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织不同平针线圈长度和交错集圈平均线圈长度的珠地针织物,测试其幅宽、密度、克质量、透气性、厚度以及表面摩擦性能等性能指标,分析各性能指标与喂纱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平针线圈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喂纱比越大,珠地织物面料的幅宽、横密、厚度、克质量、透气率以及表面摩擦性能越小,幅宽、纵密越大。该研究对单珠地针织物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全棉针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纱线号数和线圈长度,经多次洗涤和滚筒烘燥,使织物接近全松弛状态后测试单珠地、双珠地和纬平针织物的横纵向变形性能,同时建立线圈长度与织物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线圈长度是经编坯布最重要的参数,我们从经编理论已经知道线圈长度、送经比与坯布横密、纵密、总密度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也注意到线圈长度直接影响织物编结过程中纱线的状态和织物在使用中的性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织物舒适性摩擦特性,以双罗纹运动装面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织物触感仪研究织物表面摩擦特性差异,分析纵密、横密、克质量、厚度与表面摩擦性能相关性。研究发现,此类织物纵(横)向正反面摩擦系数差异不明显,纵横向有明显差异,横向大于纵向;各参数与表面摩擦系数多项式相关性优于其他回归模型,平均厚度与织物各表面摩擦系数相关性高于其他参数;纵向表面摩擦系数可用平均厚度回归模型表达,横向表面摩擦系数可用横密、克质量、平均厚度回归模型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集圈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单面集圈织物为例,使用相同纱线、相同弯纱深度,通过改变集圈比例、集圈次数织制了9种集圈织物和1种纬平针织物,测试了织物的横密、纵密、厚度、面密度、透气性和保暖性等性能指标,分析了集圈比例、集圈次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纬平针织物相比,集圈织物横密变小,纵密变大,厚度、面密度、透气性、保暖性增加;集圈次数一定时,集圈比例与织物横密、纵密、厚度、面密度、保暖率分别呈直线关系,与织物透气率呈二次函数关系;集圈比例一定时,集圈次数与织物横密、纵密、保暖率分别呈二次函数关系,与透气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或直线关系,与织物厚度、面密度分别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氨纶的性能特点,采用19.68 tex的环锭纺棉纱和44.00 tex氨纶在28针/25.4 mm的Relanit3.2针织圆机上,编织纯棉、棉氨半添纱、棉氨全添纱3种纬平针织物,并分别编织3种线圈长度的试样,对织物的尺寸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线圈长度和氨纶含量对针织物的尺寸及物理性能有一定影响;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加,织物横密、纵密增大;含氨纶的面料更紧密,织物的克质量和厚度较大,但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歪斜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7.
1.引言地纱为扁平长丝的单面平针毛圈织物的尺寸性质在前面的文章中已讨论。前面的工作包括对五组由不同地纱和毛圈纱搭配及机器的某些变化所获得的实验织物的研究。该工作的主要结论在这里再次强调。在前面的研究中发现,在干松驰状态和完全松驰状态下单面平针毛圈织物的线性尺寸和面积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纱中的线圈长度所控制,同时也证实了与纵密和横密相比,线圈总密度是较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底板花纹、调机工艺参数等对纬编提花床垫面料结构参数的影响,本文编织10个不同规格的试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并阐述其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线圈长度除受到弯纱深度的控制外,主要还受底纹连接率的影响;在同一底纹下,织物正面横密始终等于反面横密,并随底纹连接率的增大而增大;织物正、反面纵密与底纹连接率、布架牵拉呈正相关,而与弯纱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织物的尺寸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谭磊 《纺织学报》2004,25(6):120-122
讨论纬平针、罗纹、四平针、畦编、空气层组织的尺寸特性。据分析 ,这些织物的密度和厚度均与线圈长度的倒数呈线性相关。线圈长度、组织结构都对织物的密度、厚度、线圈形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余水玉 《针织工业》2017,(12):61-64
