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抽气装置贮气筒内气体与贮气筒内壁之间存在强烈的对流换热现象,通过减小贮气筒内表面积的方法可以减小贮气筒内气体的热损失,提高抽气最能.为此建立了在贮气筒容积和安装抽气装置处身管外径一定的情况下,贮气筒内表面积最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该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抽气装置充气和排气过程的微分方程,用数值解法可求得较精确的解,以获得任一瞬间贮气筒内气体的压力值。  相似文献   

3.
一般圆管的液体流动过程中通常混有气体,管流是液体与气体的两相流动。实验依靠能量方程实验设备把低位水箱的水输送至高位水箱形成恒定流,由下水管送到实验区,当流量增大时串入大量气体,测量点参数完全失效。采用新研究的液气两相流抽气装置有效克服了气体串入实验管段,保证实验管路为满管流,满足能量方程、能量损失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输气管末段贮气是用来解决天然气用户昼夜用气不均衡性的方法之一。由于末段终点用户用气昼夜波动,末段内气体处于不稳定流动,本文采用气体不稳定流动的方程计算末段的长度和管径,不稳定工况计算方法的结果和稳定工况计算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按稳定工况计算方法确定的输气管末段长度有时并不能满足为消除昼夜用气不均衡所需的贮气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六氟化硫气体中酸度检测方法是在常压下采用纯手动装置,且吸收速度慢、不完全,为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研制了一种新型SF6气体酸度的检测装置,采用细长结构,竖直设置的吸收池带压吸收SF6的酸性气体,实现了SF6气体中酸性物质的快速吸收;采用酸度计直接计算吸收池中的酸度,减小测试误差;提供一种SF6气体中HF标准气配制装置,提高酸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市场上现有真空抽气装置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使用前装配过程复杂。轻便型离心式恒压水泵启动时存在排气困难,需要加装真空抽气装置。设计制作手动真空抽气装置,包括3D结构设计、虚拟装配、运动仿真验证及材料选择。该装置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从腔体内吸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装配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及其他需要排气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仪器以惠斯登电桥原理的热导式气体检测装置为主要部件,并附有连续抽气、过滤冷却和排除干扰气体的吸附装置等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对熔炼全过程的炉气中CO2的成份进行准确而迅速地测量与显示,而且能通过排除干扰气体的测量,间接地测出气氛中氢气含量的多少.本仪器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证明:炉气中CO2含量的相对变化与铁水过热温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用本仪器所指示的CO2含量的变化规律对炉况进行监控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太西无烟煤和灵武烟煤的配合煤为原料在硝酸锰存在下经水蒸气活化制备了活性炭,利用气体吸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其孔结构及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比表面积SBET小于900m2/g时,比电容与比表面积成正比,SBET大于900m2/g时,比电容与比表面积成反比;活性炭的总孔容和微孔孔容对比电容的影响与比表面积存在相似的规律;中孔对比电容的影响最为显著,比电容随中孔孔容的增加迅速增加,在0.11~0.14cm3/g区间增幅明显减小,大于0.14cm3/g后迅速减小;制备的煤基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表现为双电层电容与准电容协同作用;活性炭电极接触电阻很小,最大约为0.8Ω.  相似文献   

9.
用气体雾化方法可以制备具有CaCu5型六方晶体结构MmNi5-x(CoMnAl)x的球形贮氢合金粉.其贮氢合金表面存在氧化层.气体雾化合金需要较长周期才能充分活化,然而气体雾化合金的循环寿命明显优于机械球磨合金.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光声光谱气体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光声光谱理论研制出一种六氟化硫分解组份SO2和CF4的在线监测装置.详细阐述了该在线监测装置的系统结构及其核心单元红外光声气体传感器的构成.选定了SO2和CF4组份的最优吸收峰,采用该装置对以SF6为背景气体的不同体积分数的SO2和CF4标准气体的光声信号幅值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噪声水平,得到了该装置对SO2和CF4气体的最低检测限.同时,分析了温度对该在线监测装置的影响,并对该在线监测装置提出了改进措施.该在线监测装置的研究为基于SF6气体特征分解组份的设备内绝缘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试验条件下沉积在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冷却器换热管内表面的颗粒物会形成不同表面微观结构的沉积层。为了量化分析沉积处表面微观结构的分布特征和三维表面的起伏特征,提出采用沉积层表面结构特征面积占比和表面分形盒维数两个参数分析沉积层的表面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并利用其分析碳氢化合物(HC,hydrocarbons)浓度对沉积层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气体中的HC等挥发性物质的析出会影响EGR气体中颗粒物的尺寸,改变沉积层表面凹坑和凸起结构的数量和尺寸分布;随着HC浓度的增加,沉积层表面凸起结构所占的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加,凹坑结构所占面积百分比变化较小;用于表征沉积层表面起伏程度的沉积层表面分形盒维数随试验气体中HC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川南茅口灰岩岩溶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州地区茅口组灰岩岩溶分为三种类型:层间古岩溶、阳顶古岩溶、缝洞系岩溶。后者是在层间、阳顶古岩溶及裂缝分布区基础上经过地下水的多期改造形成的,它是现今油气储渗的有效空间及运移通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分布。岩溶作用的不均一性及茅口灰岩的致密性,使茅口灰岩纵向上形成多个储集层段,横向发育多个裂缝系统,气水分布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圈闭内有天然气产出,圈闭外也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相似文献   

