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罗非鱼鳞胶原肽与氯化亚铁盐为原料制备多肽亚铁螯合物,并对其最佳螯合条件及螯合物结构进行探究。以螯合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螯合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结构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螯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5.30,多肽浓度3.00%,多肽与铁质量比3.2∶1.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82%,螯合物得率为65.43%;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多肽的成分特征,螯合后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结果表明多肽与亚铁盐以配位键结合成多肽亚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花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结构特性。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双酶酶解,考察肽铁质量比、pH、螯合温度和时间对螯合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红外、荧光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花生肽螯合前后空间结构及表观形态变化。结果 超声条件下碱性酶与风味酶复配能显著提高花生肽的亚铁离子螯合率;得到螯合率最佳的反应条件为肽铁质量比3.2:1,pH为7.9,温度38 ℃,时间30 min,亚铁螯合率可达67.5%;光谱分析表明,花生肽段所含的氨基与羧基参与螯合反应,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花生肽由平滑的片状结构转变为密集的球状结构。结论 得到了花生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优制备工艺并确定其螯合位点,本研究不仅能提高花生粕的经济价值,还有利于促进新型铁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脱盐咸鸭蛋清肽为原料,Fe Cl2·4H2O为铁源,以亚铁的螯合率和螯合物的得率为跟踪指标,对鸭蛋清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仪、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手段,对肽-亚铁螯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鸭蛋清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佳螯合反应条件:抗坏血酸(VC)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0.2∶1,鸭蛋清肽溶液的浓度为4%,肽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3∶1,p H 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乙醇的添加量为反应液体积的7倍,在此条件下亚铁的螯合率为65.15%,螯合物得率为44.46%。红外光谱显示Fe2+与肽的氨基端与羧基端相结合;荧光光谱表明随着Fe2+的增加,荧光吸收带从3822 nm显著下降为3124.44 nm(p<0.05);激光粒度仪显示肽与肽-亚铁螯合物的半径分别为(144.23±5.86)nm和(453.66±8.74)nm;圆二色谱显示肽中α螺旋、β折叠的含量为28.66%±1.54%、10.02%±1.04%,而肽-亚铁螯合物中α螺旋、β折叠的含量为16.10%±1.96%、27.33%±1.08%,两者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从结构层面证实了肽-亚铁螯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微生物法制备松仁肽-锌螯合物及抗氧化性质,利用松仁粕为原料制作培养基,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为发酵菌种,以硫酸锌为锌源,运用微生物法进行螯合,微生物将大分子的松仁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肽的同时与锌离子螯合,以硫酸锌的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 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螯合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螯合率为指标,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硫酸锌添加量为0.6 g,时间为50.36 h,温度为38.46℃,pH值为7.41。得到最佳螯合率90.60%。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松仁肽-锌螯合物、松仁肽、VC等物质的不同浓度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等3个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松仁肽-锌螯合物的抗氧化性均高于松仁肽,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呈现量效关系,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松仁肽-锌螯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汉麻籽仁经脱脂、提取汉麻蛋白、酶法水解制备汉麻肽(HPIH),再与钙螯合制备汉麻肽钙螯合物(HPIH-Ca)。以钙螯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HPIH-Ca制备工艺条件;运用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HPIH-Ca的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表征HPIH-Ca微观结构,通过热处理、pH和体外模拟消化评价HPIH-C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胰酶是最佳水解酶;HPIH-Ca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肽钙比2∶ 1(10 mg/mL HPIH溶液与0.05 mol/L无水氯化钙溶液体积比)、pH 8.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45 min,在最佳条件下钙螯合率为47.61 mg/g;Ca2+与汉麻肽主要通过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相互作用; Ca2+与HPIH结合后形成了更为有序和紧凑的二级结构;HPIH与Ca2+交联形成结构有序、紧密的呈片状或大颗粒的肽钙螯合物;HPIH-Ca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显示,HPIH-Ca能保持70%以上的持钙率,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选用胰蛋白酶为水解酶,以钙螯合活性为指标,对底物浓度、加酶量、pH值、温度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钙螯合肽的分子量分布,同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法来表征最优酶解条件下的钙螯合肽和钙肽螯合物的结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7%,加酶量0.8%,pH8.7,温度53℃,时间3 h,为最优酶解条件,其钙螯合活性为46.78μg/mL。