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钒对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钢的强度随钒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轧材韧性下降,而正火钢韧性没有明显的变化;正火后钢的强度下降,韧性得到改善;添加钒不改变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钢中钒大部分固溶于基体中,当钒含量达到一定量时,轧材中有大量单独钒的碳氮化物析出,正火钢中碳氮化物均以复合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9Cr-ODS钢,采用XRD、SEM、TEM、硬度测试等方法对9Cr-ODS钢在650℃下时效不同时间后的组织演变与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烧结态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Y2O3析出相组成;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9Cr-ODS钢的板条马氏体逐渐粗化,位错减少,同时Cr23C6碳化物开始析出并长大。大尺寸Laves相在时效中逐渐析出并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长大。尺寸较大的Y2O3粒子在时效中进一步增大,而尺寸稍小的Y2O3在时效中析出数量增多。显微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先下降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微合金钢在奥氏体区高温变形后等温不同时间再水淬的显微组织,并用电阻仪和显微硬度计测量了相应的电阻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变形使得晶粒细化,促进碳氮化物析出,从而提高硬度。保温初期NbCN析出物导致电阻的小幅上升,同时基体中溶质原子含量急剧减少,电阻明显下降,致使初期电阻率整体下降,之后随着碳氮化物持续长大,与基体的关系从共格到半共格直至完全非共格,产生很大畸变,电阻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725℃下不同等温时间对低碳微合金钢(0.058%C)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25℃下等温时间由1800 s增加到86 400 s时,板条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减少,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增加,等温时间为86 400 s的试样中残留奥氏体几乎全部分解。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降低,屈服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增加;等温时间为1800 s时可获得具有良好强度-韧性配合的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以9%Cr含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为研究对象,将Y2O3和Ti元素的含量提高到3%并利用高温保温来模拟ODS钢的成型过程,以此研究Ti元素对于ODS钢中析出相及硬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等研究了ODS钢的机械合金化后及高温保温过程中析出相的种...  相似文献   

6.
钼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君华  郑琳  郭斌  李平和  谢长生 《轧钢》2005,22(4):27-29
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中Mo元素对形变奥氏体在连续冷却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此系列钢中,随Mo含量增加,针状铁素体量随之增加,同时钢中出现贝氏体束和M-A组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抗拉强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屈服强度,屈强比随Mo的加入而降低,且随M~A组织增多,钢的冲击韧性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SEM、XRD、疲劳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分析了620~680℃区间不同两相区淬火温度对9Ni钢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转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对材料性能影响显著,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9Ni钢抗拉强度不断增大,而低温冲击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非线性趋势.在640℃时,试样的回转奥氏体含量最高,达9.6...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C-Mn-Mo-Ni-Nb-Ti-V 系低碳微合金钢950 ℃淬火和560~640 ℃回火调质处理对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态钢板中含有大量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GB)组织,有良好的强韧性。调质后,试验钢获得板条贝氏体及铁素体的混合组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贝氏体回复作用逐渐加强,相邻板条合并,致使组织粗化。试验钢经950 ℃淬火+640 ℃回火后,其强度下降,韧性和塑性明显提高,伸长率为26.9%,-20 ℃夏比冲击吸收能量为392 J,断口剪切面积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钒微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或等于5℃/s时,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的晶粒尺寸明显变细。当冷却速度达到10℃/s时,钢的组织变为马氏体+少量铁素体。透射电镜研究显示:平衡态时析出相包含大量弥散分布的尺寸主要为45~100 nm的不规则形V(C,N)相和(V,Ti)(C,N)复合相,当冷却速度小于或等于5℃/s时,析出相数量无明显改变,但颗粒尺寸随冷却速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但当冷速达到10℃/s时,析出相的数量显著下降,尺寸变小。对含钒微合金钢而言,调整适当的冷却速度,不仅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还可以提高析出强化效果,从而提高钢材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探讨了加热温度对耐火钢组织的影响,尤其是对钢中马氏体的影响,分析了马氏体在耐火钢中的作用。通过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回火前后钢中析出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耐火钢的组织是由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组成;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含量先增后减,当加热温度达到770℃时,马氏体含量达到最大值;随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减少,析出相增多,并变的细小;析出相主要是Nb和Ti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马氏体合金钢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淬火温度进行热处理,测量了硬度和室温冲击韧性,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下观察了显微组织,利用EBSD技术采集了晶粒取向分布并用Channel 5软件分析了晶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硬度和室温冲击韧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900℃淬火达到强韧性最佳组合,硬度达39 HRC,室温冲击吸收功66 J。在奥氏体晶粒不发生长大,析出物形态、分布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钢的强韧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马氏体组织中特征晶界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SEM、TEM、XRD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和时间对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AerMet340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erMet340钢的回火曲线呈现明显的二次硬化现象,获得最佳综合性能的回火工艺为482 ℃×5 h空冷;抗拉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峰值分别为2460 MPa、2061 MPa,对应的回火温度分别为450、468 ℃;在低温回火时,AerMet340钢主要由回火马氏体和ε-碳化物组成,高于468 ℃回火时,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细小针状M2C碳化物,这是该钢获得高强韧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合金碳化物M2C的主要合金成分Fe、Cr、Mo含量明显升高,使得M2C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并逐渐脱离了与基体的共格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低碳微合金钢中针状铁素体的微观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微合金钢在850℃变形弛豫一定时间后水冷得到了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的微观力学性能依次降低,回火稳定性依次升高.弹性模量依次降低约15GPa,硬度依次降低约0.6GPa.  相似文献   

14.
