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实验方法、偶联剂用量以及最佳改性时间等几方面对钛酸酯偶联剂JSC表面改性Al2O3超细粉进行了研究.测定活化指数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时间为30min,用量为1.6%,小于理论计算用量2.0%.红外光谱图的分析表明,改性后粉体的羟基峰的位置和强度都有变化,出现了有机钛酸酯基中的Ti-O特征振动峰,表明偶联剂在粉体表面产生吸附,键合于填料表面,从而使填料表面有机化.最后浅析了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化学键合法替代传统物理包覆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阻燃剂,改善其在有机高聚物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以钛酸酯偶联剂UP-311湿法表面改性Nano-ATH,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Nano-ATH粒径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粒度及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对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Nano-ATH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占Nano-ATH质量的百分比),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30 min,钛酸酯偶联剂与Nano-ATH以化学键结合。结论 Nano-ATH的表面性能由亲水疏油变为亲油疏水,达到了对Nano-ATH阻燃剂改性修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表面改性是无机填料由一般增量填料变为功能性填料所必须的加工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制备高性能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基础.从实验方法、偶联剂用量、最佳改性时间几方面对偶联剂CT136表面改性超细Al2O3超细粉进行了研究.活化指数的测定确定了偶联剂的最佳改性时间为30min,实际用量为1.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改性后粉体的羟基峰的位置和强度都有变化,在1559cm-1,2855cm-1等附近出现了有机钛酸酯基中的Ti-O特征振动峰,表明偶联剂在粉体表面产生吸附,从而使填料表面有机化,改变了填料的表面性质.最后分析了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偶联剂对氧化铁红粉体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对氧化铁红粉体的改性效果。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对超细氧化铁红粉体进行改性,同时与未改性的粉体进行比较,对比研究粉体的亲油化度、吸油值、粒度分布、疏水性及分散情况。结果改性后,氧化铁红粉体的细化程度、团聚状况都有一定的改善。粉体由改性前的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能得到了提高。结论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都能有效改善铁红粉体的表面性能,而钛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优于KH-560。  相似文献   

5.
采用TL系列铝锆偶联剂对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夜光粉)SrMgAl4O8:Eu2 、Dy3 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水解pH值、电导率、ATR-FTIR、XRF、SEM分别表征了改性前后试样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12%添加量的TL-1铝锆偶联剂在70 ℃下反应1.5 h,对长余辉发光颜料的改性效果最好,耐水性最佳;试样余辉衰减曲线表明,表面改性对其发光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对金属材料表面的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Cr,Mo,N,Ta及RE等注入离子对金属材料表面的耐蚀改性机制。介绍了多元离子注入和离子束混合技术的性能与用途。  相似文献   

