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垂直绿化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效益。相关研究仅从使用评价角度对现状进行总结,未形成系统的垂直绿化设计方法。以景观偏好理论为基础,利用照片模拟不同密度、色彩、质感、视觉比例、图案造型等要素的商业建筑外立面垂直绿化,以此为基础进行问卷调研,对影响城市垂直绿化景观公众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设计建议。研究发现植物色彩丰富度、叶片质感及面域比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垂直绿化的审美偏好。植物配置的选择应多植物组合,优先选取可观花、叶片质感光滑的植物,叶片大小以3∶5∶2的面域比为宜;图案造型的设计须充分考虑场地特征,以规则的种植形式为主,实现最佳的景观美感。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的特征指数分别为: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色彩丰富度、乔木易识别特征以及林内空间感。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色彩丰富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以期能够对风景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植物景观营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眼动测试及视听评价实验,研究了湿地景观的美景度、宁静度、声舒适度三者评价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视觉景观要素对声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设计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市5个城市公园为例,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公众游憩过程中景观与声景体验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公众对自然声和音乐声有明显偏好,而对施工声的协调度评价最低。景观美景度、功能满意度和声景安静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与游憩满意度密切相关。自然声的协调度越高,公众对景观美景度的评价也越高,同时对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接受度也会增加,而功能满意度越高,公众对特定机械声的接受度也越高。年龄是社会、人口、行为学指标中对不同声音的协调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的指标,而音乐声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最为敏感。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对声景体验的影响,景观美景度对声景体验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国内目前对私家园林的研究大多基于对景观元素、建筑等的研究,而很少研究界面对视觉容量与情感体验的影响。该文主要探究视觉所能观察的界面数量和界面丰富度对视觉容量、人的情感体验的影响。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选取定量不定量,探求界面数量和丰富度如何影响视觉情感;同时结合游览路线不同时的观景差异性,并考虑观景物与观赏者的视角范围和空间尺度对游览者观景感受的影响,以此作为制约界面中数量和元素丰富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村落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在当今还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发展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咸宁市刘家桥村为研究对象,对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样板取样,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联想、记忆与喜好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专家评价法和公众评价法对当地景观进行感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对景观的评价受到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感知偏好。这种对景观的偏好和评价可以为传统村落景观的规划和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照片访谈,对乡村景观视觉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此方法将研究所针对的乡村景观按公众喜好进行排序,并将景观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对视觉质量的贡献及其属性有效地筛选出来。以山东烟台初旺村为例对方法进行了应用。调查中所用的图片包含乡村景观的可视性元素,如建筑造型,景观植被等。研究者从200张120°全景照片中选取30张进行访谈,并选择50位村民及50位从业者通过照片以找到景观中明显的特性为前提,对代表景观的视觉特性的元素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同一乡村景观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同的特点、功能与意义。因此,在制定针对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当考虑多方偏好及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视觉特征的多义性入手,指出景观视觉感知的内隐特征与研究难点。参考“旅游凝视”理论将旅行照片作为视觉表征媒介,研究观察者对于旅游地景观视觉感知的偏向性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足迹的普及,使旅行者上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评论信息及地理信息标记照片成为研究景观视觉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2种类型数字足迹纳入传统景观评价框架,并从物像、视像与心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关联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视觉感知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以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秦淮河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数字足迹文本内容中蕴藏的景观感知要素进行编码识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RQDA对旅行照片进行编码处理。2)融合专家与公众视角,从自然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3个维度构建秦淮河风光带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3)从景观资源分级界定与分类管控的视角,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基于专家与公众视角融合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及基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的设计思考,对于旅游地景观研究与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广州荔湾湖公园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调查光景特色度、满意度评价及光景偏好等。得出特色度评价与视野中心构筑物特色度有关;影响区域光景满意度的主要指标为视觉舒适度、光景色彩丰富度、美景度、安静度等;不同社会特征人群存在光景色彩倾向、光景认同度、风情感受等光景感知、评价差异,并对昼夜、季节、自然/人工光景等有类型偏好;光景偏好与时空使用、气候、固有环境等有关;人们较关注区域自然光景、视觉亮度、水质及光景特色(风情)等环境—光景要素。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径建设背景下历史风情区光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日、欧的被试者对河川景观注视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观认知·评价过程中,如果把眼球运动作为反映大脑所进行的视觉情报处理过程的外部参数,那么眼的运动方式就可能因评价者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甚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可以设想被试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有可能会从他们对景观的认知方式上得到体现。作为视觉认知中异域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之一,运用眼球运动跟踪仪对评价者的景观认知评价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并试图通过对认知过程中的注视点分布、注视点数以及注视点的停留时间和注视内容的变化趋势这几个角度的分析比较来探讨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如何体现在人类视觉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的外部反应中,从而明确在地域特色景观的保留和营造上构成要素的布局方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文  王伟峰  杨建军 《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  相似文献   

13.
