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β-环糊精对VE进行包络,制备了VE-β-环糊精包络物,考察了VE及其包络物对紫外光和超声波辐射以及KClO3氧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365nm紫外光常温辐射7h,在pH值为5、7、9、11时,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了4.3%、4.82%、7.24%、7.07%和3.79%、3.69%、5.7%、5.52%.在40℃、60℃、80℃温度下,用40kHz超声波辐射6h,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4.65%、4.98%、8.45%和3.91%、3.07%、6.61%.用1mL 0.1mol/L KClO3反应7h,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了9.99%和4.72%.  相似文献   

2.
用β-环糊精对维生素E(VE)进行包络,制备了VE-β-环糊精包络物,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包络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包络物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氧化剂用量增加,VE的吸光度不断增大,用1ml 0.1mol/LKClO3溶液反应7h,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9.99%和4.72%。在相同浓度的KClO3溶液作用下,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VE及其包络物的浓度不断减小,但包络物的浓度减小速度比较缓慢。在100℃下反应7h,VE的浓度减小了13.23%,包络物的浓度减小了6.78%。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VE和包络物的氧化反应都为二级反应,在100℃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5L/mol·h和0.0994L/mol·h。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β-环糊精包络物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了茶多酚-β-环糊精包络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包络产物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包络物对超声波辐射、氧化剂和Pb~(2+)作用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80℃超声辐射和常温0.08 mol/L Pb~(2+)氧化360 min,茶多酚的ΔA/A_0值比包络物大48.54%和45.28%;在常温和80℃温度下,用0.1 mol/L KClO_3溶液氧化360 min,茶多酚的ΔA/A_0比包络物分别大33.6%和73.41%。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二氢杨梅素体外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二氢杨梅素对原代骨髓细胞生长存活率的影响。分离新西兰乳兔原代骨髓细胞,用1α, 25-(OH)_2 Vit D_3诱导获得破骨细胞,以雌二醇(10~(-8) mol/L)为阳性对照,根据骨吸收陷窝总面积、TRAP~+细胞数及TRAP酶活性,分析藤茶源二氢杨梅素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氢杨梅素浓度为10~(-5)~10~(-8) mol/L时,骨髓细胞生长存活率接近100%。不同剂量二氢杨梅素对破骨细胞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10~(-6)和10~(-7) mol/L的剂量组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效果良好(p0.01), 10~(-6) mol/L剂量组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藤茶源二氢杨梅素对破骨细胞活性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络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β-环糊精对月见草油进行包络,对包络物作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分析。考察了包络物对重金属7葛子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温度作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油和包络物的吸光度都增加。在120℃温度下反应2.5h,月见草油的△A/Ao值增加1.69倍,包络物的△A/Ao值增加1.2倍。0.08mol/LPb^2+作用下反应8h,油的△A/Ao值增加2.29倍,包络物的△A/Ao值增加0.49倍,由此说明包络物对温度和金属离子作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测定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反应前后胰蛋白酶催化活力、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的变化。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在37℃下反应10min后,酶催化活力及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都有明显减弱。同时,二氢杨梅素可使胰蛋白酶发生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是2.3180×1012(mol/L)-1S-1,结合位点数n为0.6819。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I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 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1.5mg茶多酚荼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8.
在花生油中添加路边青多酚提取液,分别考查紫外光、温度、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以及多酚用量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紫外灯照射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中的过氧化值比恭加BHT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别小11.45%和15.04%;90℃温度下反应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中的过氧化值比添加BHT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别小4.63%和18.11%;分别用0.1 mol/L KClO3和MnCl2氧化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其过氧化值比添加BHT的分别小11.75%和16.60%,比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剐小23.28%和24.16%.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多酚用量增大,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大,在1~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萍  梁坤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196-198
探索了从刺玫蔷薇茎中提取二氢槲皮素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提取及盐酸水解过程中各条件对二氢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条件:原料粒度为100~120目、提取温度为80℃、乙醇溶液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h及盐酸溶液与原料用量比值为3∶1、盐酸浓度为3mol/L、水解时间为2h、水解温度为90℃,在此条件下二氢槲皮索的提取率为90.79%.  相似文献   

10.
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以茶多酚为添加剂,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90℃加热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22.8%和12.06%;用0.08mol/LCuCl2和KClO3氧化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3.63%和7.63%。  相似文献   

