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晓雪  刘佩雯 《园林》2023,(3):98-105
日本庭园遗产一直享誉世界,其保护管理经验丰富,有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与针对庭园要素的保护管理措施。日本名胜无邻庵庭园作为日本近代庭园的代表作,其日常保护与管理注重对庭园原真意境的保护,结合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融合对庭园要素管理措施有精细化的管理计划,并重视日本庭园遗产的公众参与与公众教育。基于日本庭园保护管理经验的相关背景,通过对日本名胜无邻庵庭园的历史发展与遗产价值的梳理,从“意境”和“技术”两方面总结名胜无邻庵庭园注重原真性、日常性、体系化、精细化的保护管理经验,以期为国内园林遗产于当代生活语境下的保护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崎环景庭园住宅以“献给未来的街区”为主题,在设计中充分重视了建筑与建筑之间衍生的空间、广场与广场相衔接的道路以及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联系。通过各栋建筑的设计、外部空间的设计、景观的设计在时间上不断累积形成独具魅力的街区。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将来被开发的临近街区,以求得设计上的延续性以及街景的完整。多数建筑在外观的设计上取得了相关性,创造出街区的连续感;外观设计以3层高度为基准,突出了大地和天空在景观中的地位。而在道路设计方面,精心考虑了街区间的通过空间,并配置了街道设施等外部空间的空间元素,同时将面向建筑的街道空间当作一个统一体量进行了设计,并在高层建筑脚下设计了裙房,从而调和了人与超高层建筑在尺度上的巨大差异.获奖情况:优秀设计奖  相似文献   

3.
《世界建筑导报》2005,(4):166-167
大崎环景庭园住宅以“献给未来的街区“为主题,在设计中充分重视了建筑与建筑之间衍生的空间、广场与广场相衔接的道路以及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联系.通过各栋建筑的设计、外部空间的设计、景观的设计在时间上不断累积形成独具魅力的街区.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将来被开发的临近街区,以求得设计上的延续性以及街景的完整.多数建筑在外观的设计上取得了相关性,创造出街区的连续感;外观设计以3层高度为基准,突出了大地和天空在景观中的地位.而在道路设计方面,精心考虑了街区间的通过空间,并配置了街道设施等外部空间的空间元素,同时将面向建筑的街道空间当作一个统一体量进行了设计,并在高层建筑脚下设计了裙房,从而调和了人与超高层建筑在尺度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水乐洞是西湖诸洞中特色的洞穴景观代表,其蕴含着深刻的风景营造意义和人文价值。本文以水乐洞文化声景为研究对象,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挖掘其“水乐”意象及追溯水乐文化的来源,从声源、声环境及声文化三个方面剖析水乐洞文化声景的特征,由此了解声景营造中有形与无形造景要素的融合。进一步研究水乐洞声景的文化感知,探讨“视觉”之外的感观在园林体验中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今对水乐洞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水乐洞是西湖诸洞中特色的洞穴景观代表,其蕴含着深刻的风景营造意义和人文价值。本文以水乐洞文化声景为研究对象,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挖掘其“水乐”意象及追溯水乐文化的来源,从声源、声环境及声文化三个方面剖析水乐洞文化声景的特征,由此了解声景营造中有形与无形造景要素的融合。进一步研究水乐洞声景的文化感知,探讨“视觉”之外的感观在园林体验中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今对水乐洞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公园声景为研究对象。首先定义了声景的概念,简述其发展脉络。重点对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公园声景研究的发展、研究内容、规划管理、科研监测等进行了综述和评述,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贡献,并对各国声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基于中国相关保护地声景研究现状和国家公园声景特质,探讨中国国家公园潜在的声景研究方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声景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竹林声景的物理量和人主观喜好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语义差异法对竹林空间中不同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评价位置的客观物理指标,最后拟合主客观数据建立了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Bamboo Forest Soundscape,PEBFS)。研究结果表明:1)地球物理声能使评价者产生较稳定的喜好倾向,并随着等效A声级增大而增强喜好感;2)生物声在较安静时可以使评价者产生较好的喜好度感受,但在等效A声级增大时易受其他声元素影响而降低喜好感受;3)人工声能使评价者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并随着等效A声级的增加而增强厌恶感;4)各声元素的主客观数据拟合趋势符合心理物理学定律,其中地球物理声和生物声相对倾向于费希纳定律,而人工声倾向于斯蒂文斯定律。最终得到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可在实际应用中模拟出游客的心理感受状态,为景区声景规划和环境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声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谋  庞弘 《风景园林》2016,(5):88-97
