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宏乐 《物探装备》2004,14(2):132-140
文中首先介绍了仪器记录系统和可控震源的极性约定;检波器的检测方法,可控震源的加速度表极性控测、脉冲测试、加权和信号与相关信号之间相关关系的验证。然后介绍了开工前对地震采集系统、地震信号激发源的测试;施工中设备的日检月检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DSS系统即地震数字化系统,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集施工任务分配、质量监控、可控震源导航为一体的成套系统。DSS的技术优势在无线节点记录技术(GSR)项目尤为明显,可根据实际生产进度实时调整各组可控震源任务量,能够灵活地做好生产的协调与指挥;实时监控可控震源QC数据及搬点质量;直观而精确度高的导航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最关键点在于DSS与DGPS的联机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金中 《物探装备》2006,16(2):113-116
可控震源施工前的震源极性验证工作直接关系到采集资料的极性。本文着重叙述了可控震源极性验证的方法,以及根据油公司对资料的极性要求进行极性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伟 《物探装备》2012,22(2):79-82
输出力是可控震源主要振动性能指标之一,理解与分析输出力对研究可控震源平板、重锤与大地系统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输出力如何计算,并通过SimulationX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输出力是如何传递以及振动出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施工方广泛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可控震源的力信号,用来进行地震数据体的谐波压制。力信号是由重锤和平板加速度信号计算得到的,这两个加速度信号直接决定了力信号的特性,进而影响谐波压制效果。本文探讨了在可控震源扫描过程中,引入多个加速度表信号来参与力信号的计算,通过一些试验数据来说明多加速度表信号给力信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了极化波分解、坐标系统旋转等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的预处理方法。本方法在胜利垦71井间地震实验区的资料处理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控震源地震记录采集时使用的扫描信号参数出发,计算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再将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进行自相关求出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然后利用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求出将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的转换算子。最后利用该转换算子,将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实现了把可控震源零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转化为最小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的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采用极化波分解及坐标系统旋转等方法,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实验区轨道式可控震源的井间地震实验资料进行了处理,资料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成像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重锤震源系统的组成,分析了重锤震源电子控制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重锤震源控制器与428XL仪器的联机方法及同步精度的测试过程,并对重锤震源在今后地震勘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锤激发的小折射获取近地表结构是内蒙古探区的一种常规表层调查方式。近年来,随着草原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工农因素的影响,重锤车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利用可控震源开展表层调查的研究较少,解释结果的精度能否满足资料需求,还未经验证。本文基于地震勘探的数学理论,开展了可控震源不同激发模式下激发信号的研究,通过与常规小折射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激发信号可控,小折射记录不受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直观反映了近地表结构,解释精度较高。通过在JLT探区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可以为类似探区的表层调查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晓峰  法炜  邓久奇 《物探装备》2012,22(4):267-271
BirdDog是SeismicSource公司研制开发的,主要用于可控震源独立加速度表测试的质量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利用BirdDog的数据采集功能,实时显示记录可控震源振动特征信号、TB时间、炮点坐标等信息的方法,并验证了这些存储信息的可靠性。为可控震源高效采集作业时存储震源振动特征信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勘探市场上的安全敏感地区,地震勘探严禁使用炸药震源;在某些特殊地表条件地区,大型可控震源难以展开。在这类情况下可使用基于普通重锤震源改进的加速度重锤震源。本文以AF450型为例,首先介绍了加速度重锤震源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同一地点、采用不同震源方式得到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确认加速度重锤震源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激发方式。重锤震源激发所得资料中缺少的高频成分可通过处理手段进行补偿。因此,加速度重锤震源可成为某些特殊地段地震勘探的有效替代激发源。  相似文献   

