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分相/析晶乳浊釉乳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兰  任强  王芬 《中国陶瓷》2005,41(5):26-29
以天然矿物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工艺控制,使R2O-RO-Al2O3-SiO2-P2O5系釉在高温下发生分相和析晶,得到分相/析晶乳浊釉。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表明:在高骨粉区域以分相乳浊为主,其连续相为富铝、硅贫磷的硅酸盐玻璃,分散相是富磷、锌、镁贫铝、硅的磷硅酸盐玻璃,分散相粒子粒度约为0.3~0.8μm,且分布均匀,釉面白度80%、光泽度101%;在骨粉和滑石均较高的区域,得到分相和析晶共存的乳浊釉,析出的晶体以原顽火辉石为主,釉面白度85%、光泽度98%。  相似文献   

2.
采用天然矿物原料,通过四角配料法优化组成制备出了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乳浊釉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乳浊机理.结果表明:该乳浊釉中P2O5和B2O3促进釉分相,CaO和MgO促进釉析晶,分相与析晶结构并存,釉层中均匀分布着大量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的球形孤立液滴和细小的透辉石晶体,两者对可见光强的散射作用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优化出的乳浊釉白度可达80.2%.  相似文献   

3.
熔析/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秀兰  王芬  任强 《中国陶瓷》2004,40(5):20-22,29
概述了熔析/分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综述了熔析/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并对乳浊釉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江伟辉  廖奇丽 《硅酸盐学报》2006,34(11):1356-1361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制备了R2O-RO-B2O3-SiO2-Al2O3-P2O5-CaF2多元系光亮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釉的显微结构及分相与析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析晶与分相结构并存,分相促进析晶;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的孤立液滴和所析出的钙钠长石晶体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研究了不同烧成制度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缓冷釉样的分相液滴尺寸明显大于急冷釉样,急冷釉样中的第二相形貌表里存在明显差异,内部呈球形液滴状,表面则为蠕虫状。  相似文献   

5.
快烧无锆分相乳浊釉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适合一次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实现了釉的自生分相乳浊 .实验结果表明 :快烧所得乳浊釉的分相结构中 ,一相富R2 + ,贫Si4+ ,B3+ 和Al3+ ;另一相则相反 .当(SiO2 +B2 O3)含量较高时 ,形成孤立液滴状分相结构 .釉面白度在 75以上的釉 ,其分相结构的共同特点为 :孤立相呈均匀分布的球滴状 (平均长短径比值z<1.2 ) ,其体积分数 φp 超过 3 5 % ,球滴的平均等效直径D落在 0 .15~ 1.3 2 μm范围内 ,接近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有利于强化乳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DSC、XRD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分相一析晶乳浊熔块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烧成制度对釉面乳浊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缓冷釉样的乳浊效果明显优于急冷釉样;而在晶体完全溶解的温度点保温会减弱釉面乳浊效果。不同组成对釉面光泽度影响的研究表明:引入高折射率的ZnO、CaO和MgO以及添加表面能很低的B2O3和P2O5都可以有效提高釉面光泽度。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组分对(K,Na)2 O-CaO-Al2 O3-B2 O3-SiO2系分相乳浊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Na)2 O/CaO、Al2 O3的变化致使釉的熔融温度和表面张力发生改变,对釉面光泽度影响较大,而Al2 O3、SiO2含量的变化主要改变Al、Si在釉中的配位多面体状态以及Si对游离氧的争夺,因此对釉面乳浊白度有较大影响.(K,Na)2 O/CaO值的变化影响了釉中网络改性剂的含量,B2 O3摩尔含量的变化影响了釉中[BO3]、[BO4]的相对含量,因此两者改变了釉玻璃的结构致密程度进而影响釉面硬度.最优条件下制得釉样白度高于正交试验所有试样,釉式为0.5mol(K,Na)2 O-0.5molCaO-0.4molAl2 O3-0.4molB2 O3-6molSiO2,全熔块制备工艺条件下,釉样白度为58.2%,光泽度为89.3%,维式硬度为669.33 HV,釉面针孔缺陷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硼硅玻璃分相乳浊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丽达 《陶瓷》1995,(1):27-31
本研究利用玻璃分相原理,选用适用原料,设计了硼硅釉组成,在高温下形成两种不同玻璃相,利用它们表面张力的不同,在釉中形成微小液滴,经X衍射测定,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证明,这种分相釉是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熔析出大量0.5~1.0μm的SiO2滴状相,其随釉中硅、硼量的增多而增加,随铝量的增高而减少,这种由熔滴作为乳浊粒子的现象即为液相乳浊。  相似文献   

