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其采出液是一种不同于水驱采出液的新型油水混合体系,与水驱采出液相比,由于聚合物的注入,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明显下降,采出液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了油水分离速度的明显降低及脱水难度的明显增加。本文研究了采出液的含水率、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这3种反映聚合物驱采出液和水驱采出液差别的因素对采出液性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采出液因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这加大了脱水处理的难度.大庆油田已根据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性质特点,研究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游离水脱除和电脱水的两段脱水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的试验结果,包括游离水沉降脱除试验和电脱水试验结果;对适合聚合物驱采出液脱水的工艺参数的确定、采出液脱水工艺流程及其实施效果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热-化学破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研制了大庆油田表面活性剂ORS-4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热化学脱水的破乳剂,用模拟采出液和实际采出液评价了其破乳性能并通过测试模拟含油污水的油珠聚并,水相粘度,油水界面张力,油珠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流变性的方法研究了大庆油田表面活性剂ORS-4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的热-化学破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ORS-41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在破乳剂加药量为150mg/L,脱水温度为45℃和沉降时间为3h的条件下,可经热-化学脱水达到外输原油含水率指标;三元复合驱O/W型采出液的热-化学破乳机理为:破乳剂ASPD-1吸附剂油水界面上顶替原油中的天然界面活性物质,碱与原油中天然物质反应生成的界面活性物质和驱油表面活性剂,降低油珠表面的负电性和油珠之间的电排斥力,促进油珠之间的聚并,使油珠上浮速率加大并使O/W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分层后握 油珠浓缩层内的油珠粒径增大,使得油珠聚并过程中被束缚在油相中的水滴直径增大,使所形成的W/O型乳化原油的稳定性下降,容易破乳。  相似文献   

4.
曝气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庆油田开展了大规模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在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和取得显著的增油效果的同时也给原油脱水和水处理带来了困难。试验研究表明 ,聚合物驱采出水中残余的聚丙烯酰胺使水相粘度增大 ,导致油珠上浮的阻力增大并使油珠间碰撞机会减小 ,从而使污水沉降时间延长 ,增加了油水分离难度。因此 ,聚合物驱采出水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的难易程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 ,聚合物驱采出水经曝气后粘度明显下降。目前 ,常规条件下测得的聚合物驱采出水的粘度都是在曝氧的条件下测得的 ,并不代表采出水未曝氧时的实际粘度…  相似文献   

5.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组成和破乳脱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与水驱采出液的对比破乳脱水实验及模拟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实验, 考察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与水驱采出原油组成的差异, 以及沥青质和胶质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水驱相比, 由于原油各组分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及不同驱替液的驱替能力的差异,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和芳烃含量增加. 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的增加, 导致采出液的油、水相分离更困难, 因为沥青质和胶质是原油中对油-水界面膜强度贡献较大的组分, 其进入油-水界面使界面膜强度较大. 沥青质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大于胶质形成的界面膜, 因此沥青质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大于胶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模拟采出液的水相弹性模量及热沉降后水相含油量、油层上部含水率和脱出水量,考察了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所含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并且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时,采出液在经过90min热沉降后,脱出水量随水相弹性模量的增大明显降低。水相弹性模量可以代替聚合物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2个因素与脱出水量进行关联。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含量增大,油层上部含水率和水相含油量均呈现变大的趋势。采出液乳化严重、稳定性提高、油水分离困难。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可采用热化学脱水工艺实现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采出系统水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三种采出液并存,根据不同采出液原油脱水处理的技术特点、产液量及处理难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对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在充分利用已建设施的基础上,以一段分、二段优化组合的思路设计原油脱水工艺,实现了不同驱油方法采出液原油脱水系统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相分离过程中水相含油量受原油物性和驱油剂类型差异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油相含水量所受影响的程度。原油物性和驱油剂类型相比,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相分离过程中水相含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原油物性,其次是表面活性剂类型,聚合物类型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对油相含水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原油物性,聚合物类型和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均不显著。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后大庆油田长垣地区北部采出液的油水分离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对近年来采出液脱水技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油田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采出液脱水难的现状,提出了热电复合高效油水处理工艺,研制成功了热电复合高效油水处理器。文章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现场应用情况。通过超重力场分离、热化学沉降、电脱水三重技术手段,实现了油水分离效果好,处理后油中含水小于5%;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与同类规模装置相比系统能量损耗降低15%;设备集成化高,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ASP三元(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复合驱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具有驱油效率高的显著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庆油田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三元复合驱油(统称化学驱油)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的良好效果,然而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也导致采出液油水乳化严重,使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难度比水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难度明显增大。因此,探讨三元复合驱油乳化与破乳机理对于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曝气对聚合物驱采出水流变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试了大庆油田剂360联合站聚合物驱采出水曝气处理前后的流变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采出水经过曝气处理后,其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发生降解,粘度和稳定性均明显下降。还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采出水的曝气降粘机理和曝气处理后的重复利用性,发现用曝气处理后的聚合物驱采出水与高浓度聚合物母液混合配制聚合物驱注入液,可比用未曝气的聚合物驱采出水获得更好的增粘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包油乳状液的反相破乳剂选择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庆油田近年来开展的三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矿场实验取得了比水驱和聚合物驱分别提高采收率17%~20%和10%的良好效果,但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导致油水乳化程度加大,给采出液的油水分离带来了困难。为此,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以模拟采出液为介质,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并测试了该破乳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萨北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工程规划阐述萨北油田开展聚合物驱采出液性质研究,特别是对采出液含聚合物后的油水沉降分离特性模拟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中介绍了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萨北油田采出液含聚合物后的油水沉降分离特性和变化规律,为萨北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艺参数,为以后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驱已成为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为了解决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因携带聚合物等化学成分而使原油乳化严重、油水分离界面不清、原油脱水和含油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处理剂。在性能考察的基础上,对现场样品进行了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剂能够有效提高脱水速度,降低脱出污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为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类驱油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二元复合驱是中高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研究聚表二元驱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含聚表水与模拟油组成油水界面体系,测试了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等参数,并结合乳状液静置脱水效果,分析聚表二元驱对油水采出液稳定性的作用机理。采用含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与模拟油配制成模拟油采出液,用于测试不同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界面张力结果表明:聚表二元驱成分能够显著增大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活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界面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聚合物;静置脱水实验表明,影响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表面活性剂。这与过去的观点存在矛盾,即认为界面剪切黏度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关键。因此本研究认为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乳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液—液旋流器处理注聚含油污水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后采出液中由于聚合物的注入,采出液的粘度和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分离更加困难,阻碍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做出了旋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比较了系统和药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旋流器和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产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尚有可工业应用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采出液的稳定性及处理效果与油水界面特性有关,三元复合驱碱与原油作用时间对油水界面特性及采出液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用界面张力仪、表面黏弹性仪、Zeta电位分析仪及浊度仪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碱与原油长期作用后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与原油长时间反应后得到的水相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钠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界面膜性质、粒度尺寸和微细结构。考察了三元驱油组份对乳状液破乳脱水的影响规律,并对脱水过程油水中间层的成因及消除中间层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模拟采出液的性质对合成的不同类型的破乳剂进行了评选,从中筛选出适用于二中区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提出了对路破乳剂的研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聚合物返排导致的油水分离难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以渤海某河流相油田为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在驱油用聚合物选型阶段即考虑聚合物对后续采出液处理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对模拟原油采出液油水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可以大大增加油田采出水的处理难度,不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虽然也会提高采出水的稳定性,但程度较低;聚合物对油水分离速度影响较小,但可严重降低油水的分离程度,且不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对油水分离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建议优先选择线性聚合物作为驱油用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