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采用混合溶剂作电解液和对聚苯胺(PAn)电极加压,变换厚度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探讨了PAn的堆积密度和电解液与电池比能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用加压的方法提高PAn的堆积密度,能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但当堆积密度过高时,其质量比能量反而会随之下降.由电镜的观察知道,堆积密度较高的PAn电极,其孔隙较小,孔隙的分布也较均匀.对于堆积密度相同的PAn电极,厚度越小,其质量比能量就越大.另外,在碳酸丙烯酯(PC)加高氨酸锂(LiCl0_4)的电解液中,浓度为1.0mol/L的电池的质量比能量为一个极大值.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在PC中加入等体积二甲氧基乙烷(DME)的混合电解液的电池与以PC为单一电解液电池相比,后者质量比能量的极大值只相当于前者的68%,后者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也比前者的差很多. 相似文献
2.
3.
聚苯胺对MnO2空气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聚苯胺对MnO2空气电极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含聚苯胺的空气电极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5 mol/L的氯化铵电解液中,聚苯胺的加入可大幅度提高空气电极性能,并得到聚苯胺与MnO2催化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0.3∶1。分析认为,聚苯胺与氧分子间存在的顺磁相互作用,使得O2在催化层中的含量增大,阻止了MnO2催化剂因转变成MnOOH而失活。在0.9 mol/L氯化钠电解液中,聚苯胺的导电性能下降,导致电极欧姆极化增大,性能降低,但加入少量的全氟磺酸可改善电极性能。 相似文献
4.
5.
6.
7.
聚苯胺(PANI)是有潜力的导电高分子电极材料,但自身团聚结构影响其性能。通过调控苯胺单体浓度,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改性碳纳米管(CNTU)上经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微观结构均匀的PANI,分析微观结构的改变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经过复合改性的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微孔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并且通过控制反应物苯胺浓度使PANI均匀沉积,减少了传统方法制备PANI因自组装形成的团聚结构。在高比表面积基底上均匀铺展的PANI表现出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能改善PANI氧化还原活性差、倍率性能低和循环寿命短等问题,使PANI/CNTU复合材料兼具高比容量和高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也得到改善。0.1 mol/L苯胺单体浓度制备的复合材料,以1 A/g的电流在0~0.8 V循环,比电容可达305.0 F/g,且在1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0.77%。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电射流沉积技术,以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为电极活性材料,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石墨烯/聚苯胺的复合材料,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利用电射流沉积装置在碳纸上沉积电极,将电极和凝胶电解质(PVA-H_2SO_4)基于三明治结构组装成超级电容器。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电射流沉积法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在5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228 F/g,经过1 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留92%,比传统涂覆方法分别提高了11%和7%。研究结果表明,电射流沉积技术是制备超级电容纳米复合电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聚苯乙烯磺酸(PSSA)掺杂聚苯胺(PAn).研究了PSSA/An的摩尔比、APS浓度、APS的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及温度对An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水溶性、导电性及特性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比较宽的实验条件下,均可合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可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其中PSSA/An的摩尔比为1.10∶1,APS浓度为0.070mol·L-1,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h,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4℃时,得到的掺杂PAn电导率最高达11.60S·cm-1. 相似文献
11.
12.
改性电解锰制备及可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电解槽中,用离子法(Bi、Co、Ni、V等)和悬浮法(PbO)制备了改性电解二氧化锰(EMD),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动电位扫描和恒流充放等实验。结果表明Bi-EMD和Pb-EMD在深度放电和浅度放电都显示出良好的可充性。电镜扫描(SEM)确定了掺杂物的含量并可看出EMD的微观结构;光电子能谱(XPS)确定了Bi与Pb在EMD中分别以Bi_2O_3与Pb_3O_4的形式存在;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所得EMD为γ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Bi-EMD电解沉积机理,并探讨了Bi-EMD具有良好可充性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多种参数的测定,对石墨电极,铅合金电极、钛电极、钛合金电极、钛锰涂层电极等制取的电解MnO_2电化学活性进行了比较。这对EMD工业中电极的选择及电池工业对EMD的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Al/AgO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铝酸盐,它对AgO正极和铝负极均有不利影响,但对铝负极影响更大。铝酸盐最大允许浓度约为2.8M。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