10.
R2O-RO-B2O3-SiO2-Al2O3-P2O5-CaF2系分相-析晶乳浊釉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伟辉  廖奇丽 《硅酸盐学报》2006,34(11):1356-1361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制备了R2O-RO-B2O3-SiO2-Al2O3-P2O5-CaF2多元系光亮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釉的显微结构及分相与析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析晶与分相结构并存,分相促进析晶;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的孤立液滴和所析出的钙钠长石晶体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研究了不同烧成制度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缓冷釉样的分相液滴尺寸明显大于急冷釉样,急冷釉样中的第二相形貌表里存在明显差异,内部呈球形液滴状,表面则为蠕虫状.  相似文献   

11.
起始粉末相组成对氮化硅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起始粉末中α/β相组成的变化对所得氮化硅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起始粉末中β相含量的增加,显微结构明显细化,柱状颗粒数目增加而尺寸减小,从具有异常长大太颗粒嵌套结构变为由小柱状颗粒组成的均匀结构。  相似文献   

12.
表面处理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表面处理剂对纳水CaCO2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电镜、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试仪、红外分光光度汁等观察分析了处理前后的纳水CaCO2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B有效地促进了纳水CaCO2粒子的分散和细化;2种表面处理剂均使纳水粒子的表面能降低,并改善其表面亲油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成品密度下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体系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不同成品密度下,玻纤与聚氨酯基材的界面结合情况不同,中等密度(0.3g/cm^3)的有效结合面积大于低密度与高密度的。界面结构参数计算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中等密度下的界面结构参数最大,且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增加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Bi2O3对堇青石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和热膨胀仪等手段研究了由氧化物粉末(MgO,Ai2O3和SiO2)制备堇青石陶瓷时,添加Bi2O3对堇青石陶瓷相变、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Bi2O3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低温产生液相促进烧结。试验表明,在1350℃烧结3h,该陶瓷由堇青石和孤立分布的玻璃相组成。随Bi2O3含量增加,陶瓷的致密度、弯曲强度和热膨胀系数逐渐升高。Bi2O3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大于4%时,原料相石英消失。硅氧网络骨架结合力减小和一定量的玻璃相是引起堇青石陶瓷热膨胀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三角座标设计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卫生瓷钙系生料釉中的ZnO,MgO和BaO对铬锡红色料呈色的影响,采用XRD研究了铬锡红釉中的主晶相及其对呈色的影响,并通过上述研究对如何提高铬锡红釉的呈色品位和呈色稳定性指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影响低温釉性质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予能源的短缺和环保的要求,陶瓷行业的低温釉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含铅的低温釉不但其研磨硬度较差.而且铅含量高影响环保,因此应开发兼顾节能、耐磨和环保性能的新型陶瓷低温釉。本文使用硼和锶为添加剂.成功地制备了无铅低温釉,对釉的性质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外加剂对陶瓷釉面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外加剂的加入可改变陶瓷釉面的表面张力 ,即影响液体对陶瓷釉面的润湿性能。在所选择的外加剂中 ,降低陶瓷釉面表面张力最强的为PbO ,其合适的加入量为 1.5 %。  相似文献   

18.
等静压成型日用瓷釉面针孔的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等静压成型素坯、釉层显微结构的观察与测试,探讨了釉中气泡与釉面针孔的关系。提出了降低釉面针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物粉末为起始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制备CaO,SiO2混合粉体,并经高温烧结制备了硅灰石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分析手段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参数、热处理工艺制度等对混合粉体的相组成、显微组织、硅灰石的相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和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机械力化学作用能够细化晶粒、提高混合粉体的反应活性和诱导室温化学反应。球磨200h的样品在1125℃烧结4h可以获得β-硅灰石单相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