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椒江干流4个水质站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椒江干流的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MIKE 21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预测了不同建闸工程对椒江干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椒江干流上游水质为Ⅱ、Ⅲ类,中游水质为Ⅳ类,下游水质为Ⅳ、Ⅴ类,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近几年水质有改善趋势。若实施建闸工程,闸上水体自净能力将减弱,污染物浓度将有所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增幅为0.21~0.51mg/L,氨氮增幅0.01mg/L左右,对干流水质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与头门岛闸址相比,庙龙港闸址方案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潮白河顺义段的水质并分析其目标可达性,基于MIKE21模型,以COD、TP、NH_3-N为特征性指标,在四种方案下分别对研究河段进行水动力与水质模拟。根据其模拟结果,定量分析四种方案,发现四种方案对潮白河的水质全面提升均有一定效果,方案2、3的出口断面水质可达到要求的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水闸调度对河流水质-水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和浓度变化规律,以沙颍河干流槐店闸为例,基于MIKE 11模型平台构建了闸控河段水质-水生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闸调度情景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总磷(TP)、总氮(TN)和藻类(PCY)的变化,对比分析了水闸上游Ⅳ断面和下游Ⅴ断面TP、TN和藻类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水闸调度情景下,河流的水位、流量等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藻类生长,使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可通过改变水闸调度方式对河流水质—水生态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龙潭生态补水工程及滇中引水工程措施对杞麓湖水质的影响,利用MIKE21水环境模型软件,构建杞麓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定量研究水动力变化对湖泊流场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杞麓湖以风生湖流为主,所建引水工程对杞麓湖整个流场无明显影响;叠加式采取大龙潭生态补水工程和滇中引水工程后(方案3、5),污染物平均浓度略有降低,但改善作用有限;采取相关水污染治理规划措施后(方案2、4、6),污染物平均浓度下降明显,湖体水质从劣Ⅴ类升至Ⅲ类。考虑杞麓湖水量平衡的因素,建议其水质改善必须坚持"水污染控制为主、生态补水为辅"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水库联合调度已成为新的应对措施之一。不同水库水质及污染物来源不同,导致联调水质风险陡增。为分析水库联合调度后水库间水质的相互影响,利用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上游水库不同水质的调水对下游库区的影响,并预测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水库总体水质较工程未实施前变差,除TP、TN浓度受水库初始浓度影响不能满足要求外,COD和氨氮浓度均较低;上游调水水库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下游水库坝址处的下泄水质。水库水质的模拟结果可为水源地的保护及水库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修建闸坝等水利工程对河道内水流、悬浮物、底泥等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闸控河段水质转化过程呈现出多介质、多相态、多形式的特点。基于水质多相转化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度方式下闸控河段的水质迁移转化特点;提出在"水体-悬浮物-底泥-生物体"界面内开展水质多相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推导了能有效描述各种相态水质之间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进而构建了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为客观认识水闸调度在水资源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MIKE11模型在浑河流域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浑河流域沈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应用MIKE11模型构建了流域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分析了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研究了不同情景下该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质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效果均良好,可供水质研究参考并为未来沈阳市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然增长、社会调控与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情景进行水质预测,分析了不同发展方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第三种方式最有利于经济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松花江流域第二松花江洪水对嫩江洪水的顶托规律,分别采用水文学方法、MIKE21FM二维水动力模型法分析不同典型年嫩江、二松两江洪水汇合处的顶托情况。结果表明,嫩江在小流量阶段受二松洪水顶托较多,随大赉站、扶余站流量比增大,顶托作用变缓,随流量比减小顶托作用增强;嫩江洪水量级较大时,洪峰前后嫩江受顶托作用影响较小;MIKE21FM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于分析嫩江受二松洪水顶托情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档潮闸闸上河床演变的响应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浙江省强潮河口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基于建闸前水沙输移特点及河床演变分析,来用动床数学模型研究了建闸对闸上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建闸后闸上河道蓄水及口门锓蚀基面抬高,闸前至新三江闸河段内呈壅水淤积,新三江闸以上河段发生单向冲刷.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KE11的白莲泾区域水量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世博园区水安全、研究河网水力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及感潮河网水动力变化特性,应用MIKE11水环境模型软件,构建并改善了白莲泾区域水量(水文、水动力学)水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重新率定、验证,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应用模型模拟了“6.29大雨”白莲泾区域的河道水量水质,提供了最优的泵闸联动调水方案.可为制定、优化调水方案和建立水资源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冬锋  左其亭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0):26-29,213
以淮河流域沙颍河槐店闸的试验为基础,建立闸坝调控作用下的二维水动力污染物迁移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闸坝调控对重污染河流水质水量的作用。结果表明,闸坝的存在对河流水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可通过合理的闸坝调控、闸前水位调整和控制闸坝下泄流量改变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淮河流域闸坝群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考虑水质及水动力条件的滨江圩区最优活水方案,以滨江圩区南京团结圩为例,利用MIKE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合理确定水动力及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活水水源、活水水量、活水点、达标活水历时、活水调度方式的变化设计活水方案,分析各方案模拟结果比选最优活水方案.结果 表明,同时调引长江水和高旺河水的最优引水...  相似文献   

13.
受闸控影响,平原河网地区闸控河段水体流向不定,入河排污口排水不仅会对下游水体产生影响,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闸前乃至上游关联水体的水质.为此,选取苏南地区张家港市走马塘上某新建入河排污口为例,利用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分别模拟拟建入河排污口尾水排放在张家港枢纽立交地涵现状运行工况和优化控制工况下对上游河网地区保护目标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雨潮遭遇组合分析和组合方式的选取是沿海地区防洪治涝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甬江流域为例,在考虑尾部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流域暴雨和河口潮位的联合概率分布,分析不同暴雨潮位组合下的同现风险率、条件风险率和组合风险率,并基于条件最可能组合原理,计算给定设计暴雨条件下潮位的条件最可能值和置信区间。结果表明,当甬江流域发生10、20、50、100年一遇暴雨时,相应镇海站最可能发生4、8、21、43年一遇潮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水江三级水电站泄洪闸工作弧门承受水推力较大、闸墩布筋困难,采用预应力闸墩技术设计,提出了优化闸墩预应力锚索布置、张拉力锚固体系选择,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三种工况下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合理可行,成功解决了弧门工作时产生的巨大推力,并可指导预应力闸墩设计.  相似文献   

16.
鉴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线监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3种水闸流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上海市浦东新区典型闸门流量过程,提出了应根据闸门重要性、监测仪器安装条件、投入预算、流域数据信息掌握程度、技术人员能力级别等因素来选取最优的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烟台大沽夹河流域水质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空角度对大沽夹河水质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0 a来大沽夹河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总体状况良好;污染源以点污染源为主,其次为农业面污染源;选取的14个监测断面中,接近河流末端的福山水闸下断面污染最严重。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大沽夹河流域未来5 a的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锡山区城市河网流动性差、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基于实测资料,利用MIKE1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多种水利工程联合调度,以NH3-N为污染因子,模拟多种水系调度方案,分析水系调度对研究区水体流动性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水系调度可提高研究区河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换;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