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TE通信技术     
为了应对WiMAX等新兴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满足新型业务的需求,3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3G长期演进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LTE旨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系统时延,增大系统容量等。本文对LTE技术从标准到特性再到架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一、制定背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TE,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中国移动已从大运会期间试用TD-LTE业务,并与8家国际运营商共同组建TD-LTE实验网和预商用网,因此对LTE移动终端提出大量需求。其中,LTE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LTE综测仪")  相似文献   

3.
正一、制定背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TE,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中国移动已从大运会期间试用TD-LTE业务,并与8家国际运商共同组建TD-LTE实验网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3G在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摆脱高通CDMA专利制约,需要发展LTE计划,以填补这一空档。为此,3GPP在2004年底发展了LTE计划,基本思想是采用过去为B3G或4G发展的技术来发展LTE,使用3G频段占有宽带无线接入市场。本文分析了TD-LTE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核心,并对发展趋势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也已经为4G做好了准备。在技术上,中国采用的4G标准将是TD-LTE。它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TD—SCDHA的长期演进。将来在中国,无论是2G的GSM,还是3G的CDMA2000、WCDMA、TDSCDMA等制式,下一步都会朝着TD—LTE方向走。而在用户需求方面则更无需担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用户购买力大幅提升,对高速移动应用的需求日益膨胀。  相似文献   

6.
柳方 《硅谷》2014,(22):3-3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开始进入无线宽带网络的智能化时代,特别是通信行业在网线宽带技术的推动下,由原来的3G时代向4G时代跨越,4G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通信行业的主力军。而现在市场上盛行的LTE技术是3G技术向4G技术迈进的一种过渡技术,LTE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本文主要探讨LTE技术的内涵、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3G时代已经过去,LTE技术已经飞速发展。按照国家对互联网发展要求,LTE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应当加强对无线通信LTE技术的研究和讨论,提高人们对LTE技术的了解。本文介绍了LTE技术的概述和主要技术特征,重点介绍了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最后介绍了LTE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4G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既定方向,4GLTE技术革命已悄然到来,现在正在发展的LTE技术是我们走向4G时代的重要指引,LTE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众多的支持,成为走向4G时代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LTE发展情况,进而针对LTE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提出了关于LTE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4G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既定方向,4GLTE技术革命已悄然到来,现在正在发展的LTE技术是我们走向4G时代的重要指引,LTE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众多的支持,成为走向4G时代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了LTE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针对LTE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提出了自己关于LTE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孙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80-380
随着传统的TDM、ATM、Ethernet等业务向全IP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承载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沿着2G、3G、3G+、LTE的轨迹飞速发展,传统的小容量、窄带传输的TDM微波,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巨大承载需求,无法高效传送P业务,IP微波开启了向分组承载的演进。本文就毋微波与传统Ⅱ)M微波进行比较,简要阐述IP微波的特性及在全IP时代承载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谢军 《中国科技博览》2012,(33):582-582
虽然3G还未在全球市场得到普及,但4G的研究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比于3G而言,同3G相比4G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更高质量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通信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水平。本文主要分析T4G移动通信系统TD—LTE技术的概念,原理,优势及关健技术,并对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烜焱 《硅谷》2014,(11):14-16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于高速无线通信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4G网络的出现满足了这样的发展要求,当前新兴的LTE技术标准则是通向4G的必由之路。为了保证LTE网络的高速传输要求和整体性能,可以利用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路由协议进行LTE的传输网络组网设计。文章介绍了LTE内涵,并通过对MME域间的OSPF区域组网进行讨论,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3.
张斌  蒋轶 《硅谷》2014,(10):6+200-6,2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4G应运而生,为广大通信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更丰富的通信服务。当前城区建设4G基站成为电信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LTE配套传输光缆的应用,建设完善的4G网络构架,对推广电信4G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4G技术的特点,并初步探讨电信4G与LTE配套传输光缆网的建设措施,旨在完善电信4G技术整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孙囡 《硅谷》2015,(1):69-70
随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列车不断提速及乘客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GSM-R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速铁路的全部通信需求。作为4G通信技术的代表,LTE技术为需求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如何结合LTE的特点及铁路部门相关技术要求,为LTE设备提供高质量的传输承载网络,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日前,安捷伦LTE移动通信终端研发实验平台已面向业界开放。该平台是由安捷伦上海开放实验室暨测试方案中心近期扩展的全套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研发测试平台,将针对HSPA+、DC—HSDPA和LTE等技术提供更完整的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包括基于3G与LTE网络的切换测试.以及国内外电信运营商认证测试等。  相似文献   

16.
LTE技术是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主流演进方向。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如何将LTE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联系起来,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该文首先简要讨论了TD-LTE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接着介绍了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和TD-LTE技术的关系,同时着重指出了TD—LTE技术的高带宽,频谱利用率高,低延时等特性对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宽带网研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他作为总体负责人研发的PCM基群复用终端设备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所负责组织开发的SDH光纤传输系统项目获得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曾主持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订,近十年来负责下一代互联网(NGI)和3G及其演进技术(LTE)等研发项目的技术管理。邬院士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目前兼任国家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现在全民已进入了3G时代,也在期盼这4G网络技术的到来,丽LET网络技术就带人们这种淡淡的期盼中,慢慢的发展起来。中国移动目前使用的是TD—LTE技术,LTEFDD/TDD同步发展的。这种最新的LTE技术引人了OFDM和多天线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使得传输数据的效率明显的提高,而且不同于现在网络单一的网络连接特性,LET网络更具优势,能够实现多种宽带分配,大大的提高了系统容量和覆盖率,是未来建立4G网络的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观中国移动已建立相关试验网,特别是在,“州一带,希望试验网能够成功,给人们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使得用户对移动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TD网络技术从研发、论证、实验再到如今的投入商用,全国的大部分城市开始将以TD—SCDMA为首的3G网络向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LTE网络发展。为了实现TD—SCDMA网络向LTE的平滑推移,寻找可以容纳多模共存、根据个人需要自我调整GSM/TD/LTE容量的规划技术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热点。因此,本文就TD-LTE网络的规划方面提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4G标准之一的LTE-Advanced,是在LTE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讨论LTE-Advanced技术时,对其原理与应用的阐述也是与LTE紧密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