11.
以金属钠、月桂醇及3-氯-2-羟基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为原料,反应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乙基氯化铵(DPAC)。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四氢呋喃为溶剂,用量80 m L(以0.1 mol月桂醇钠计);n(RONa)∶n(CTA)=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产率86.1%。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结果得以证实。25℃下测得DPAC的γcmc=36.37 m N/m,临界胶束浓度CMC=1.80×10-3mol/L。将产物用于氧烷基化反应、碳烷基化反应和芳烃氧化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相转移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二氢杨梅素和异烟肼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二氢杨梅素席夫碱化合物。以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合成二氢杨梅素异烟肼席夫碱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次序:反应时间pH反应温度。在温度为55℃、pH为5.5、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条件时,所合成的席夫碱产率最高,达40.98%。通过红外光谱对席夫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
二氢杨梅素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萧力争  银霞  刘素纯  郭维 《食品科技》2008,33(4):140-143
使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对几种常见食品微生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对真菌抑制效果不明显;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超过1.76 g/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是1.76 g/L和0.88 g/L,对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高于3.52 g/L;抑菌活性在pH3~4的酸性环境中最强;二氢杨梅素在一定温度处理后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9,(21)
以4,4′-二甲基-2,2′-联吡啶(L)及其氮氧化物(LNO)为配体,分别与铁盐反应,合成铁配合物FeL及FeLNO;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所合成的两个铁配合物结构进行分析,并将两个配合物应用于双氧水低温浸渍漂白棉针织物中。探讨了稳定剂浓度、双氧水浓度、pH值、温度、配合物浓度和漂白时间对漂白效果的影响。配合物FeLNO的优化漂白工艺为:稳定剂PBTCA 1 g/L,pH值为10.5,温度为65℃,时间为105 min,30%H2O2质量浓度为10 g/L,配合物浓度为12.5μmol/L,精练剂ZJ-CH60 1 g/L,浴比为1∶20。配合物FeL漂白优化工艺条件为:稳定剂PBTCA 1.5 g/L,pH值为11,温度为80℃,时间为90 min,30%H2O2质量浓度为10 g/L,配合物浓度为17.5μmol/L,精练剂ZJ-CH60 1 g/L,浴比为1∶20。从漂白效果来看,配合物FeLNO要优于配合物FeL。配合物FeLNO工艺漂白的织物白度达到73.5%,同样条件下未加入配合物漂白的织物白度仅为61.47%,说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漂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对鲢鱼肌球蛋白理化性质及蛋白构象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浓度二氢杨梅素对鲢鱼肌球蛋白的作用效果。方法 向鲢鱼肌球蛋白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二氢杨梅素储备液,使溶液中的二氢杨梅素浓度为1×10-5、2×10-5、3×10-5、4×10-5、5×10-5 mol/L,并设对照组(二氢杨梅素浓度为0 mol/L)。测定蛋白溶解度、浊度、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检测混合液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紫外吸收光谱与内源荧光光谱。结果 鲢鱼肌球蛋白溶液添加二氢杨梅素后的混合液相较于对照组,蛋白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聚集程度显著提升,总巯基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1700~1600 cm-1与1600~1500 cm-1两个波长区间出现最高的吸收峰,峰的位置略有蓝移,侧链基团受到二氢杨梅素的影响,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内源荧光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位置发生红移,近紫外吸收光谱的酪氨酸与色氨酸吸收峰位置略有红移,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综合考虑二...  相似文献   

16.
用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并探讨了接枝机理、接枝方法及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能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环氧氯丙烷接枝棉织物的工艺为:棉织物:环氧氯丙烷:10 mol/L NaOH=1:8:2(重量比),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45℃;环氧化织物接枝β-环糊精的工艺为:环氧化棉织物:β-环糊精:10 mol/L NaoH=1:1.1:20(重量比),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7.
建立耐高温α-淀粉酶Amy797E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FIP,BIP浓度为0.8μmol/L,F3,B3浓度为0.2μmol/L,镁离子浓度为2 mmol/L,甜菜碱浓度为1.4 mmol/L,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62℃,SYBR Green法检测需2 h,电泳法检测共需2.5 h。与实时荧光和普通PCR比较特异性良好,转基因成分检测限达到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杨梅素、杨梅苷及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34、28.89、10.70μg/mL,三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阳性药芦丁(IC50=31.32μg/mL),其中二氢杨梅素还强于VC(IC50=14.69μg/mL);在质量浓度为0.25mg/mL时,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0.66%±4.05%、38.48%±1.98%、78.81%±2.23%,其中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显著,其IC50值为1546±47.05μmol/L。结论:杨梅素、杨梅苷、二氢杨梅素均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二氢杨梅素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探讨二氢杨梅素对几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二氢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6 mg/m L;对福氏志贺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12 mg/m L;对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0.24 mg/m L;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0.95 mg/m L;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抑菌活性较强;在无菌水中随时间延长及温度升高,二氢杨梅素易发生氧化而降低抑菌效果;Na~+和Ca~(2+)-的存在对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均有减弱作用;与常见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和食品抗氧化剂(TBHQ和BHT)复配,可适当增强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结论:二氢杨梅素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谱较广,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防腐剂应用于食品加工。  相似文献   

20.
以Lactobacillus brevis DLF-19076全细胞作为催化剂将谷氨酸钠转化成γ-氨基丁酸。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缓冲体系为0.2 mol/L柠檬酸-Na_2HPO_4、温度35℃、pH4.5、PLP 10μmol/L、细胞浓度100 g/L(湿重)、底物浓度为60 g/L。采用1%曲拉通X-100对细胞于35℃透化性处理30 min后,进行全细胞分批补料实验,经过3次补料后,反应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为85.71 g/L,摩尔转化率为87.84%,最大生产强度为10.96 g/L.h。该研究为后续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