13.
连续监控可控震源的平板和反作用重锤加速度,可以提高可控震源勘探数据的质量。设备故障可随时检测,而不是在每天生产前后做一致性试验。设备发生故障时可及时排除,使勘探数据的质量不受影响。在勘探中,对可控震源在不同地表情况下,以不同驱动电平工作可能产生的谐波失真实行监控,使可控震源工作效率达到最佳。并可识别因平板与地表不良的耦合所导致的相位问题和在野外标出其产生的位置。为使连续监控方法有效,需要对可控震源信号作快速分析。可控震源信号的频率一时间分析以往在处理中心进行,速度慢且需要有很大存贮量,不适于野外记录用技术分析。本文所提出的两种分析可控震源信号方法需用到矢端曲线和时变陷波滤波器,矢端曲线给出对可控震源性能和谐波失真的定性分析,快速时变滤波器给出存在于信号中谐波失真的定量及定性数据,并能发现可控震源的故障。在可控震源进行扫描时,无论矢端曲线还是滤波器都可对可控震源的重锤和平板加速度进行分析,并在可控震源移动到下一个震点之前自动向操作员提供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表条件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时,两种震源采集的地震资料存在明显的相位差异,处理中经常采用极性反转或相位调整的方法去解决,但是得到的处理结果精度不高,一致性处理效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初至信息的可控震源资料匹配滤波技术,基本思想是对同位置激发的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单炮记录分别进行初至拾取、拉平、叠加、子波提取处理,利用两者初至子波差异求取匹配算子,然后将匹配算子与可控震源记录褶积,完成可控震源采集数据的匹配滤波处理,实现两种震源资料的相位一致性。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极性反转或相位调整,该技术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常规可控震源因自身因素,工作频宽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可控震源高频出力的关键因素,得出可控震源高频出力特性曲线,基于扫描功率谱和扫描信号频变速率的关系,得到一种限定频谱高频拓展扫描信号设计方法,并对此方法设计高频拓展信号进行了井下对比接收。该限定频谱高频拓展方法不影响其他频段的能量,高频段震源畸变小,具有进一步拓展可控震源高频极限频率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横波可控震源相对于纵波可控震源应用范围要小很多,目前主要应用在浅层地震勘探和多波勘探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比较少。2017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制造了第一批较大吨位横波可控震源,并在国内某探区采用该震源进行多波勘探。本文就国内、外横波可控震源的主要产品型号、技术特征、极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S 波勘探为当今世界所瞩目,纷纷进行试验和研究。P 波和 S 波结合起来可以得到 P 波无法得到的重要的地下信息(孔隙率、孔隙内流体、泊松比等)。S 波勘探中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震源。为此,我们研究和生产了 S 波震源,其中效果最好的并能勘探到深部地层的是可控震源。方法是用钉子把铁板固定,在铁板上放置一堆重物,然后以水平方向连续变频震动铁板。因为这种方法会给地面造成损坏,而且难以采用,所以只好采用 P 波可控震源。Edelmann(1981)发明了用二台反相位 P 波可控震源以压制中间的 P 波,从而增强 S 波。这种方法被称为 Shover S 波新产生法。它仍使用原来的 P 波可控震源,但不会给地面带来损坏,可以说是简便的S波产生法。但Edelmann论文中对波干扰的利用和S波的实际地层传播能量讨论的不深刻(Dankbaar,1982).本文在介绍Shover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一台P波可控震源产生的S波,然后对二台反相位可控震源压制中问P波,增强S波的情况作了验证。此外,还研究二台反相位可控震源的VSP勘探。研究结果证明,本方法产生S波的能量可达到深层。  相似文献   

18.
地面力是可控震源在施工过程中箱体记录的震源特征信号之一,在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高保真扫描、超高效混叠采集等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震源箱体在记录震源特征信号的过程中,会有少部分震源特征信号记录异常,特别是地面力异常,会影响后续的谐波衰减、数据分离等资料处理。本文针对VE464箱体和Vib Pro箱体记录的震源特征信号,提出了一种利用时间信息、状态码、不计算QC的时窗数量、出力、局部能量等进行震源特征信号异常记录的检测方法。通过对震源特征信号记录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快速地发现震源特征信号的异常记录,在要求提交可控震源特征信号记录的采集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处理(Ⅱ)     
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用VPI和SU可控震源记录而得的数据,可用来探测浅层基底(200米)的可疑断层,说明可能掩盖所有反射严重的地滚波的存在。虽然,噪音问题是那样严重,但由于表层范围内的迭加平滑效应会使分辨率降低,为了避免这点,在表层记录的过程中就没有用迭加震源和(或)组合接收,而用可控震源的白噪化法(VSW)来压制那些大振幅噪音。在可控震源互相关之前,(VSW)法是以采用时变能量比例,因此可发现,常规自动数字增益控制对此用途来说,是很有效的。在互相关时出现按预期的增益,所以这  相似文献   

20.
瑞利面波的频率相关性可用于对地下浅层的成像和描述。大多数的面波分析都取决于对水平旅行基型瑞利波的相位速度的准确计算(这是以计算地滚波波长为基础的一对接收器间隔所测得的)。相干震源产生的噪声干扰限制了由波场反演确定的横波速度的可靠性。在这些非平面波中,非基型瑞利波(噪声)是体波、发散的和非震源产生的面波及较高型面波。各类噪声影响发散曲线,和反演的横波速度剖面的程度最终取决于频率和与震源间的距离。 根据到达时间和振幅上的道间相干性,多道记录能对噪声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离。另一优势表现在勘探过程的速度和冗余上。与非相关可控震源记录相似的时间变化频率中的多道记录分解能使每个频率分量以特有的连续性格式进行分析和演示。干扰混杂就能得以检验,其效应在频率和炮检距空间方面都能得以估价。频率分量的离散使信噪比在采集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得到实时最大化。 每一地滚波频率分量的线性分隔能通过每个频率分量的线性斜率简单计算出相位速度。相干面波波至的中断,分解记录上的可视化都能对采集和处理起到辅助作用。多道记录使较宽深度范围的单次测量勘探、单个野外排列的高度重复性,调整炮检距的能力都能有效地减少记录中的随机或非线性噪声传入。 多道炮点道集的频率扫描记录能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