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回顾,指出目前公共建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楼宇控制系统的概念、及节能联合经济体的商业模式,致力于在“双碳”背景下,打造基于数据驱动的公共建筑低碳化数字化新场景,并从试点项目推进、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助力这一模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从能源转型总体目标看,中国有望以较低的人均能源消费支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非化石能源及发电将在一次能源及电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终端用能结构中电气化比重将大幅提升,但天然气、供热热源以及氢能等能源转型发展方面的重点问题,仍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明晰路线。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统筹好转型时期能源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妥善解决化石能源有序退出的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适应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能源输配体系。为此,建议建立健全能源低碳转型的目标引导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全社会分工协作的低碳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深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逐步落地实施,各类型碳普惠制实践探索模式不断涌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碳普惠制建设依旧面临不少挑战,必须采取完善数据治理规则、优化数据采集方式、构建数据生态系统等措施才能推动碳普惠制落地落实。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碳普惠制机制及框架运行设计,为各地开展碳普惠制建设创设了成熟的、可复制的机制和模板,以期能以碳普惠制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4.
5.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各地开展了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制的建设。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总结问题与经验,倡导建立多元协同碳普惠机制,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是CO2排放大国,“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有效进行碳减排,而我国大部分CO2的产生来自能源领域。对我国的CO2排放情况和能源消耗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分别从能源结构、生产、消费等方面提出了加大能源型方面人才的培养,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大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出台碳税政策的具体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介绍我国乡村能源消费现状综述中小型水力发电系统、小型风电系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分布式光伏和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在农村低碳减排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在乡村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能源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碳定价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比分析欧盟与我国碳定价机制的发展特点发现,我国碳定价机制还存在碳排放测量系统不健全、碳定价机制不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短板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碳核算系统构建、丰富我国碳定价机制内容、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以色列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结合当地日照时间长的特点,积极利用太阳能技术,以各种措施推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以色列为例,对该国在“双碳”目标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进行介绍,并从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生活热水、被动式太阳能房、光伏发电、盐水太阳能蓄热池等方面介绍该国对太阳能技术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日常家庭生活中,在一些智能家用电器使用结束后,对其只是采用软关机,电器还是处于带电热备用状态。对日常家庭生活中智能家用电器的待机电功率测试显示,虽然单个智能家用电器设备的能耗不是很大,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加之长年累月的积累,能耗不可小视。因而应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非用即关(硬关),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中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典型场景预测、实施路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满足的安全、低碳、经济等基本要求,分析了典型场景中各类电源装机规模及发电量的构成,指出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实施路径中应重点考虑煤电有序退减、新能源科学高速渗透和灵活性资源合理配置,其中煤电退减应按照先慢后快的路径进行,新能源的高速渗透应考虑系统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耗能低、污染小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汽车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规模发展应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清洁环保等众多优点,可以显著提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向低碳领域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随数量增多对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将为解决汽车规模发展与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新的解决措施。以“双碳”背景为视角,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又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希望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助力交通领域向低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市能否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北京市如能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绿色发展首善之区作用的职责所在,对比提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从经济发展阶段、碳排放趋势、能源清洁化程度、能源利用效率水平等方面影响因素看,北京市具有一定的实现基础。由此判断,北京市可分别比我国其他省市提前五至十年实现两个目标,基于此并结合北京市发展内外部环境,提出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能源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天然气行业碳达峰是能源碳达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天然气在电力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及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等领域与其他能源的明显优势,提出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路径,为实现天然气行业碳达峰提供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气候安全一般是指建立在气候风险基础上的一种非传统安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应重新思考气候安全的内涵,将其从“气候风险基础上的安全保障”扩展到“气候风险应对、节能减排与‘双碳’目标系统,以及气象与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高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保障气候安全的“54321”战略框架,通过补短板、保目标、提重点、稳愿景四大策略,实现2030年、2045年、2060年三个阶段的五大目标,并基于“软”治理与“硬”科技两方面措施,在创新理念的支撑下,稳步有序保障气候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2020年是氢能发展加速之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脱碳愿景逐步成为氢能大规模部署的最重要驱动力.但我国目前在碳中和战略下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尚不明确,本文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和长期能源替代规划(LEAP)模型的计算,对我国交通、工业、建筑与发电等领域的氢能进行需求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20%.随着深度脱碳需求的增加和低碳清洁氢经济性的提升,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与发电等领域逐步渗透,氢能供给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的非低碳氢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氢,并将提供80%氢能需求.2060年,低碳清洁氢供氢体系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7亿吨/年,约占当前我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