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钙螯合肽中,分子量在3 kDa以下的肽组分占92.11%;氨基酸分析表明,谷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这几种具有较强螯合活性的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可得,钙螯合肽的结构在螯合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结合位点是-NH2、-COOH。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安全易吸收的补锌制剂,提升蚕蛹的利用价值,通过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蚕蛹肽,并将其与锌螯合生成肽锌螯合物。以锌螯合能力为指标,确定蚕蛹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及蚕蛹肽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粒径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螯合前后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酶解制备蚕蛹肽的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为1%、pH8.0、温度50℃、酶解时间6 h,该条件下的螯合率达58.05%;肽锌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肽锌质量比1:0.5、pH6.5,温度55℃,时间20 min,此时螯合率达72.63%;添加硫酸锌后,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强度的减弱显示Zn2+与蚕蛹肽成功的发生了结合,所得蚕蛹肽-锌螯合物为粒径71.99 nm的纳米粒子,表面呈均匀的颗粒状结构,锌相对含量达37.46%,肽链中的-COOH、-NH2和-C=O是锌离子与蚕蛹肽的主要结合位点。综上,蚕蛹是制备肽锌螯合物的良好原材料,这为丰富有机锌补充剂资源库和蚕蛹综合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南极磷虾肽(antarctic krill peptides,AKP)和FeCl2·4H2O为原料,以亚铁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出南极磷虾肽-亚铁螯合物(antarctic krill peptide-ferrous chelates,AKP-Fe),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KP-Fe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肽铁质量比3∶1,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40 min,pH值5.5,肽浓度4%,乙醇体积倍数6。在此条件下测得亚铁螯合率为77.25%,螯合物得率为41.0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KP的氨基和羧基与Fe2+发生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显示AKP与Fe2+螯合后由松疏的片状结构变为颗粒状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螺旋藻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钝顶螺旋藻蛋白肽为实验原料,氯化亚铁为铁源,采用初步优化螺旋藻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条件,并对螯合物通过分子量测定、氨基酸组成实验、荧光光谱、扫描电镜、量子化学计算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初步合适的螯合条件为pH6、肽亚铁质量比6:1、肽液浓度1%、温度60 ℃、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物得率为44.13%。螺旋藻蛋白肽与亚铁盐螯合反应后产生了新结构,铁主要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羧基、精氨酸的氨基、赖氨酸的胍基结合,且镶嵌在氨基酸电负性末端形成的空腔中,形成稳定的结构,证明了螯合物的形成。研究结果将为螺旋藻补铁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10.
豆粕通过醇洗、酸沉、水解工艺制备大豆肽,并将大豆肽与钙离子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大豆肽钙螯合物。测定了大豆肽钙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及在磷酸盐溶液中、不同pH下的稳定性,并对大豆肽钙螯合物进行DSC、TGA、Zeta电位、XRD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肽钙螯合物的钙结合量为53. 03 mg/g,与CaCl_2相比,大豆肽钙螯合物具有更高的钙保留率;具有较高钙螯合能力的大豆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小于1 kDa的范围内;大豆肽与钙离子螯合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由34. 33%提高至49. 83%;大豆肽钙螯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均未发生较大程度的解离;大豆肽与钙离子反应后,电负值由-37. 73 mV降到-12. 32 mV;大豆肽钙螯合物在XRD图谱中的衍射峰收窄,峰值由20°偏移至22. 5°,同时在42. 5°出现1个微弱的衍射峰,且氯化钙的特征峰消失,表明大豆肽与钙离子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大豆肽钙螯合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鲢鱼鱼鳞胶原蛋白肽-SCSCP-的抗氧化活性. 依次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 3, 1ku的超滤膜对鲢鱼鱼鳞胶原蛋白肽进行分离分级,通过6种体外抗氧化指标评价各超滤组分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分子量小于1ku的SCSCP-IV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 ;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SCSCP-IV中总疏水性氨基酸和精氨酸含量均较高,推测可能与其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有关;建立高脂动物模型,考察SCSCP-IV在大鼠体内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SCSCP-IV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降低丙二醛含量-P<0 05- ,表明SCSCP-IV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SCSCP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鲢鱼鳞胶原多肽的酶法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生物胶原蛋白酶对鱼鳞胶原蛋白进行酶解制备胶原多肽。