13.
川中八角场大安寨组介壳灰岩储集空间由成岩微缝、晶间缝、溶孔和构造微缝组成,以成岩微缝为主,其次为晶间缝和微溶孔、缝,构造缝主要起渗滤通道作用。低孔低渗、微孔喉为主、大孔隙表面积和亲油性决定其主要成为储气层,并控制着凝析气藏的聚集、油气分布、开采中产能及油气性质的变化。气藏外圈东南部向斜溶孔发育,成为储油层。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一般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即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和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双重介质储层.着重分析了升平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气藏开发特点.指出了产量稳定、地层压力下降小,气井产量大小与裂缝关系等火山岩气藏一般开采特征.提出了火山岩气藏增产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综合岩芯、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本区湖底扇沉积共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大类亚相以及内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外扇浊积岩等五类沉积微相。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沉积所在层系向下紧邻南屯组内最好的烃源岩层,油气从下方和侧面向湖底扇砂体内充注,通常受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直接被周围的泥岩封堵形成透镜体形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与否主要受控于储层的物性特征。实验分析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储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类型,内扇主沟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储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样证实,高产井多位于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内,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川东北地区从1963年石油沟构造巴3井首次在飞一段钻获天然气开始,到福成寨、板东、黄草峡构造上相继发现飞仙关组气藏,渡口河构造的渡1井在飞仙关组钻遇孔隙型白云岩,获天然气流,罗家寨、铁山坡、金珠坪等一批飞仙关组鲕滩整装气藏的勘探历程.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指出飞仙关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上二叠统及飞仙关组自身为其主要烃源;其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云岩和溶孔鲕粒灰岩两大类.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分析了气藏的形成过程,认为可划分为古油藏阶段、大气藏阶段、古气藏调整定型阶段等三个阶段.从地质构造、沉积相分布、圈闭要素等角度剖析了罗家寨等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气藏特征.  相似文献   

17.
考虑滑脱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考虑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的滑脱效应下,建立了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数学模型。找到了一种可以使该数学模型及其定解条件线性化的拟压力函数和拟时间函数。使用这种新的拟压力函数和拟时间函数时,低渗透气藏的渗流数学模型变成具有常规油藏渗流数学模型一样的形式,因此,当采用本文定义的拟压力函数和拟时间函数时,可以借助于成熟的油井试井理论来解释低渗透气藏气井试井数据。文中还探讨了由低渗透气藏气井试井数据计算相应的拟压力函数位和拟时间函数值的方法,探讨了滑脱系数对计算拟压力函数值拟时间函数值的影响等。通过矿场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效果较好,这为解释低渗透气井试井数据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烃源岩,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塔中地区的生、排烃数量。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主要发生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几次构造运动期间,聚集的油气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塔中地区的构造演化对塔中地区的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时间较早,因此对现今已发现的油藏贡献不大,而晚排出的天然气有利于聚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延续时间较长,对塔中的油气聚集有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深化建南构造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储层认识,对东岳庙段岩心与测井资料进行细致研究,建立东岳庙段泥页岩岩性、储层识别、储层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含气量解释计算模型,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页岩气储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对2口井的东岳庙段页岩气储层进行精细解释,提出东岳庙段页岩气层解释参考标准。适用建南地区东岳庙段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可以扩展用于整个建南地区及中扬子地区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