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公交优先要从源头做起。文章从规划原则、规划理念、规划重点和规划方案四个方面讨论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落实公交优先。着重从规划理念和规划实务角度研究探讨了建立区域开放的公交体系,引导集聚节约的城镇体系;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引导城市紧凑高效发展;完善城市用地功能配置,促进城市交通减量。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国外公交导向路网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公交导向路网规划的一般方法,并通过上海临港新城公交导向的路网规划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与公交导向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使得许多居民被安置在比他们以前居住地可达性更差的地方,而需要采用机动化方式出行。基于对最近才迁居到上海郊区三个街区的居民所进行的当前出行及回顾以前出行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迁居至外围地区对就业可达性、通勤方式选择和通勤时耗的影响。发现:迁居后,居民的就业可达性下降很快,与此相伴随的是机动化出行比例及通勤时间的大幅度提高。然而,也发现:迁居到郊区地铁站附近的居民就业可达性下降的较少,而且对于许多居民来说,如此迁居正鼓励居民出行方式从非机动车方式转向公共交通方式。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对于把快速郊区化的中国城市引导走向更持续的道路,可寄予公交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赵玲 《四川建筑》2007,27(1):9-10
大学城的建立是大学功能发展和城市空间扩张的综合表现形式。国外大学城的发展相对我国而言发展较早,其用地布局的形成是经过时间检验和修正的结果,对于我国大学城用地布局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从对国外大学城用地布局的研究入手,提出国外大学城对我国大学城用地布局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TOD是一种通过对公共交通站点附近的土地高强度综合开发利用而实现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开发模式.在简要介绍公交社区概念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社区对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从区域和微观层面提出对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公交社区建设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某公交中心站为例,对环境因素、用地限制、交通条件、内部流线、工艺流程等设计难点进行剖析,介绍通过合理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工艺集约、单体设计等设计方案优化策略,达到有效满足站场的功能需求,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邓蓓瑶 《四川建材》2019,(9):168-170
定线运营的常规公交具有投资较小、建设周期短、线路调整灵活、搭乘方便等优点,既能满足居民中、短途出行需求,又有利于高效利用交通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主要总结了常规公交在城市中的应用,综述涵盖了公交节点、公交线路、公交网络、与其他公交方式的对接四个方面,最后总结已有研究,简单介绍现存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我国城市面貌有了巨变,但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如土地的低效利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城市开发模式。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并就美国公交导向开发的先进经验得出了我国推广公交导向开发模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我国城市面貌有了巨变,但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如土地的低效利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城市开发模式。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并就美国公交导向开发的先进经验得出了我国推广公交导向开发模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用地空间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和扩张,城市空间也逐步由主城区向郊区扩散,不少城市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与国内许多成长型城市一样,近些年杭州市城市空间发展也出现了无序蔓延的势头,土地利用程度较低。该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典型城市增长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增长模式及特点,对杭州城市空间增长提供借鉴,并结合杭州市发展现状,提出TOD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轴向发展模式,为杭州城市未来的有序扩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时间为主线对美国TOD理念的发展背景及历程进行梳理,揭示了TOD理念具有的深刻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历史渊源,明确了TOD理念对抑制美国城市低密度蔓延、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所在。鉴于中美城市发展背景的差异,梳理美国TOD理念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为TOD理念中国化的理论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调查与城际铁路客流相类似的沪宁动车组旅客对站点周边设施的需求,探讨站场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向。其次,在对旅客前往各产业设施的出行方式与忍受时间的意愿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旅客的出行距离特性,研究站场空间的圈层规模、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联的用地布局。最后,基于该地区交通供给的承载力,提出土地开发强度适宜性的判定方法,并以沪宁铁路常州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构建的以交通为导向的城际铁路站场地区空间发展触媒机制研究,可实现空间发展与效率提升的协调优化,平衡城市功能的集聚性与交通的便捷性,对城铁沿线站点地区的建设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金岩  何淑华 《城市规划》2012,36(10):68-74
公共交通导向(TOD)的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是基于东部沿海平原省份城乡公路与道路网络较为发达的地域特性,通过选择性地建设设置公交站点的"城镇型社区",形成网络化互动连接的城乡公交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而触发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公共服务,改变传统发展动力自上而下的树形结构模式。通过对德州市临邑县村镇体系规划的实践研究,发现TOD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能够在依托地域需求、服务政府决策、优化规划模式和改善功能结构等方面为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扬 《城市规划》2003,27(2):35-41
首先剖析了目前在中国城镇化与粮食供应、与土地占用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 ,提出中国的城镇化能否加速关键受制度性障碍因素的影响 ,必须给地方更多的发展积极性 ,靠多极增长推动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其次 ,借鉴国际经验 ,提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分散式的工业化形成的城镇化规模效应不显著 ,在现阶段要积极推进城镇化 ,长远和根本的就是实行彻底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针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议题,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倡导应以科学严肃的态度引用土地分析指标、看待城市土地利用资源短缺问题,阐明了土地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土地规模的依存规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析论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杨保军 《城市规划》2004,28(5):20-24,42
辨析了协调的概念,解读了协调的三个含义,即协作、调解和和谐,其中本质的涵义是协作,并据此推论出区域协调发展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并非是为了避免内部竞争、按照区域一盘棋的思路来统一安排各项经济建设活动,相反,它鼓励有序竞争。同时,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是区域一体化,一体化能带来许多好处,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根本力量应该依靠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和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相似文献   

18.
陶伟  钟文辉 《城市规划》2003,27(8):76-83
对国际旅游学术界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英文刊物AN NALSOFTOURISMRE SEARCH (《旅游研究纪事》)自1974年至 2 0 0 1年发表的有关城市旅游研究的 37篇文献进行分类和辨析 ,认为 :总体上分析 ,城市旅游的研究仍处在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 ,并不能适应城市旅游在国际范围内的快速增长 ,研究领域仍需不断细化、研究方法仍需不断创新 ;未来的工作尤其需要加强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的研究 ,同时城市旅游的复杂性使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亦应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居住区布局形态——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燕萍 《城市规划》2002,26(8):90-96
通过分析香港及其它国家的实例 ,归纳了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居住区的组织模式及其空间形态、规模和尺度特征 ,以及与公共交通的关系。指出在小汽车加速进入居民家庭的背景下 ,推行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及功能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交通体系对城镇空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适应于江苏未来城镇空间规划、交通转型和节能减排发展需求,需要建立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城镇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布局框架,指导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