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的特点,构建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以南京市7个已改造老旧小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参与治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认可、改造项目认知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对居民参与治理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学历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参与治理意愿越强烈,而性别、年龄和月收入水平对其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保障房项目的大规模建成与交付使用,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正逐步转向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并重,而保障房社区的邻里关系状态是该小区后期管理水平和效果的集中体现。针对北京市 4 个典型保障房社区居民开展调查访谈,以了解典型保障房社区内居民邻里关系现状;应用 Ordered Logit 模型,对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在社区内的朋友越多,对邻居的信任程度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越高,则其邻里关系越好;而其收入越高,邻里关系反而越差。结合与一线社区管理人员的访谈和研讨,以及对相关国际经验的总结梳理,提出了改善邻里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但我国目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出现规划不合理,施工质量欠佳,社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居民归属感。该文以广州泽德花苑和广氮花园两个典型保障房社区为例,通过构建包括满意度、邻里关系、参与程度、情感依恋等因素的"4E"模型,从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硬性与软性因素综合分析归属感缺失原因,并从改进保障房规划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增强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提出提升保障房居民归属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立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市五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开展典型小区问卷调研,获得数据样本;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行了各维度的居住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从保障房的建设及发展层面、保障房的改善及提升、运营及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合理规划选址、完善周边交通与配套、提高保障房性价比、满足住户期望值、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改善和维护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提升居住者的归属感针对性优化建议,为促进北京市住房保障体系平稳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平台作用,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和消费服务,对补齐居住社区服务短板、健全社区管理和满足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意义重大。本文梳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对社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引,也是国外社区规划的魅力所在。国内的社区规划长期聚焦于对物质空间的刻画,但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居住环境品质关注度的提升,社区规划正逐步转型,但转型程度尚有待探索。以广州市早期及新建成的保障房社区为例,从居住环境品质的角度对规划实施成效及公众参与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保障房社区规划的制度设计与技术标准均有提升,规划编制与实施也更多地吸纳公众的意见。为社区规划的转型与社区共同缔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国内社区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3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其治理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有从封闭走向半市场化的原单位社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共存的商品房社区以及政府管理为主、市场为辅的安置保障房社区3种类型。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一定问题,包括城市基层政府定位不明、权责模糊,社区自治组织权力受限、功能难以发挥,各组织间矛盾突出以及居民治理参与热情低等。因此就社区规划转型入手,从政府、社会以及居民3个方向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保障房社区居住主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居民个体特征与主体认知变量,构建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环卫、社会保障、商业、文体、行政管理9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受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住户期望与软硬件质量感知水...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国家公园社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旅游参与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神农架国家公园内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旅游满意度,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农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较积极。2)神农架居民对本地旅游发展的满意度较好;居民分为积极满意者、理性满意者、温和满意者3类,鲜见不满意者群体。3)居民的地方依恋、环境改善、生活成本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居民的地方依恋、生活成本、社会失序感知对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居民的旅游满意度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叙康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过程的详细讲述,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应从需求征集、方案设计、方案公示、工程实施、满意度调查五个阶段开展改造工作,同时对改造过程中如何调动小区居民参与改造的意愿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今后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了居民、社区、政府共同参与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并针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潜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感较低,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智慧化改造的内容不能满足居民对智慧服务的需求,且“共享发展”的理念与机制并未得到重视。本项目以昆明市呈贡区的6个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明确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改造意愿与需求程度,获取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果:(1)方便老人、小孩使用的设施是样本认为的社区居民最迫切的需求;(2)小区建成环境质量高低与居民满意度高低成正比;(3)弱势群体需求倾向明显。并根据结论给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陶进 《项目管理技术》2023,(11):168-174
公平感知是影响老旧小区居民加装电梯意愿的关键因素。为探索公平感知与老旧小区居民加装电梯意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公平理论、认知-情感-行为理论等为基础和框架,基于西安市378份有效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平感知时三个维度对老旧小区居民加装电梯意愿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并且通过社区满意度与社区信任产生间接影响,其中分配公平感知对加装电梯意愿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社区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社区信任>社区满意与社区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加装电梯意愿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旧城区的改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旧城区的改造也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居民的意愿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使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在社区治理活动中,居民是主体,居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但人数还是比较少,还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行为。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社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参与意愿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不同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提升居民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4.
以632份问卷调查10个典型广州保障房社区的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年龄组、自理能力、与子女合住情况等变量影响下的需求差异,建立广州保障房社区养老生活需求指标及需求指数。调查结果表明:66~75岁老年人是养老服务需求的主体,行动不便老人、空巢老人是社区托老服务和照料服务的核心;总体来看,居住于保障房的老人对养老照料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和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强度不高,看病陪护、体检、身体监测和吃药打针照顾等简单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即可满足这类老人群体的日常健康照料需求。本研究也证明了老人与子女合住对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是保证大型保障房社区适居性的重要要素.选择南京市大型保障房两种社区公共设施供给路径的代表案例,对设施供给进行评价、对居民满意度进行测度,发现在有规划有建设的条件下,设施使用运营存在问题,两个案例有差异有共性;总体满意度不高,然而不同设施、不同属性居民的满意度不平衡.在数据分析和案例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供给机制中的经验与问题,并在宏观空间决策、保障房特殊性应对、适应调整的灵活性以及长效运营方面提出机制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立 《城乡建设》2013,(12):68-70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并鼓励开发企业,尤其国有大型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在国有企业参与下,混合了动拆安置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等多种保障房产品的大型居住社区应运而生,成为应对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模式,而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建设的经营模式和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波  王柳川  胡芳冰  张引 《园林》2023,(10):22-30
社区共管是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的关键性制度,但其参与程度/类型对社区保护态度的影响缺乏定量实证分析。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园区)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结构方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社区共管模式下农户参与程度/类型对其满意度和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共管参与程度正向影响农户的满意度和保护意愿;(2)指导式和咨询式社区共管正向影响社区满意度和保护意愿,而协议式和合作式没有影响。这表明在自上而下的国家公园体制下,提升社区共管的参与程度是有效的;但农户也许更关心生计、福利和资讯,而非保护管理权利。另外,发现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满意度和保护意愿,而家庭规模仅对保护意愿有直接作用。基于此,向大熊猫国家公园提出拓宽沟通渠道、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补偿机制等建议。研究拓展了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范畴,揭示了社区参与类型对保护态度的作用机制,为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精细化实践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地区,其交通需求产生和分布、交通设慈供给等均对上海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将长期依赖于公共交通;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与中心城居民的出行差异较大,出行更为不便,且柔性出行需求受到抑制;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较为落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较低,必须优化其公交线网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公交管理技术。研究结果为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居民自主建造住房体系是一项自下而上的、以保障低收入居民居住权利、重建社区关系为目的的城市更新活动,通过参与制度的设计搭建了一个动态的平台,在居住环境改善、土地产权转换、设计建造方法和后期运营管理方面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经验,激发了居民参与、自主治理和自我经济驱动的能力。我国公共干预、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城市更新产生了种种弊端,多元合作的需求趋势日益明显,英国经验对我国的社区更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住房产权管理方式、社区机构的自主管理、社区居民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及共治的文化氛围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经典的"邻里"概念作为社区设计的核心元素,合作居住的必要性、内在合理件及建设开发规律即为引导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的共建过程中。本文选取英国首个新建合作居住社区斯普林希尔,从社区社会环境智慧化、物质空间环境人性化和自然环境生态化分析社区如何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共建中,为我国开展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设计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