图模型中,并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层气开采区为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模糊认知图采用专家法获取指标间相关关系主观性强及关联矩阵获取难度大的缺点得到改进,且改进后的模糊认知图模型更加准确稳定;郑庄区块风险评价等级中,大气主要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生产机械化程度、经济损失比分别为煤层气开发前期、中期、后期对社会生态环境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2003-2013年中国70个重点城市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及其变迁,发现了研究期间东、中、西部城市截然不同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演变路径,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受人口和经济集聚影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资源空间匹配下降,尤其以西部地区显著;东北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指数先降后增,显示从水资源空间匹配角度,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波动早有征兆。基于二阶段动态广义矩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动机与潜力、发展水平都会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从优化空间匹配视角,放松人口流动管制,促进人口与经济同向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长三角区域发展模式的长期摸索与实践中,如何协调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研究虽然在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生态治理的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缺乏量化分析。论文在传统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的基础之上,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系统,并将生态环境视为一个独立主体,着重强调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贡献,构建了考虑生态要素的绿色SAM(social accounting matrix)表和包含生态要素投入与生态系统账户的宏观CGE模型。论文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数据对生态价值核算价格体系进行修正,量化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核算矩阵收集研究主体的相关数据,并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以及居民消费福利水平的角度对不同水平的生态补偿会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增值税率、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等4种情景,均能引致生态补偿量增加,但是在提高相同幅度的情形中不同措施产生的效果有较大差异,以同样提高30%的情况为例,政府对生态系统转移支付率对生态补偿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长了10.01%;其次是企业对生态系统的转移支付率与居民对生态系统的转移支付率,增长率分别为2.77%与1.01%,而提高增值税率对生态补偿水平的提升效果最弱,增长率仅为077%。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政策工具,提高增值税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福利水平产生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当增值税提升30%时,GDP下降了0.002 5%,居民福利水平产生下降了0.002 7%。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打破资源型地区的“资源诅咒”,文章通过对资源收益实现形式和分配机制的分析,认为由于资源租金界定不清、资源开发中社会总成本补偿不完全,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资源租金和社会成本向要素收入和企业利润转化的问题,使资源企业存在虚增的要素收益。在不合理的要素流动机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加速资源浪费和消耗,导致资源型地区财富迅速流失,并引发诸多经济问题。研究认为,为了规避资源诅咒,首要是规范资源收益分配,完善资源税费政策?收取资源耗竭基金充分保障资源所有者权益,并健全社会总成本补偿措施,校正收益信号,引导要素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问题。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文章选取京津冀地区的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占比作为能源结构变量(解释变量),废水、工业废气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变量(被解释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中“三废”的排放总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对“三废”排放总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且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对“三废”排放总量影响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应当充分利用滞后效应和贡献程度,对外部条件冲击实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使得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和环境之间趋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重度缺乏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1,水资源短缺与经济高速平稳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基于VAR模型,利用河北省2000-2015年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GDP总量、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相关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河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2)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3)经济增长对总用水量及总用水量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累计值均为负,农业增加值对农业用水量的脉冲响应累计值为正,农业用水量对农业增加值的脉冲响应累计值为负,工业增加值对工业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量对工业增加值的脉冲响应累计值均为负;4)除农业增加值对农业用水量的贡献度和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度较高以外,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量的贡献度均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循环视角下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角度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把资源分为原始资源、介质资源、废品资源,把资源利用的循环过程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改变目前对资源循环过程只是注重原始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角度研究,从介质资源和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着手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注意资源利用的大小循环,减少原始资源的小循环过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设计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特别注重介质资源延伸应用,大力有效开发废品资源,适度限制原始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更多层次的资源小循环,更科学地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演化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划分为三个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带,选择七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不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带水质演化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高质量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解决水危机的重要方式。开展水资源配置研究,不仅可以提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推动水资源长效利用;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三条红线”控制下多目标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分析其当前水资源供需情况,同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获得规划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在2030年,在三条红线约束下南京市可供水量为34.41亿m3,缺水率约为8.22%。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仍占据水资源配置主流,环境用水配置增长较快。COD和氨氮得到较好控制,较为理想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环境效益目标的三者均衡发展。根据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笔者提出供需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护”“治”结合以促进水资源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河北省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最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受水资源和水环境双重约束的不同情景下的经济增长情况。研究表明,在最优情景(综合情景)中,产业结构调整、财政补贴利用再生水和南水北调水及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的政策组合,可以有效促进河北省水资源、水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5年比2015年化学需氧量(COD)减排10%,2007-2025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7.51%,2025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优化为12∶32∶54,2025年河北省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景观用水的比例优化为59%、21%、12%和8%,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和调入水的比例优化为63%、16%、7%和13%。为了保障各项政策的实施,2015-2025年河北省政府水资源供给的最优财政补贴为78.13亿元,其中补贴新建污水处理厂52.25亿元,补贴再生水利用管网建设25.88亿元。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以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地理因素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于认识当前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以推动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首先分析和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理论机制,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路径,并对产业集聚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研究选取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测算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运用SE-SBM模型测算绿色水资源效率,在邻接空间权重下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将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部分。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与第二产业占比对绿色水资源效率有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周围区域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加快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承接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产业集聚的“虹吸效应”转化为“辐射效应”;重视研发质量,提高研发转化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