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建筑师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地域建筑中的表达研究,创作出了很多融合古典园林文化的地域建筑优秀作品。通过对这些地域建筑的系统梳理,选取典型案例对其建筑的地域分布、类型进行了剖析比对研究,揭示此类地域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健  孙语鸿 《建筑与文化》2016,(10):177-179
清代辽沈地区在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方面的积淀较弱,但所表现出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却十分独特,既有北方寒地园林的景观特点,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韵。文庙的建筑与装饰、具有地域特点的园林植物、季相景观和当地建筑材料等,这些要素构成的清代辽沈地区园林,深受中原地区传统的建筑与园林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显示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闽南地区的近代园林受风水观念、传统造园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中西融合的风格。造园将规则形与自然形、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植物与假山等因素融合。莲塘别墅用装饰启发联想、用楹联点明诗意、用光影营造体感,营建精致的空间。莲塘别墅园林既融合了风水观念、东西方造园风格、地域营造技法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意向,是闽南近代园林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清代闽南侯龙书院园林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古代特色的教育机构,书院园林继承传统园林风格,结合地域建筑的特点,营造文人教育氛围,促进文化传播。本文从侯龙书院园林造园解析入手,分析书院园林的空间特点,归纳书院园林选址考究、风格淡雅、寄情于景、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体现地域文化。细部传递闽南园林文化,体现尊礼文化和教化氛围。传承传统园林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对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古代特色的教育机构,书院园林继承传统园林风格,结合地域建筑的特点,营造文人教育氛围,促进文化传播。本文从侯龙书院园林造园解析入手,分析书院园林的空间特点,归纳书院园林选址考究、风格淡雅、寄情于景、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体现地域文化。细部传递闽南园林文化,体现尊礼文化和教化氛围。传承传统园林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对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岭南园林包含有诸多传统文化与建筑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对其研究是展现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利用建筑类型学的图式提炼方法,通过分析传统岭南园林空间平面的拓扑关系,可归纳出其空间平面布局组合类型图式。空间平面布局类型体现着传统岭南园林空间的内构关系,并演绎其空间秩序内在的逻辑。对其进行梳理可为推导岭南园林新的空间形象,以及在新时代建筑空间中延续传统岭南园林文化内涵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人本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各阶段的发展现象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自然-秩序-抽象自然-艺术秩序"的发展轨迹,指出了人类发展之于空间量与质的需求平衡是建筑空间演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希冀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知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的特征与规律,启发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黄瑜  何镜堂 《南方建筑》2020,(2):120-125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受到建筑场地的约束、统一的建筑形象以及建筑体形体量的严格限定,面临着在满足整体性的基础上建筑个性探寻、文化的建筑语言转译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操作方式的问题。通过解析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与济宁文化中心图书馆的场馆设计,为此类设计命题寻求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的思考,以整体观视角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思考。在城市设计层面,在场馆外部以“造境”组织公共空间。在建筑空间设计层面,在场馆内部以“写意”空间呼应地域文化脉络。在建筑形体设计与建造细节层面,以精细的“工笔”谱写场馆的理性形式与材料细部构筑。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应在城市设计层面着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建筑空间层面关注地域文化表达以及理性构筑建筑形体,分别借用传统艺术表达中的“造境”、“写意”与“工笔”作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印度著名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以其对文化传统的延续转译、建筑社会属性的考量、地域性的探索形成了他个人的批判地域主义哲学,这使他不拘泥于理论范式,广纳多方文化使之与印度建筑文化相融合.桑珈工作室是多西建筑哲学的集大成者,文章从地域性应答、形式与空间、园林、宗教以及建筑原型等角度入手解析,探寻其创作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蔡佩 《门窗》2012,(11):116+118
分析设计师与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地域环境与博物馆建筑和室内空间创作等问题后,通过对湖湘地域建筑和室内在空间的有关理论和湖湘地域文化的特点研究以及对湖湘地域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得出从传统中创造现代,即从湖湘地域建筑空间特性的分析中得出湖南的建筑文化精髓,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演绎它,提出设计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的抽象思维模式,使湖湘文化在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实践表现更明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学校规划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研究,结合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迁建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投标方案,对于在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分形思想研究岭南建筑学派与其创作,旨在探求一种具时效性、操作性的创作思路。从分形视角对岭南建筑学派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质与设计策略。岭南建筑整体表现出对地域环境的维度一致性,呈现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形同构。岭南建筑根植于地域,成为一种经过逻辑推导而形成的有理建筑,属于建筑与地域分形相似对称的建构手法;从地域文化入手,通过诠释事件意义,以空间作为语言表达事件,这是文化相似性迭代;各种建筑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尺度层级展现于建筑空间之中,衍生出尺度层级的设计手法;岭南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嵌套,由于尺度不同而构成多重镶嵌互含关系,属于是分形镶嵌韵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处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并行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巴西利卡式、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三个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线叙述了欧洲宗教建筑空间的演变过程。并以明堂建筑及佛教建筑为代表阐释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序列。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宏观比较,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表达,并通过这一时期建筑元素的分析,对当今中西方建筑及其文化领域的交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式景观设计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景观技术融合于现代空间中,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文章以绿城苏州桃花源景观设计案例为载体,探索地域文化引导下的设计定位,寻求传统园林文化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探究将现代景观元素、工艺方式等融入新中式别墅景观中的处理手法,以塑造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新中式景观。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为了抵御外界的侵扰,修葺了建筑;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和诗意的憩居,修建了园林;我国远古先民用阴阳鱼来解析自然的规律,趋利避害。建筑和园林是"变易"的空间。建筑中的天井、阳台、入户花园等都是园林向建筑的延伸;园林中的亭、廊、轩、榭是建筑向园林的延展。帘外横梅是园林;墙篱围合是建筑。空间在实实虚虚中亦阴亦阳不断变换,阴阳交媾,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利用"巧于因借"这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强调建筑设计要依托现有环境条件,超越形式;同时考虑文化,地域因素,利用建筑实体空间结合建筑室外虚体空间的手法,使得现有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放在等同地位去推敲。通过解析董豫赣先生的清水会馆,从其中探索出当代建筑结合中国园林"因借"的一种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7.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特征。陈嘉庚先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多年的侨居生活影响,汲取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观,而他以创新求变的可贵精神,将南洋和西方的建筑形式与本土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出多元融合的建筑特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厦门地域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8.
杨睿 《建筑》2010,(14):74-75
建筑,是民族智慧的反映和地域文化的宝贵物质遗产,是历史的一种可见的载体。地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是地域历史文化的结晶。正是由于建筑所反映出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丰富多彩,这也是建筑魅力的所在。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带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必然反映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描述、分析地域城市更新的“泛文化”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全球化、中国化、地域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用一般性、抽象性的大文化建筑语汇表述特殊的、具象的地域文化事件。认为地域建筑语汇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层的同构关系,地域人居形态是由地域建筑语汇和空间句法组织而成的地域文化的空间文本。以重庆市洪崖洞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建筑语汇、空间句法的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园林往昔丰富并灵动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现今其意境空间营造思想仍深刻影响着当代建筑空间建构。传承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渗透”、“景物互借”、“意境序列”等思维理念.结合多元化功能需求重构空间组织。本文选取地景化建筑案例分析归纳当代地景化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园林思想,整合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