基于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视角,从理念发展、研究框架、方法、近期成果和问题等多个方面对声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声景的质量对环境体验、健康有着显著影响,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研究的大量开展,声景的探索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热门课题。声景与传统的噪声控制有着理念上的区别,近几年声景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多种声景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声景设计的实践等。若干个研究框架和模型已被提出,并有一系列研究方法被发展出来,但该领域至今仍未建立起公认的研究体系,并存在部分研究结果可靠性不够、概念向公众普及不足等问题。最后对我国的声景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声景观一直以来在汉传佛教寺院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佛寺声景进行定性研究,分析声景观的实用功能与美学功能,从时间、场所和内容三个方面总结了声景的特征,然后选择四个典型的汉传寺院作为案例,从声音、人的评价和声场三个角度定量分析佛寺声景观,以期对佛寺声景的设计和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民居庭园中的水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桦  欧阳刚 《华中建筑》2006,24(5):127-130
古徽州人在明清鼎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徽派建筑文化,其中包括了相当独特的私家庭园水景景观的创造.在有的古村落中,上至官商富贾,下至平民百姓,凡傍水而居者大多在庭园中砌一水塘,配以卉木山石,形成园内景观.由于园主在地位、经济条件、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构思建造的花园水塘的结构形态也互不相同,各有旨趣.该文以不同形态的几处庭园水景为例,分析了水景在构思立意、艺术手法、形体特征,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特色和建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声景概念以及中国古代对声景,尤其是园林声景的重视;论述了维护与营造声景的总原则以及当前园林声景学研究的概况;指出相关的若干新热点与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郭敏  岳淼  葛坚 《华中建筑》2012,(1):190-194
声景学的核心是"声音、环境、人"三要素,研究过程也应三者兼顾。然而正如传统景观学专注于视觉忽略听觉,声景学研究也极易顾此失彼。实际上,这三个要素关系密切,彼此影响。研究者若只着眼于声音范畴,便如盲人摸象,得出结果难以令人信服。"人、环境、声音"三要素的具体含义,以及如何相互作用,是应当注意的。该文仅以"湖滨晴雨"这一景点为例,通过考察分析说明声景学三要素的密切联系和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声景对城市空间品质和使用者体验都有巨大影响。文章对声景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概述,对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的声景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等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对比,并探讨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研究的意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声景观是构成藏传佛教寺院宗教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辽宁地区藏传佛寺声景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藏传典型佛寺瑞应寺、实胜寺与惠宁寺的声环境进行实地测量;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寺院的声环境和声音进行评价;最后,使用Odeon声学模拟软件,分析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要素与声场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来瑞鹏  张东旭  陈沈 《建筑科学》2020,36(2):113-118
本文以吉林省内6座典型汉传佛教寺院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该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历史和分布概况,然后采用问卷调研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佛寺的声环境现状,并分析了声场评价与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使用ODEON软件建立佛寺庭院声学模型,分析了空间要素对庭院声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适合中小城市公园声景的设计原则与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勘测调查法、询问调查法,对聊城市人民公园的声音景观进行了主客观评价,针对人民公园声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声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声景的概念出发,在回顾并总结国内外园林声景研究与声景设计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园声景设计的一些具体手法,并指出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将声景与其他景素结合起来,可以营造出更为真切丰富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华  孙春红 《中国园林》2009,25(7):28-31
采用实地勘测调研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公园声景构成及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声景的好感度与协调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声景由人工与自然声景构成,其中人工声景占主体;声音种类和强度的时间变化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公园游客数量等密切相关,一般上午10:00,公园内的声音以自然声为主,10:OO后,人工声逐渐增多,下午公园的声景特点与上午相似,公园声景的年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声,其他声音的年变化差异不明显;公园声景的协调度排序与好感度排序基本相同,好感度高的声景,其协调度往往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