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村落的理水有低能耗、绿色可持续的特点,近年来,因为传统村落原有住宅不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化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原有传统村落附近进行了新村建设,但在新村排水方面,现代措施多是埋设大量排水管线,忽视了传统村落让自然做功的理水智慧。文章借鉴海绵城市理念,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以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镇王峰村为例,从沟渠系统、道路排水系统和院落排水系统分析王峰古寨的理水智慧,对王峰村新村建设提出相应的理水建议,并进一步展望未来海绵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渼陂古村理水生态智慧的流程与框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提取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桂北干栏式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村寨选址之初就对择水非常重视。然而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给桂北干栏式村落的理水空间带来了严重污染和破坏。研究桂北干栏式村落与水体形态分布,分析理水空间分为线状和点状两类水体的各自特点、作用及现状,并结合桂北干栏式村落现有理水规划优秀案例,就桂北干栏式村落点状理水空间的现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频发,生态水治理在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而如今的传统村落大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生态水治理体系,因此对于传统村落水治理体系所蕴含的生态智慧的探究尤为重要。以广西北流市的降雨量变化为研究背景,生态智慧为理论基础,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究广西北流市鸭埌村的生态治水智慧:(1)因地制宜的村落选址智慧;(2)逐水而居的村落营建智慧;(3)护水而安的排蓄体系智慧。同时总结出鸭埌村生态治水原则:(1)因山就势,导蓄兼顾;(2)户户朝塘,化线为面;(3)化污为净,物尽其用,为今后传统村落应对洪涝灾害防范、生态环境修复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建设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89—2021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海南省传统村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软件的可视化技术,对海南省传统村落绘制知识结构图谱并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传统村落发文数量经历了研究起步、稳步发展、高速波动上升三个阶段。(2)传统村落研究团队内部间的关联比较密切且合作频繁,但跨团队间和跨学科间的合作频率和强度较弱。(3)关键词“传统村落”和“黎族”出现频率一直位居前列,是传统村落研究的核心主题。“古村落”“传统聚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为近年研究的高频关键词。(4)海南省传统村落研究领域视角趋于多元化并呈现出学科交叉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且水系极为发达,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徽州乡村作为徽州文化的缩影及载体,凝聚了徽州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就乡村营建而言,理水是其重要环节,反映了徽州人先进的理水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递古村是皖南徽州理水的重要代表,系统梳理西递古村空间布局与水系的关系,通过对西递古村选址、村落布局及理水艺术的解读,可以给当代徽州乡村的规划和修建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文化地域主导下的传统村落营造智慧,主要指的是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过程中,从乡村文化与地域文化两方面出发,对于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智慧总结与实践. 河北某村落的布局.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加入到乡村旅游中,不但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村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该村落在遵从原有村落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商业元素,将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营造智慧.从现有村落选址以及格局方面上而言,该村落反应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朴素自然的营造智慧,具体而言,该村落选址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势环境,遵循了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其布局与体量与自然相容,且民居和古道多就地取材,多采用古老青砖或卵石铺成,且村落内房舍布局多为传统的正南正北,前有案山朝山后有祖龙,形体设计借鉴了关中的传统民居形态,属于真实与质朴审美的回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该村落对原有村落布局进行了适当的微改造,又表现出了新的营造智慧,可解释为诚信文化与多元文化.具体而言,诚信文化主要表现于其村落内商业高质量严格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即有着要求所有店主在门口竖牌子发誓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有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于专注本土民俗文化,并接受特定区域民俗文化,如搜罗关中美食与民俗文化,展现出原汁原味本土村落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见证乡村人居环境演变规律的遗产宝库,潜藏着传统营造智慧和生计策略,是中华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前沿阵地,探索其振兴路径成为新时期的重点任务。研究以潞江镇老城和坪河传统村落为对象,通过漫步叙事方法,以居民简述视角开展传统村落资源禀赋识别,从场所、村域、区域三个尺度解析资源特征和发展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背景,提出以多民族共建共荣共享为主线、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为核心、以自然资源共生与转化为途径、以区域内三产共生共融为骨架和以构建点到点联动机制为经脉的“人村境业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路径,同时,基于不同尺度挖掘和识别民族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特征,探索传统村落融合联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极端的气候条件,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传统村落所蕴含的生存智慧沿用至今。随着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该地区受到新的价值观念、现代生活方式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传统村落正遭受破坏,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与营建智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遗弃。保护现存的高原传统村落资源,探索传统村落的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进行全国范围内传统村落的评估工作,明确了传统村落的概念,首次在可度量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进行评定。判定乡村的当前状况,为后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好准备。针对青海国家传统村落申报,从传统村落现状特征研究的视角,探索高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与营建过程中,时刻注意自然与人文相协调的生态属性,对当代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以鄂东南水南湾村为例,从村落生态的安全与和谐两个方面,对水南湾村的选址布局、空间组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古人的生存哲学与生态智慧,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康渊  王军 《风景园林》2019,26(8):121-125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13个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村落典型三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等,总结黄土高原(陕西)传统聚落的6种典型三生空间模式,分别是沿塬望河式、背山面河式、卧塬望山式、沉坑藏林式、临水拥塬式及靠山面水式。进一步总结人地互动过程中前人遵循的“藏隐”“巧借”“活用”3条内在规律,并从防灾避险、便宜生活、利于生产、俯仰风景及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5条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内在法则与智慧。对继承与发展传统乡村文化遗产、探索与挖掘黄土高原地域风景营建传统和生态人居智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刘雨萱  林晓钰  虞刚 《当代建筑》2023,(S1):105-109
伴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建设在快速城镇化中出现了千村一面、色彩趋同的问题,因此村落色彩量化分析与应用亟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智能街景数据抓取、深度学习数据处理、数据入库整合构建传统村落色彩数据库,形成乡村智慧规划工作流,进而提出传统村落色彩保护策略导则,促进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深厚,在面临传统村落遭受重创的大环境下,长白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也更加迫切.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长白山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原则,以期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乡村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整体视角对该地区村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并探讨村落营建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 村落选址多位于山麓或谷地; 2) 根据村落位置及街巷形态,可分为之字型、叶脉型、网格型三种类型;3) 适应地形的山地建造方式有三种:层叠式、高台式、错层式;4) 整体村落环境呈现“林 - 宅 - 田 - 水”四素同构的村落垂直景观模式;5) 作为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三生空间”相互关联,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宜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