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道山 《华中建筑》2011,29(5):142-145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的格局,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运用中国传统意境概念来分析,商丘古城的构图设计极富个性与特色,它是在对所处特定环境精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寓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地方文化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的智慧创造,彰显出古城设计与建造者对"天人合一"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大凡名城,无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哪怕是历史的沧桑使其往昔的繁华和鼎盛一点点消磨殆尽,抑或是岁月的巨手早已让其只剩下荒台废基,可我们总还能在这如烟往事中寻到前人留存的身影和屐痕,说不定还能从这些残垣断壁、残砖破瓦里觅来遥远年代的一些鲜活故事。  相似文献   

3.
商丘古城:阴阳五行八卦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得天独厚,自古就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四千多年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馆藏文物一万多件。  相似文献   

4.
孙瑞丰  李莉梅 《建筑知识》2013,(11):41-41,57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内的中山南北大街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中山南北大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存问题,探索了历史街区空间风貌保护与整治的措施,从而对商丘古城的街区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缺少历史遗迹的城市,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陈道山 《规划师》2011,27(7):104-107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一座很有文化研究价值的古城。商丘古城(即明归德府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年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明嘉靖三十七年  相似文献   

7.
谢璇 《华中建筑》2010,28(6):80-83,110
在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战时首都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城市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但也给重庆提供了遵循现代城市功能,要求重建城市的机遇。为了城市的减灾防御,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旧市区进行了开辟火巷等战时特殊的城市建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袭给城市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废墟中重新梳理城市,通过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了重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继清  刘利轩 《山西建筑》2010,36(25):20-21
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对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地理环境是古城空间演变的直接动力,经济、制度环境是内在因素,正是基于这三种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商丘目前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频繁发生极端气候事件,2010年半个中国遭到洪水侵袭,生命、财产遭到威胁,防洪工作亟待加强。随着灾害在中国的频繁发生,城市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一致关注。荷兰有近50%的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在防洪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从荷兰防洪的组织体系、法律体系以及防洪措施等方面总结了荷兰的先进抗洪经验,以期对我国的城市抗洪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佳  卢光大 《山西建筑》2010,36(31):49-50
以区府广场改造规划为例,对宿迂市明清古城墙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及时调整规划设计,将明清古城墙遗址与区府广场地下人防结合,从而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有效保护了历史遗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明代科举规制的成熟,使得专门服务于科举的贡院的形制也逐渐统一。据记载到清末全国一共有十七座省级贡院,这些贡院有的是在明代基址上进行修建或重建,有的是重新选址进行营建的。文章在介绍明清贡院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各种古籍文献史料,探寻这些贡院的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13.
言华 《园林》2021,(3):38-46
采用文献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古徐州之地的徐派园林。结果表明:文献记录这一时期园林共115处,其中,皇家园林14处,私家园林73处,官署园林2处,寺观园林6处,书院园林8处,公共园林12处。由于漕运的发达,带动古徐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区域园林进一步发展繁荣,徐派园林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焦宇静 《华中建筑》2012,(8):129-133
该文以明清时期为时间界定,以徽州地区为空间定位,通过对徽州明清时期传统民居的调查、体验、分析,根据住宅的实例实物遗存和相关文献及资料,在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技术、生活方式、民俗风尚等文化生态和历史背景上,从不同时期民居的建筑形制、住居类型、内外空间、建筑造型等多角度、多层面、客观与微观的分析,试图对当时徽州民居的形态、构成、装饰和陈设布置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由表及里地进一步揭示徽州民居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特质及工艺技术特征等。通过梳理徽州传统民居的形成动因及特点、徽州住居模式的基本特征、室内装修与陈设布置的样式与特质,希望对今后徽州地区新农村居住体系、住宅及室内环境在理论研究和设计规划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中国城市变革重要的转折期,不同学科针对明清城市的研究都很活跃,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在分类总结的基础上,从不同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分析不同学科之间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明清家具风格及艺术成就的讨论 ,对比日本家具及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 ,提出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应在研究学习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要从造型手法和艺术神韵中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 ,从而推进我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明清园林中的歇山顶亭具有典雅、精细、秀美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气质,以及灵活、多样、与环境巧妙结合的特性,独具一格,很值得研究。文章从吴文化与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手,对苏州明清园林中歇山顶亭的平面形状、构架体系及构件细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歇山顶亭大木构架特点。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对苏州明清园林中歇山顶亭的分类与特征进行补充,并为进一步挖掘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的渊源与变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为线索,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江南城镇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并通过比较研究对明清时期江南的地位和城镇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晓峰  徐俊辉 《新建筑》2013,(4):128-131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的复式城市是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城市类型,其按照历史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为汇合型与拓展型。拓展型复式城市较为多见,根据城市拓展的动因不同,又可分为行政拓展型和商业拓展型。行政拓展型是出于城市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原有治城的附近规划建立新城,形成新旧并立的复式城市。商业拓展型则是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突破了相对封闭、规划严整的治所城市,在治城附近逐渐兴起商业市镇,并最终形成商业镇城与治城并立的复式城市。这些复式城市的形成、发展之轨迹,正是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