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静电纺丝法,采用TiO2凝胶实现了聚丙烯腈(PAN)/TiO2超细纤维的制备。应用TEM、SEM、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表征,并测试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随PAN溶液与TiO2凝胶质量比的降低,电纺纤维尺寸较均匀,珠状物逐渐减少;该比率(PAN溶液∶TiO2凝胶)为3.5∶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82%。由此制备的超细纤维有望用于过滤膜、防护服及医用敷料等纺织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Nylon6-TiO2及其杂化超细纤维无纺布。使用SEM、TEM和FTIR等方法探讨了其微观形貌、结构,并通过抗菌性能方法验证其抗菌性能与不同金属离子掺杂Nylon6-TiO2纤维膜的关系。结果表明:Ag+的掺杂可改善电纺纤维的形貌特征,使纤维尺寸均匀,珠状物减少;Cu2+的掺杂降低了Nylon6-...  相似文献   

3.
静电纺丝是一种有效制备超细纤维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同轴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出外层为尼龙6(N y lon 6),内层为聚乙烯醇的壳-芯结构的复合功能型无纺布。通过TEM、SEM、红外光谱、力学性能表征探讨了它们的性能,同时将其应用到棉布衬里,测试其透湿性能。以期用于过滤膜、防护服及医疗纺织材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超亲水TiO2/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sol-gel工艺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SiO2复合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TiO2薄膜中添加SiO2,可以抑制薄膜中TiO2晶粒的长大,同时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水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润湿角下降,亲水能力增强,当SiO2含量为10-20mol%时获得了润湿角为0度的超亲水性薄膜。  相似文献   

5.
微混合沉淀技术制备纳米TiO2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SO4)2为分散相,NH4HCO3为连续相,通过膜分散实现液液的微混合沉淀,从而制备纳米TiO2晶体颗粒、分别研究了两种反应物浓度和流量对制备的TiO2颗粒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分别对所得颗粒的晶型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颗粒具有球形度高,粒径小,分布范围窄,且为锐钛矿结构的特点.TiO2的晶粒粒度和颗粒粒径随Ti(SO4)2和NH4HCO3浓度的上升,先有所上升再下降;随Ti(SO4)2流量的上升而下降;随NH4HCO3流量的上升而上升.微混合沉淀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控制颗粒粒径、且连续化沉淀制备TiO2超细颗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红石型TiO2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其制备及其应用在当代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利用ZnCO4包覆Ti(OH)4沉淀,500℃预焙解、使ZnCO3转变为ZnO,Ti(OH)4转变iO3然后溶去97wt%的包覆ZnO粉体,800℃焙烧,最终制得粒径约20 ̄60nm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利用TEM、XRD、ICP对粉体粒子的形貌、大小、物相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纯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和不同TiO2含量的TiO2/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形貌表征、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用改良的振荡烧瓶法测试了复合纳米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随TiO2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减小而CV值和表面颗粒尺寸有所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中含有TiO2成分,证明TiO2与聚乳酸能够物理复合;添加适量的TiO2能够提高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在光催化条件下,TiO2/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当TiO2含量为1%时,对两种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2.9%和92.2%。  相似文献   

8.
载铂TiO2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TiO2纳米管表面上沉积铂进行了研究.HRTEM、XPS结果表明:第一步沉积在粉末TiO2表面上的铂粒为纳米尺寸,系由PtO2和Pt(OH)2组成;第二步制成纳米管后,铂粒在纳米管外表面分布均匀.为下一步以TiO2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φ20~30nm, 长度达微米级的TiO2纳米纤维, 以XRD、TEM、IR等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晶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 对TiO2纳米纤维成形机理进行探讨, 并就洗涤过程中pH值对纤维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TiO2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可能是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在强碱作用下生成K2Ti6O13颗粒, 小颗粒沿一定晶轴生长, 遵循溶解-生长机理, 逐渐长成纳米纤维. 清洗溶液的pH值对产物的成分和结构有较大影响, 通过控制清洗溶液的pH值和热处理温度, 可以获得组成分别为K2Ti6O13、H2Ti3O7和TiO2的纳米纤维. 在pH=7、80℃烘干条件下得到的主要是H2Ti3O7纳米纤维, 400℃煅烧后转变为TiO2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0.
TiO2改性PC纳米纤维增强PMMA透光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出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聚碳酸酯,PC)复合纳米纤维,再通过热压将壳层熔融后得到PC纳米纤维增强PMMA透光复合材料. 分别在复合纳米纤维的壳层或芯层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观察纳米颗粒在复合纤维不同结构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含量及分布状态对透光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紫外光透过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壳层的纳米TiO2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屏蔽性,拉伸性能得到增强,但是透光率有所下降;分布在芯层的纳米TiO2对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影响较小,而对拉伸性能的提高较引入壳层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纳米CeO2/TiO2介孔复合体系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结构导向-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浸泡沉淀法制备了CeO2/TiO2介孔组装纳米复合粉体,通过TEM,XRD,BJH和BET等技术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3B艳红染料和干电流变体中.结果表明,将稀土粒子CeO2组装到介孔TiO2的纳米孔道中形成的复合体系的光催化、光吸收和介电特性不同于纳米TiO2颗粒,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玉米醇溶蛋白(zein)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超细纤维的形貌;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超细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超细纤维中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先减小后增大,纤维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结晶逐渐变好。相比于玉米醇溶蛋白超细纤维,含有质量分数为25%羟基磷灰石的复合超细纤维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TiO2/SnO2复合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iO2溶胶和SnO2溶胶,使用浸渍提拉法在低温下制备出底层为金红石型SnO2,表层为锐钛矿型TiO2的复合膜.考察了不同SnO2薄膜层数对TiO2/SnO2复合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光催化活性提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nO2层的加入能有效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随着SnO2薄膜层数的增加,光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但始终高于单一的TiO2薄膜.这是由于SnO2的导带电位低于TiO2的导带电位,SnO2的价带电位高于TiO2的价带电位,紫外光照下,TiO2中产生的光生电子注入到SnO2层,SnO2中空穴注入到TiO2层,有效抑制了薄膜内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加了复合薄膜表面空穴的浓度,因而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TiO2的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了纳米级TiO2,并采用XRD,DTA-TG、TEM技术研究了Sol-Gel过程中溶液的PH值、浓度、陈化时间及SCFD技术等条件对TiO2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iO2/SnO2复合薄膜的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nO2复合薄膜,通过XRD、XPS、UV透射光谱的分析及薄膜表面接触角、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等的分析,研究了SnO2与TiO2配比、热处理温度、膜厚度等因素对复合膜的亲水性、透光率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亲水性和光催化活性均优于单纯TiO2,当SnO2与TiO2的摩尔比为1%-5%时,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超亲水特性;热处理温度为450℃时薄膜亲水性最好,膜厚度的增加有利于亲水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掺碳二氧化钛的制备和其电流变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十二烷基胺(DDA)做模板合成了二氧化钛颗粒,并在氮气流中以不同温度碳化制出了掺碳的二氧化钛,掺碳二氧化钛的结构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RD、XPS等表征。掺碳二氧化钛颗粒的电镜照片显示颗粒中存在不规则孔,粒径大小为130-200n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这些符合Ⅳ型等温线的颗粒存在介孔;XRD示在673K和873K碳化的二氧化钛是锐钛型结构;XPS分析显示碳主要分布在粒子的表面。DDA和二氧化钛的摩尔比在0.049-0.092,并在673K碳化的掺碳二氧化钛粉末分散在石蜡油中形成无水电流变液,因为在粒子表面的碳有合适的电导率,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电流变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