7.
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光谱仪(IR)、释放气体分析仪(EGC)、表面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等表征和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NDZ-401中的-Ti-(O=PH-(OC8H17)2)2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经1.5%(质量分数)左右NDZ-401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可分散性和较强的表面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镀镍、镀钴、机械混合以及球磨几种方法对Zr-Ti系贮氢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XRD结果表明,随着镀镍量的增加,合金越趋向微晶化;球磨时间越长,合金的衍射峰更加弥散化,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当镀镍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贮氢合金在60mA.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比未处理的合金高出130mAh.g^-1,经过6次~8次循环完全活化,最大放电容量可达400mAh.g^-1,随着镀镍量的增加,抗自放电能力增加;当镀钴量为5%时,贮氢合金在60mA.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比未处理的合金高出40mAh.g^-1,经过7次~9次循环完全活化,最大放电容量可达390mAh.g^-1,但随着镀钴量的增加,初始容量上升较快,但放电容量在减少;而机械混合仅提高初始容量,对最大放电容量没有改善;球磨不仅改善贮氢合金的活化性能,并且其最大放电容量可达450mAh.g^-1。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玻璃钢材料密实性能差的缺点,本文提出新型设计配方,在玻璃钢胶液中加入少许玻璃鳞片或云母鳞片,就可提高玻璃钢密实性能,克服易渗漏的缺陷,本文同时探讨了鳞片填料抗渗透机理。新型鳞片改性抗渗玻璃钢试样,厚1.5mm,在0.8MPa水压下不渗漏,抗渗能力提高近20倍,其成本增加小于3%,寿命可延长2倍以上,全国推广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11.
纳米SiO2粉体新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其亲油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纳米效应,基于纳米SiO2颗粒的自身特性,针对一种新的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即Ba2 预活化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和红外光谱、沉降体积等方法和手段对改性后SiO2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新型复合改性工艺对纳米SiO2颗粒具有一定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粉体能在特定有机溶剂中稳定分散,其中Ba2 预活化 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钛酸酯偶联剂在铜-环氧导电涂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制得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环氧导电涂料,考虑加入了一种复合单烷氧脂肪酸型钛酸酯偶联剂,并对偶联剂的用量及其在涂料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1.0%~3.5%,在涂料中起到了良好的润湿、分散及防氧化作用,因而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对二硫化钼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二硫化钼(MoS2)是一类常用的无机耐磨填料,将其填充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之前,为提高其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并防止发生团聚而影响分散性,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采用马来酸酐(MA)为改性刺,对MoS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后的MoS2粉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提高,其悬浮液离心分离后,上层清液的浊度从215提高到234,活化指数从0.42提高到0.8,吸油量从0.68mL/g降为0.31mL/g,透水时间明显延长,表明改性后的MoS2粉体亲油性提高.探讨了改性机理,并采用FT-IR及XRD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A水解产物中的羧基与MoS2表面的羟基生成氢键,并定向包覆在MoS2微粒表面上,而酯基具有亲油疏水性.  相似文献   

14.
硅烷偶联剂链长对纳米 TiO2表面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不同链长的硅烷偶联剂KH570和KH171分别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和润湿性实验等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有机链长的空间位阻效应对纳米粒子改性起关键作用。TEM表明经长链的KH570改性纳米TiO2分散效果更佳;热重分析和润湿性实验表明当长链KH570用量为10%时,纳米粒子表面接枝率和水接触角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05%和76.6°;红外光谱表明长链的KH570键合强度较KH171大。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02是一种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的无机材料。为了降低纳米二氧化硅的亲水性,提高亲油性,增强其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从而充分发挥纳米Si02的纳米效应,需要对纳米Si02的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非均匀成核法,采用Al( OH)3对纳米Si02表面包覆改性以改善纳米Si02的表面结构和性能。使用IR、XPS、XRD和Malvem Zetasize 3000HSA自动电位粒度仪等表征手段,对表面包覆改性后纳米Si02的结构及等电点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Al( OH)3以无定形结构成功地包覆在纳米Si02表面,包覆后的纳米Si02仍为无定形结构,但其等电点(IPE)的pH值从2.3变为7.1。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浸渍的方法在工业金刚石表面涂覆TiO2薄膜。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在金刚石表面涂覆TiO2薄膜,薄膜将金刚石磨料包裹完全。综合热分析对金刚石抗氧化性能检测结果为:涂膜金刚石较未涂膜金刚石抗氧化温度提高100℃。将表面涂有TiO2薄膜的金刚石磨料制备出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其显微结构表明,金刚石表面TiO2薄膜在烧结过程中可以保护金刚石磨料不受陶瓷结合剂中的碱金属氧化物腐蚀,能提高结合剂对金刚石磨料的把持力。  相似文献   

17.
材料表面可控修饰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刷"是端接枝超薄聚合物层的形象描述,在材料表面形成聚合物"刷"是控制材料表面性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其在材料表面结构分子设计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近年引起了材料表面改性专家的广泛关注.介绍了表面引发可控/"活性"聚合制备可控聚合物"刷"技术,并展示了其在材料表面可控修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