李光辉  谭峰亮  李鸿娟 《轧钢》2018,35(5):12-16
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和手段,研究了淬火工艺参数对40Cr合金钢调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0Cr合金钢奥氏体化完全、晶粒未粗化的情况下,PAG淬火液浓度是影响其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PAG淬火液浓度从2.60%升高至3.20%,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PAG淬火液浓度继续升高至4.00%时,40Cr合金钢中铁素体含量增加,同时下贝氏体含量也增加,其强度增加,塑性降低。当40Cr合金钢淬火温度为870℃、淬火频率为21Hz、PAG淬火液的浓度低于3.20%时,钢中可避免出现铁素体和下贝氏体组织,调质处理时可获得理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进行不同的淬火加回火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对低碳高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下降,冲击韧度增加;为满足工况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要求,合适的热处理规范为:加热到1000~1050℃保温2h时,油淬或风冷淬火,250℃回火2h,获得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微合金元素对V-N中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N中碳微合金钢的热轧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随着钢中V、N含量增加,铁素体含量增多,晶粒变细;微合金钢中的V、Ti、N等元素主要以V(C,N)和V(C,N)+Ti(C,N)形式析出,其中V(C,N)颗粒细小,而V(C,N)+Ti(C,N)颗粒较粗大;细小、弥散分布在钢中的V(C,N)相以析出强化的方式改善了中碳微合金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而适量的Ti在钢中形成弥散分布的TiN相阻止热加工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过分长大,细化了微合金钢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压金属型铸造方法制备了WE43(Mg-4.1Y-2.3Nd-1.5Gd-0.5Zr)镁合金,对其进行了热等静压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拉伸试验等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及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热等静压对低压铸造WE43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铸造得到的WE43合金晶粒细小,时效态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97.7±1.2) MPa、抗拉强度为(287.0±12.0) MPa、断后伸长率为(6.7±3.1)%。热等静压显著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塑性,经过热等静压之后,时效态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99.0±2.0) MPa、抗拉强度为(306.7±7.8) MPa、断后伸长率为(8.0±1.7)%。由低压铸造-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WE43合金在室温至250℃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原因是合金具有细小的晶粒组织以及消除了缩松缩孔。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SEM、HRTEM及EDS研究了Ti-Mo和Ti-Mo-Nb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探讨了Nb对Ti-Mo微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元素能够提高钢的Ac1和Ac3温度,降低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分解温度,缩小铁素体-珠光体相区,使贝氏体相区向左下方移动。此外,Nb的添加能够细化Ti-Mo-Nb微合金钢中的组织,提高硬度。利用HRTEM对冷速为50℃/s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Ti-Mo和Ti-Mo-Nb微合金钢中均存在少量应变诱导析出的碳化物,分别为(Ti,Mo)C和(Ti,Nb,Mo)C粒子,呈随机分布。2种析出物均为Na Cl型结构,其晶格常数分别为0.432和0.436 nm,平均粒径分别为12.11和8.69 nm。TiMo-Nb微合金钢中析出相体积分数更多,尺寸更小,是其组织细化、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低碳微合金钢880 ℃×1 h水淬、不同温度及时间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淬火后的显微组织是由粒状贝氏体、板条状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所组成,屈服强度799 MPa,抗拉强度986 MPa,伸长率14.5%,屈强比0.81。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并于300 ℃时达最大值,分别为949 MPa和1053 MPa,此时显微组织中开始有析出物产生,随着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析出物开始聚集并长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屈强比增加,在450℃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试验钢的伸长率与回火温度的变化未发现有明显规律。适当延长于380 ℃回火的保温时间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类型无明显变化,但析出物有聚集长大现象,强度稍有降低,塑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金相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研究了卷取温度对Ti-IF钢热轧基板及退火成品板微观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热轧基板及退火成品板晶粒尺寸呈正态分布,均表现出较强的{111}织构,主要是{111}<110>和{111}<112>织构。卷取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比较小,工艺窗口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