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教学楼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的工程概况 ,设计要点 ,施工所用原材料及技术指标 ,以及主要施工工艺 ,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为以后的同类或相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权  徐飞鸿 《安徽建筑》2003,10(2):30-31
结合南阳理工学院6#教学楼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板的施工,对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某大学体育专业楼球类训练厅设计为39.6m×31.2m的大空间,楼盖结构采用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属国内外较少见的双向大跨度结构,文中较详细地介绍其设计过程,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向井字梁楼盖可在不增加层高的基础上提供大空间及美观的室内开花,通过-设计实例,较详细地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井字 梁结构 的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说明双向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某教学楼无黏结预应力井式梁的工程概况、设计要点,以及主要施工工艺,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以后的同类或相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某教学楼(主楼)B段结构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井式梁的设计及计算。  相似文献   

7.
刘红安  刘克辉 《河南建材》2011,(5):12+14-12,14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无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可以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逸 《建筑科学》1993,(1):19-24
本文根据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研究了影响该类梁延性的主要因素,验证了在计算机上用弯矩—曲率法对该类梁进行计算分析是可行的、足够精确的。根据试验及计算结果,证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报批稿)中关于受压区高度限制的取值是合适的,并提出了计算位移延性比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张晓宁  浦建华 《建筑技术》1999,30(12):847-848
吉林省交通大厦平面为矩形,主体部分地下2层,地上29层,主楼采用框筒结构,裙房为9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0m2,建筑物总高度110m,建筑物标准层高有3.6m和3.2m两种,9层以下平面尺寸为61.04m×37.57m,9层以上为30.14m×...  相似文献   

10.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分析的主要困难,是如何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本文引用文献[1]提出的“等效变形区”的概念,并认为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等效变形区长度与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 的比值有关.通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数据的分析及应用弯矩曲率数值法计算,发现这一比值基本为常数,并取为15.2.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分析和相应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一样方便.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井字梁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应力结构设计合理地利用预应力钢筋线型,有效地解决在井字梁挠度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问题。同时结合双向预应力钢绞线的施工难点,着重阐述预应力筋定位、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和张拉应力控制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沈振岳  胡耀辉  王光云  马超 《建筑技术》2010,41(12):1122-1126
北京金贸中心工程对跨度为8.4m×8.4m的设备夹层和低层公共建筑部分楼板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为确保无粘结预应力工程质量,监理人员抓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工程验收三个环节,尤其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制作、铺放、张拉、锚固等关键工序进行了重点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万李  简斌 《工业建筑》2007,37(2):22-27
在介绍SAP2000对于pushover分析的步骤及参数设置的基础上,利用SAP2000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8层大跨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和类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从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结构的性能点值、结构的塑性铰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对这两类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求此种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对于层数适中、结构布置较规则的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框架结构体系与类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其具有较大的开裂后结构刚度、较高的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良好的梁铰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某商场楼(屋)盖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在原有三层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需对3层顶局部楼盖进行开洞改造以安装扶梯。给出了开洞的方法,介绍了待开洞口边缘后置板下支承梁的设计及施工方法,新增梁及开洞板相关梁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开洞时预应力筋的临时锚固措施与永久性锚固体系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封洞与开洞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郑文忠 《工业建筑》2005,35(4):10-14
哈尔滨中央大厦塔楼楼 (屋 )盖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塔楼的复式住宅原位于 2 1层~ 2 2层 ,业主决定将复式住宅调整至 2 2层~ 2 3层。为完成复式住宅调整任务 ,需对 2 1层顶局部楼盖进行封洞改造 ,对 2 2层顶局部楼盖进行开洞改造。给出了楼盖封洞的方法 ,介绍了待开洞口边缘后置板下支承梁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后置梁及开洞板相关梁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 ,开洞时预应力筋的临时锚固措施与永久性锚固体系的建立方法 ,开洞后相关板格靠近洞口边缘支座负弯矩影响区的加固设计思路和方法 ,可供其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封洞及开洞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粘结预应力梁弯曲破坏极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力更  束继华  耿树江 《工业建筑》2001,31(11):30-32,38
利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全梁范围内符合平截面假定的条件 ,对梁受弯破坏进行极限分析 ,从而求得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梁破坏时的应力 (应变 )增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方法可用于对无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精确计算和用于对无粘结预应力构件的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8.
基于16根两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结果,考察分析了试验梁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建立了以中支座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按塑性方法设计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变形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无粘结预应力(包括体内无粘结和体外无粘结)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广泛起来。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主要困难,在于构件的截面强度和构件整体变形耦合。论文建立了基于结构变形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变化分析方法,从而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的计算得到协调和统一,也使考虑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及加载方式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的影响成为可能。通过与国内外140根试验梁的对比,(包括作者在清华大学进行的六根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连续梁、框架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与试验结果大面积符合,又能反映结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