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王鸣  楼铱  刘吉平 《华中建筑》2010,28(7):124-126
该文意在研究城镇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尝试选取"区域"、"路径"、"节点"和"边缘"的方式对景宁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所承载的信息,力求展现历史文化城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4.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分别作为"叙事文本"篇、段、句、词的城镇格局、簇群、街巷、地标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景观文本"关联、组织的"语法结构"及其演进各阶段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层积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并提出顺应城镇景观"层积叙事"规律的"有机保护"策略,将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内化入其自身发展更新的演进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回顾过去,针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的文化分层研究是有限的,本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文化研究为取向,面向事物本身,针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的文化分层进行剖析,强调基于历史脉络的文化层累在古城景观中的体现和表达,在横向维度上,通过"外在层次"与"内生层次"为依据的文化分层体系,从六个层面进行解读;在纵向维度上,针对形成单一个文化层的若干亚文化层的叠加与层累过程做进一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分层研究在保护过程中扮演着延续地方特色、织布城市肌理,维护传统街区商业风貌及激活并振兴街区地方性与特殊品质的重要角色。研究论述将有助于未来漳州古城保护性开发的参考,以延续和挽救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地方感与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6.
历史立化名域风貌保护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锺毅  毕凌岚 《华中建筑》2003,21(1):73-75
通过对组成陕西秦渡、四川会理、四川西昌三座历史文化名城(镇)传统风貌的物质空间形态及生活习俗的分析,将其内涵归纳为:小城故事、市井人家、山水情韵、街巷幽深、庭院依稀,五大主题提出城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应在于软质景观—城市生活方式及习俗,和硬质景观——历史文化城镇独特的物质空间实体两大部分景观的共同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欢  赵志庆 《中国园林》2022,38(10):68-73
从全要素对象识别和全时空方法拓展两方面剖析国土资源治理下的历史景观保护新趋势,并以牡丹江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城镇历史阶段剥离入手,对文化群落及历史景观识别分类;随后解析景观要素形态规模、簇群模式、相互作用的空间性分布与类型、形态、功能的时间性层积特征,挖掘历史景观与城镇空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动态发展问题;最后建立了涵盖“对象识别-方法选取-实施保障”的全周期协同保护框架,确立了以生态修复、人居改善、价值传承为目标的底线型、互动型、靶向型景观保护、利用和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卢方国  谭跃 《山西建筑》2008,34(9):44-46
针对周庄历史城镇的景观现状,探讨了历史城镇潜景观的作用,并从景观与人、历史文化的关系揭示景观的内在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应充分挖掘历史城镇潜景观要素,从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1)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景观生态格局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山地历史城镇在与山水环境、地域文化的适应过程中逐渐生长出山水相依、紧凑立体及多元丰富的形态肌理,其背后反映的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景观""生态与形态"的良好逻辑关系。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形态,文章通过探析形态理论的进化变迁与山地历史城镇的演变规律,借鉴生命学研究方法,提出"形态基因"的概念,以空间图谱的方式,从外部物质性状和内在信息因子两个角度入手,将山地历史城镇形态的基因构成要素分解为生态因子、形态因子和文态因子,建立"三态融合"的形态基因保护与更新方法,并对走马古镇、寸滩古镇、中山古镇、松溉古镇4个典型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图谱进行测绘与解读,试图为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德  杨玲 《中国园林》2010,26(2):24-26
当下迅猛的城镇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城镇空间景观,也促使着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但多方面原因造成这个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并不能完全与城镇空间景观的建设、发展合拍,由此造成二者之间的错位使得我们在获得了愈来愈多高品质物质空间的同时,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渐显。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城镇空间景观发展历史,剖析当代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以适应性理念促进城镇空间景观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对于当今的城镇空间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波 《重庆建筑》2011,10(3):26-31
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以其宜人的尺度、淡雅的色调、丰富的形式、多向度的景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传统规划观念、社会因素等方面对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为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的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赵万民  杨光 《中国园林》2021,37(2):37-4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范式的"景观"转向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理念的提出、解读与实践过程。通过引入一种与其内涵相似,用以整合既有政策和经验的管理遗产变化的工具——"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旨在推动中国"城市历史景观"研究的理论扩充与应用推广。介绍了起源于英国的"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内涵主旨、基本原则和具体步骤;并针对中国当前历史景观管理的诸多问题,归纳该方法对于历史城镇规划体系、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浅谈历史城镇的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桢敏 《山西建筑》2005,31(16):13-14
针对历史城镇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历史城镇的保护原则为指导,从城镇层次的保护、城镇景观层次的保护、建筑层次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城镇化转型期我国历史城镇空间与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文化内因的解析,提出基于城镇文化动因的保护思路,并分别从人居文化与生活性空间、职能文化与功能性空间、历史文化与遗址性空间、精神文化与人文性空间的保护与继承四方面分别论述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空间规划改革进程中号召全域历史文化保护,象征从“文物遗产视角”转向“全域历史景观视角”,“景观方法”已逐渐进入历史保护领域并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景观基线”的研究方法,借鉴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经验,以广西南宁为例开展“市域尺度”的历史景观基线构建工作。针对南宁约2.2万km2的行政范围,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从自然历史、乡村历史、城镇历史3个维度建立南宁市域的历史景观评估基线图并进行层积解译。该实践为中国全域历史保护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构建历史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域历史景观体系框架、建立保护与开发的决策参考机制、增强历史景观的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康守和 《山西建筑》2007,33(19):56-57
对太谷历史文化城镇进行了简介,从保护及整治的原则、保护更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几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城镇的整治与保护,指出更新与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历史文化城镇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历史文化城镇的价值得以更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赵龙  张雪涛 《建筑师》2020,(2):96-105
当今,许多国家都有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宪章和准则用以支撑保护工作,重要国际间、跨区域保护组织所颁布的宪章、公约、建议和决议对各国国内保护宪章和准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回顾过去,历史城镇景观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理念中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历史城镇景观相关国际规制的解读是不足的,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历史建筑保存、维护、保护、修复等方面。本文献综述以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将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组织、ICOMOS、UNESCO以及区域间保护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国际规制进行解读,从适应性与针对性、文脉与地方精神、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利用四个主题进行回顾与评述。通过综述,厘清国际规制中涉及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部分,为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国际规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城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城镇历史及文脉的保护,导致相当多欠发达地区的历史城镇形成了"开发性破坏"的面貌: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丧失或变味,而新的城镇景观面貌日益趋同,造成"千镇一面"的现象。对于陇城镇的保护研究是对欠发达地区历史城镇保护模式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