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赵志祥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1)
2000年是执行国家“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院坚持以科研生产为中心,按照“九五”计划最终目标,切实抓好重大科研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的标志性形象和收尾工作,在全面完成了“九五”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了我院“十五”计划的制定及2015年发展规划的初步制定。2000年,我院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147项,完成较好。核数据、准分子激光等一批“九五”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好评。我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崔宗渭荣获“第五届中华技能大奖”。于伟翔获首届胡济民教育科技奖。据统计,…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次释光(Luminescence)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1月6-10日在杭州的浙江省地震局培训中心召开.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大学、中国科学院及部委研究所和文博系统32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共有27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内容涉及热释光(TL)、光释光(OSL)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考古和地质样品年代的测定及其应用;陶瓷器古剂量的测定;释光特性与矿藏成因;热释光、光释光测量仪器研制和改进等.本选编辑录了其中13篇论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1998年年报和读者见面了。这是自1983年创刊之后,第一次由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基本反映了一年来我院在受控核聚变研究以及民品开发等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它的公开出版将有利于加强本院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和民品工作的发展。可喜可贺。 1998年我院受控核聚变研究工作在核工业总公司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委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跨入了新的里程。HL-1M物理实验,随着两项新的辅助加热系统(中性束注入、离子回旋共振系统)的建成并投入实验,HL-1M装置上已拥有了中性束注入加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离子回旋共振加热、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与加热等目前国际受控核聚变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主要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手段;此外,具备了多发弹丸注入、超声分子束注入等先进齐全的加料系统以及世界先进的硼化、硅化、锂化等真空室第一壁处 相似文献
8.
9.
10.
第六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于2004年10月22—26日在西安举行。年会由中国核学会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分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协办。本届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分会各成员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日本辐射化学学会与印度辐射化学学会派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与会代表以会议报告形式进行了120多篇论文的学术交流。代表人数、论文数、及其国际交流特色均为历届年会之最。会议论文涵盖辐射化学、辐射生物医学、辐射改性高分子材料,以及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农业与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上述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本届年会80%…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是我院全面完成“九五”科研规划关键性的一年。全年共安排科研课题59个,其中中核集团公司下达我院纵向科研课题23个,核科学基金课题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7个,国防预研基金及其它基金课题3个,国家“863'’高技术课题7个。按计划完成了56个课题,占课题计划总数的96%。特别在科研经费较少的情况下,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院上下切实加强科研计划管理和经费管理,提高装置运行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提交科研论文及成果报告134篇,其中在国际主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9篇,在国内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篇,提交国防科技报告18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7.
18.
席德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0,(5)
“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是1979年9月4日成立的。 为了总结学会十年来的工作,听取上级学会的指示以及前辈和专家的意见,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了回顾这门交叉学科十年来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对照国内外的情况,交流进一步发展的想法,使大家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团结同行,密切关系,使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不仅在本门学科、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方面,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以及社会上有关方面的应用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学会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十周年报告会”。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