选取壮族人口聚居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桂西南地区壮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以壮族村寨景观意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景观意象的整合研究,力求寻找壮乡建设与规划设计、传统民族意象保留与农村新景观打造之间的平衡点,提供研究壮族村寨景观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人们游赏自然风景的感知、感受和感应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方法】从风景旷奥理论出发,应用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探究城市郊野公园景观旷奥视觉感知对游人行为意向的影响关系,并选取福州的9个城市郊野公园作为研究样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发现:1)旷奥空间特征对旷奥感受的影响作用最显著,旷奥景观要素对恢复性知觉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最显著,而旷奥空间特征对恢复性知觉和游人行为意向不产生显著影响;2)恢复性知觉和旷奥景观要素对游人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结论】旷奥视觉感知对游人行为意向的驱动机制有“旷奥视觉感知—旷奥感受—行为意向”“旷奥视觉感知—恢复性知觉—行为意向”和“旷奥视觉感知—旷奥感受—恢复性知觉—行为意向”3条路径。揭示了旷奥直觉、知觉和意向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为城市郊野公园景观建设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为例,通过 实地调查以及针对广场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等 方式研究声景感知对游览体验的影响。研究 结果显示游览满意度评价与景观美景度和声 景安静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 和0.368。声源优势度对景观美景度影响最大, 而声源偏好度对游览满意度影响最大。城市交 通声是对游览体验产生消极影响的最主要因 素,鸟叫声和游乐设施声也是影响游览体验的 关键声源。使用者社会、人口及行为学特征对 声景感知和游览体验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偏 好度与使用者特征关系最密切;年龄对声景感 知的影响最大;来访频率和受教育程度对游 览体验的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城 市广场视听综合感受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物物理因素,提出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体系(VAC)。运用Delphi法建立各指标权重,分析了景观基底中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丰富度、植被格局和土壤稳定性六要素对景观视觉吸收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保护区不同区域带给游客的视觉感受差异很大,其中以纳西寨和树正寨区域VAC最好;公路沿线的中景范围不同路段VAC变化较为稳定,且较近景范围的值高。景观视觉吸收力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植被丰富度,植物群落成分越丰富、结构越复杂,VAC也越高。客观评估景观视觉吸收力可以指导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景观规划和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7.
游人对城市公园场景安全性心理反应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雄彬  谢宗添  林萍 《中国园林》2012,28(12):109-113
探讨了性别、居住环境等对游人对城市公园景观心理反应的影响,及城市公园的景观场景、情境担心与偏好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共336位受测者观看6张图片并作答问卷。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居住环境、野外经历多少差异的游人对城市公园景观场景的反应不同,不同的公园景观场景对游人的情境担心、害怕、偏好与个体倾向影响也不同。经过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公园景观场景的开放度与视觉可及性和方向感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自然度与视觉可及性和移动容易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开放度与情景担心的4个问项皆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东湖绿道是武汉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绿心"。目前绿道一、二期已投诸使用,三期的提升工程需以前期的使用后评价作为参考。该文从骑行者视觉感知的需求角度出发,通过现场问卷和拍摄记录的调研方式,从骑行者社会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景观要素特征三方面探究其感知结果的影响因素,继而通过语义评价法、图片分析法提取不同类型绿道的骑行感知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绿道生成不同景观意象结构,并与视觉要素中自然要素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风景旷奥理论属于风景分析评价的基础理论。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基于旷奥理论,将湿地景观分解组成旷奥感受评价的客观视觉特征与主观视觉感受两个部分评价,并加入自然对于视觉感受部分的评价,对三个部分进行不同维度的总结归纳,建立了一套视觉感受的湿地视觉景观评价体系。以此评价体系建立实验,利用SPSS数据分析最终确立湿地客观视觉特征与主观视觉感受间的关系,对诸视觉感受维度进一步深化,最终构建出旷奥理论下的视觉感受模型,用以指导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实践建设。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绿地的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美景度评价是景观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此方法分析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景观偏好对今后的居住区绿地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背景的5个测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2个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的相关性较其他各种类型的人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在诸多影响因子中,水体,尤其是具有动势的水景形式是一个影响美景度评价的重要因子;冠幅是影响美景度评价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