分别建立弹力纬平针织物的紧密线圈结构模型、纯氨纶纱线线圈结构模型以及织物中的氨纶线圈结构模型,分析各个模型中圈高、圈距与线圈长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结合8种实际针织物的规格数据,分析建立的线圈结构模型,验证棉纱和氨纶纱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关系,即棉氨弹力纬平针织物的纵密大于横密,为弹力针织物的规格设计及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紧密系数的玻璃纤维针织物的尺寸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玻璃纤维纬平针织物的线圈长度主要由弯纱深度决定;织物的横密与紧密系数呈线性相关,玻璃纤维针织物的线圈形态系数随织物的紧密系数增加而显著减小,同时,玻璃纤维针织物的厚度仅与纱线的线密度线性相关,与织物的弯纱深度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原料、密度、线圈长度对针织物的影响。重点从纯棉产品、化纤产品、提花产品的角度分析了密度对针织物风格的影响,其中:纯棉产品中改变织物的密度将会影响产品缩水率;弹力产品会影响织物的弹性;提花产品会影响花型尺寸。简要介绍了横密对总针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纤维性能对针织物尺寸特性的影响,在横机上编织了5种弯纱深度的平针、1+1罗纹、满针罗纹和米拉诺组织玄武岩纤维针织物。通过对松弛后织物的尺寸参数的测试,分析玄武岩纤维针织物纵向、横向以及面积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织物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织物密度与线圈长度倒数呈正线性相关的关系。比较了玄武岩纤维针织物与毛/腈针织物的线圈形态,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其针织物的线圈形态较为扁平。通过对玄武岩纤维针织物尺寸特性的研究,可实现织前对织物尺寸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一种棉纱织成6种同组织不同结构的针织物,运用水平芯吸的实验方法,分别测试水分沿针织物纵横向的芯吸速率,发现芯吸高度h与时间t可以很好地用h=atb表示.通过线性回归得出织物结构参数--纵密、横密、织物厚度对芯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织物的芯吸不能简单地用毛细上升的规律来描述.在织物结构参数影响中织物厚度的影响最大,织物越厚,芯吸速率越小;织物纵密、横密越小,芯吸也加快.此外,也对针织物的芯吸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1产品设计思路整体思路:芳砜纶价格较贵,将其与棉混纺以降低成本;通过组织结构和色纱变化形成管状彩色纵条纹结构;对织物进行防水防油污整理,以提升面料附加值。工艺流程:芳砜纶、棉混纺纱制备→染色→络筒→纬编织造→毛坯检验、称质量、打印→防水防油污整理→光坯检验→配料复核及对色检验→裁剪、成衣→成品检验→包装入库。2混纺纱制备及染色芳砜纶、棉(50∶50)混纺纱线密  相似文献   

16.
分别研究了莫代尔/棉、莫代尔/黏胶和莫代尔/聚酯混纺针织物在坯布、漂白和后整理阶段的尺寸特性,各混纺织物的纱线密度有2种:24 tex和20 tex,莫代尔质量分数有3种:30%、50%和70%。对线圈长度、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细纱相比,粗纱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坯布织物相比,成品布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30%和70%莫代尔混纺针织物相比,50%莫代尔混纺针织物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棉混纺织物和黏胶混纺织物相比,聚酯混纺织物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研究表明,纤维种类、莫代尔质量分数和湿松弛处理对织物的尺寸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基于图像处理测量纬编针织物密度准确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和空间域来测定针织物密度的方法。首先通过离散小波变换重构针织物线圈图像获得线圈结构清晰的图像,再分别提取线圈灰度及二值图的灰度曲线。利用提出的基于概率密度统计的波谷坐标校验算法,结合线圈坐标校验算法获得实际线圈所在列坐标;再利用八邻域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求出纬编针织物横、纵方向的线圈个数,得到针织物横密和纵密。结果表明,密度检测方法与人工测量数据相比误差小于1.7%,该方法适用性好,运算量小,准确率高,可实现纬编针织物密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并利用MATLAB语言编程对纬编针织物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针织线圈的空间频率信息,实现针织物线圈密度的自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测试纬编针织物的横密和纵密。  相似文献   

19.
关于针织物尺寸稳定性与线圈几何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展已久,常数K值被广泛用于描述针织物的尺寸性能和预测织物的稳定尺寸,通过试织不同线圈长度的全棉和细旦涤棉针织物,用三种方法确定其K值,并比较了这三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徐利平 《纺织学报》2012,33(2):94-97
为了研究针织滚边领的拉伸性的影响因素,选用六种不同性能的针织面料,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的面料性能、不同的缝纫条件对滚边领的拉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料性能对滚边领的拉伸性的影响较大;滚边领拉伸性与横密、纵密、断裂伸长率呈正相关,横密、纵密、断裂伸长率越大,滚边领拉伸性越好;滚边领拉伸性与纱线线密度呈负相关,线密度越小,滚边领拉伸性越好;同种面料、同一针距密度下,采用单针滚边制作的滚边领要比采用双针滚边制作的拉伸性要好;同种面料、同机针数制作的滚边领,随着针距变密,其拉伸性也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