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我国烟叶生产。为了解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和开发抗性相关分子标记,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和117-K为研究对象,以翠碧一号和2个突变体为亲本,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采用卡方检验和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进行群体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卡方检验显示突变体486-K和117-K的F2代各病级株数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性状分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发现突变体117-K的最优抗性遗传模型为2MG-A,即2对主基因为加性效应控制遗传,无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主基因的遗传效率为78.57%;突变体486-K的最优抗性遗传模型为2MG-ADI,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上位性效应中以显性×显性互作和显性×加性互作效应较大,主基因遗传效率为88.34%。表明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的遗传方式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4.
烤烟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分析烤烟组合丸叶×Coker319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烤烟的株高、叶数、叶面积和鲜叶重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 株高与叶数遗传以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 叶面积和鲜叶重各遗传效应相差不多, 其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53%、42.63%、30.32%和44.26%。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 以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 主基因遗传率为64.79%。茎围和比叶重均受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 茎围遗传以多基因为主, 其多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大小相当, 比叶重遗传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大致相当, 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8%和38.71%。叶形指数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 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基本相当, 主基因遗传率为49.64%。叶长、叶宽、节距和蒴果重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 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75%、62.14%、75.08%和82.34%。 相似文献
5.
6.
7.
防治烟草赤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烟草赤星病 ,用 7种药剂进行了大田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4 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4 0 %“菌核铜”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4 5 %“菌克”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云岭酶素”30 0倍液、4 5 %“金叶舒”可湿性粉剂 60 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0 0倍液、30 %“大力”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的相对防效依次为 :92 .5 6%、92 .13%、92 .13%、91.18%、90 .36%、87.5 6%、85 .0 2 %、83.91% ,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烟草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介绍了烟草赤星病的分布、为害、症状、发病条件、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介绍的防治措施包括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农业措施防病 ;③药剂防治 ,包括防治方法、药剂种类及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为进一步明确烟株内源激素与赤星病抗性的关系,以抗赤星病烟草品种净叶黄和感病品种长脖黄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种植并接种赤星病菌,比较不同抗性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对赤星病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赤星病胁迫下,净叶黄、长脖黄的脱落酸(ABA)含量和乙烯(ET)释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生长素(IAA)以及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表现为降低。同时,赤星病胁迫导致净叶黄的赤霉素(GA)、茉莉酸(JA)含量增加,引起长脖黄的JA含量降低,GA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与净叶黄相比,长脖黄的ABA含量增幅较小,而GA、IAA、CTK与JA含量降幅较大,并且ET释放量较高。综上,在赤星病胁迫下,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以及变化幅度可以反映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筛选指示菌,采用平板共培养初筛和发酵上清滤液复筛的方法,筛选了烟草赤星病拮抗芽胞杆菌3株。其中菌株K11的菌体径向生长抑制率(PIRG)为63.64%,发酵上清滤液的PIRG值达67.44%。盆栽试验证明,该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良好的拮抗能力。经鉴定菌株K1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由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K11菌株生物量较高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0 g/L,豆粕30.0 g/L,K2HPO4·3H2O 1.0 g/L,MgSO4·7H2O 0.1 g/L。优化后生防菌株K11的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5倍,生物量高达1.28×1010 CFU/mL,芽胞形成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对吉林省15个烟区和黑龙江省7个烟区的烟草赤星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获得312株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链格孢属真菌,其中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230株,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78株,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2株,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2株。其中吉林省烟区鉴定出了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鸭梨链格孢3种,黑龙江省烟区鉴定出了长柄链格孢、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3种。两个省区的优势种均为链格孢。此外,本试验利用5种基因序列片段(ITS、GDP、ACT、EF、RPB2)进行烟草赤星病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GDP基因仅能鉴定出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2种,RPB2基因能鉴定出4种链格孢,而ITS、EF、ACT基因序列比较保守,不适合区分这些链格孢种。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区引起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种类,为下一步的定向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烟草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我国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效应对指导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多个抗病/感病样本为亲本,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进行群体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以及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反帝三号-丙的青枯病抗性受1对加性-显性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烟草青枯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有利于等位基因聚合育种及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选用中烟90(高抗),革新3号(高抗)、L8(中抗)、Burley21(中抗)、KBM20(高感)、KY14(高感)等6个烟草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的第1种方法设计36个杂交组合.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组合问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亲本抗病性能稳定表现出来.6个品种间黑胫病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中烟90为第一负效应,KBM20为第一正效应,说明中烟90在黑胫病抗性育种中有较好的潜力,KBM20不利于黑胫病抗性育种,6个品种年度间一般配合力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在亲本Burley21上,中烟90、革新3号一般配合力表现比较稳定,为黑胫病抗性高值亲本,较适宜作为黑胫病抗性亲本来源,Ky14、KBM20一般配合力表现为低值亲本,不适宜作为抗黑胫病抗性来源的亲本;杂交组合Burley21和KBM20特殊配合力较高,抗性上有进一步研究利用价值.烟草黑胫病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也较大,抗性表达还受环境影响.黑胫病抗性遗传规律稳定,亲本抗性对后代影响较大,但在早世代进行抗性改良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拮抗芽胞杆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芽胞杆菌,从福建、山东、云南等地烟草叶片中分离得到187株菌株,对烟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筛选到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6株菌株;利用平板拮抗法、离体叶片接种法、温室生测发现FJ1、FJ1-6能促进烟草生长且对赤星病防效较好;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FJ1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FJ1-6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防病特性研究发现,两菌株含有参与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合成的基因且脂肽类粗提物对赤星病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6.9%、65.0%。综上,FJ1、FJ1-6具有优良的促生防病特性及显著的促种子萌发效应,可应用于烟草育苗及赤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