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绿道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游憩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而游憩设施是绿道游憩功能实现的直接载体。以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以及社会访谈的形式,对绿道游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及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的具体问题与优化建议,为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安阳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关系的调查分析,对安阳生态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的结构与特点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对其构建与规划提出建议,为提升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及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广东省大力推进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研究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成为紧迫的任务。此研究利用使用后评价(POE)法,实地调研、访谈和派发问卷等方式,对从化温泉镇至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和归纳出从化绿道系统使用情况,为绿道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出相关完善从化绿道、提高绿道使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风景园林》2018,25(11):46-51
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丰富了绿道的研究内容,评价结果可为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在梳理步行友好的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各段绿道的步行友好程度。结果表明:环紫金山绿道整体步行友好程度虽然较高,但各区段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在绿道建设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步行爱好者更关注绿道的可达性、线路的安全性、清晰的标识系统、舒适宜人的服务设施以及绿道沿线高质量的视觉景观等几方面,而对绿道本身功能性要素并不是太在意。因此,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时,在满足步行功能的前提下,应将行人的步行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注重绿道本身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原理,对唐山市迁西县县域尺度下现存绿道的优势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规划技术框架,明确了建设的4个步骤,构建出迁西县城市绿道体系。将景观视觉吸引分析和绿道规划相结合,可有效地保障绿道在承担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景观视觉资源,满足人们对宜居美景的视觉感受需求。为今后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昕  石平 《城市建筑》2023,(13):15-18+40
基于沈阳市共享单车的交通背景,以浑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共享单车使用者对浑河绿道的使用现状及使用需求,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使用者对绿道各指标的相对平均满意程度,总结出绿道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人车混行问题突出、绿道的出入口数量不合理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浑河绿道进行功能优化设计,详细地探索城市滨水绿道空间,形成具有共性的绿道建设指引标准,从而科学地指导休闲绿道修建更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本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使用者对赤水河谷绿道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赤水河谷绿道使用情况,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绿道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从而提升绿道设计的质量,使绿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响应"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城市发展目标,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他用者行为需求成为脱实而紧迫的任务.尝试运用POE方法对广东省增城绿道系统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工作,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使用者对增城绿道系统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增城绿道系统使用情况评价,为创造使用埏满意的绿道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从而提升绿道设计的质量,使绿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绿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线性景观空间类型,在连接区域间各类节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学科特性和人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基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理论成果,使用无人机航空摄影工具和采用eCognition智能化影像分析的方法,针对人们身处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中,本能地对视觉吸引要素的识别、捕捉、观赏的主动意识和多次重游实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出绿道景观空间视觉吸引特性模型并发现绿道景观空间视觉吸引的显著性、选择性、积极性和反复性4种特性。以期解决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资源日益遭受破坏和视觉吸引力不断衰减等问题,为后期环太湖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绿道是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的重要实践,在生态环境治理和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绿道设计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在具体细节和空间塑造方面有待提升。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深圳市福荣都市绿道调研分析,确定绿道内时空分异特征并揭示所隐含的潜在逻辑,提出绿道建设改造提升的策略,以期为后续绿道空间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成都是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底成都市确立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并规划建设了"198环城湿地公园"。以成都市198环城湿地公园中的锦江198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绿道为例,通过探索绿道规划设计中使用者的综合需求,以帮助实现城市田园风光与田园生活感知的营造为出发点,尝试运用POE方法对其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并对POE结论和绿道各节点使用者的空间参与程度和景观偏好程度等进行耦合分析,指出在绿道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城乡过渡和连接空间的功能,将生态性与游憩性有机结合,通过提升开放空间的吸引力,使田园型绿道的设计与使用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营造更好的城乡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江城市绿道为例,对比了不同接近度下(家到绿道距离)低、中、高强度体力行为的活动水平,探讨了绿道接近度对使用者体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度对低强度的散步行为影响显著,靠近绿道的使用者散步的水平要高于较远者;而对中、高强度的体力行为,接近度影响的显著性不明显。整体上,虽然结果没有充分表明距离绿道较近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远者高,但证明了绿道建设对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越靠近绿道的居民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绿地是上海重要公共开放空间,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休闲需求的重要一环。对基地附近居民、游客需求进行解读,打造洋泾地块特色慢行绿道。康体养生、游憩休闲、绿色生态、文化艺术和创新智慧是慢性绿道的设计特色;"非对称路面"绿道设计模式和将健身休闲与芳香保健融为一体的芳香慢跑环是浦东滨江绿道设计的重要创新。洋泾地块慢行绿道是浦东滨江绿道贯通的有益尝试,为提升浦东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国际化慢行绿道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邓毛颖 《规划师》2011,(1):111-115
近年来,随着绿道理念的引入,珠江三角洲掀起了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的热潮.增城市从2008年起开展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因地制宜地规划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和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三大绿道,除满足景观生态和公共开放空间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将绿道规划建设与发展市民休闲健身之...  相似文献   

15.