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优化的工艺参数为:40℃、6h和pH=7.5。SDS-PAGE结果显示,所制得的多肽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0 ku以下,表明胶原蛋白酶对胶原蛋白产生了明显的降解作用。对鱼鳞胶原多肽的性质进行分析,其外观为浅咖啡色,略有腥味,pI约为4.7,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特级全脂乳粉标准。该鱼鳞多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S.A.)为15.8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 mg/mL和0.5 mg/mL。表明鲢鱼鳞胶原多肽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白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少淡水鱼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淡水鱼的附加值,对白鲢鱼骨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进行研究。以白鲢鱼骨和氯化钙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考察温度、鱼骨胶原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时间、pH值对螯合率和螯合物中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胶原多肽螯合钙工艺进行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优化,得到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42 ℃、时间38 min、鱼骨胶原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1、pH 6.8,此条件下的螯合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分别为80.4%和12.1%。对螯合钙进行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1.03%,且具备典型的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特征。红外光谱扫描和电镜扫描观察表明:钙离子与胶原多肽发生了螯合反应,结合方式有离子结合、配位结合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美拉德反应修饰的鲢鱼肽抗氧化活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拉德反应修饰是改善肽抗氧化活性的新途径。本实验采用鲢鱼肽与葡萄糖作为反应原料,以不同的浓度反应0,2,4,6,8,10h,并分别对棕色变化、还原糖、游离氨基、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产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E组(10g鲢鱼肽和5g葡萄糖)最大,在10h时为A组的6.09倍。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则在2h时达到较高的值,E组具有最高的的自由基清除率为64.45%。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还原力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不一致,而且其抗氧化能力不完全依赖于产物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采用酸法(ASC)、酶法(PSC)和热水浸提法(HWSC)提取鲢鱼皮胶原蛋白,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鱼皮胶原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鱼皮胶原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都较为相似,在232 nm处均出现胶原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在280 nm处几乎无吸收;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3种方法所提取的胶原蛋白,其亚基组成形式均为(α1)2α2,同时,3种方法所提取的胶原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和比例类似,均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特征。热水浸提法所提取的鱼皮胶原蛋白(HWSC)羟脯氨酸含量较低,凝胶特性较好,酸法提取对胶原蛋白空间网络结构影响最小。ASC、PSC和HW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1.05±0.14℃、31.45±0.01℃、43.75±1.20℃。不同提取方法对鱼皮胶原蛋白的羟脯氨酸含量、流变学特性、热变性温度及微观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鲢鱼卵为材料制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PIs)的粗提浓缩液,进而经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和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获得部分纯化了的CPI-I。以偶氮酪蛋白(azocasein)法监测粗提液及层析纯化中CPIs的抑制活性。层析过程中,以灵敏度更高的荧光合成肽底物(Z-Phe-Arg-MCA)法监测洗脱物的CPIs抑制活性的热稳定性。最终鲢鱼卵CPI-I被纯化了72倍,酶回收率为10.25%。利用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Marker标准曲线以及反相酶谱法,初步判断CPI-I的分子质量为89kD。高碘酸-Schiff试剂(PAS)染色法证明该蛋白为糖蛋白。CPI-I能够抑制鲢鱼组织蛋白酶L,且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草鱼鳞为原料,基于研究室原有工艺条件,在酶解过程中施加超声,研究超声功率(0?600 W)和超声时间(0?40 min)对胶原肽得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对产物得率影响显著。单酶酶解使用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超声条件增加,水解度和氮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施加300 W、20 min超声,水解度从5.37%升到7.27%;分步酶解使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酶,在每步酶解各施加300 W、10 min超声时,水解度从9.26%升到11.05%。超声对产物分子量和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影响,产物分子量集中在500 u~1 ku,单酶酶解胶原肽在该段分布从24.26%升至33.99%,分步酶解胶原肽在该段分布从31.99%升至39.28%;单酶酶解氨基酸含量从66.30 g/100 g升至73.75 g/100 g;分步酶解从66.05 g/100 g升至70.70 g/100 g。超声对产物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影响显著。综上,单酶酶解最佳工艺为碱性蛋白酶酶解中施加300 W、20 min超声;分步酶解最佳工艺为在每步酶解中各施加功率300 W、时间10 min的超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