已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绿道“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而对面向市民的精细化使用引导和面向管理者的建设维护方面关注较少。以深圳市绿道为研究对象,梳理国际和中国的绿道分级分类系统,分析其侧重点、适用面、经验和不足;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深圳市绿道的使用需求和管理需求进行调研;结合所在地特征和管理体制,构建面向使用者、以使用难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级体系,以及面向管理者、以建设强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类体系。该分级分类体系的构建是对现有绿道研究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可为绿道使用和管理提供精细化指引,也可为其他城市的绿道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环境公平性需求的提升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中国景观建设正逐步完成公共化的转变,其间景观数字化的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测绘、数字映射和历史景观保护等客观领域的问题,而对景观中使用主体的关注较少.以南京市紫金山绿道为例,采用热力图,分析游客集聚和停留特征,确定紫金山绿道驻点具体分布;以驻点周边POI数据和调查...  相似文献   

17.
绿道空间的健康效益转换需要依赖居民使用来完成,不同环境构成特征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强度。基于健康需求视角,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道的环境特征及居民使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绿道吸引力的环境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步行通畅;(2)绿道中不同环境要素对受访者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长存在显著差异,步行通畅、景观艺术、安全防护、适宜场地、休憩设施对绿道的使用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景观艺术、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与单次使用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为构建促进健康行为活动的绿道环境,从路径可达、景观特色、活动场地与游憩设施、安全防护四个方面提出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绿道在我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广州、重庆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为城市绿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绿道担负着城市绿地斑块间相互衔接的功能,它不仅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境和迁徙廊道,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休闲选择,同时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该文以北京门城湖景区滨水绿道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等形式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察、分析绿道在建成后的真实使用情况,并与周边相关绿道和公园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使用后评价,还采用了人流量计算和网络信息采集等方法,对门城湖景区绿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成都锦江上游绿道设计实例,分析了中心城区的绿道内涵和建设特点。中心城区有两个特征,一是城市建筑高密化,二是人口密集化。特征一决定了绿道建设的空间条件——土地资源有限、绿道两侧建设界面已定、与市政道路交叉冲突等,因此如何因地制宜,依据沿线的地理、人文历史和景观资源进行绿道打造是设计中的难点与重点。特征二决定了绿道的主要使用对象是高密集的城市居民,从而确立了绿道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健身、休闲、游憩,满足城市居民生态、田园、自然的生活品质诉求。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绿道的发展阶段特征及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才  袁奇峰 《规划师》2015,(4):105-109
广东绿道经历了20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层次绿道网络体系。但随着绿道后建设时期的到来,绿道的长效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已经影响到绿道效益的有效发挥。研究通过对广东绿道发展历程中的自发主动探索、政策推动建设和完善运营管理3个阶段及其发展特征的梳理,从动力分析、逻辑分析两方面探讨了以绿道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3种不同类型绿道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其他地区绿道运行机制的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