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搞清几个概念 1.什么叫发色基团? 一般认为,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的共轭双键时,由于π电子活动性大,所需激发能很小,易吸收较长的光波,有可能使吸收光谱从紫外光区移至可见光区而显示颜色。这些分子中所具有的不饱和双键结构的基团,就称为发色基团。植物纤维原料中的>C=O(羰基)。>C=C<(乙烯基)、>C=S(乙硫羰基)、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反射,被人的视觉器官接受,视神经接受的光波长短,决定了色彩的区别。所以染料分子的结构是决定反射光波长短的因素。染料分子中包含了发色体,发色团和助色团三种成分。如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硝基、亚硝基、偶氮基、羰基等基团时,有机化合物则具有呈色的可能,这就是发色团。当发色团连接在苯、萘、蒽等的芳烃上,这些有机物就产生了颜色,通常称为发色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超滤分离鸡肉酶解物,制备分子质量小于1 ku、1~5 ku、大于5 ku的3个肽组分样品。采用盐酸水解鸡肉酶解物,制备氨基酸组分样品。以3个肽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及葡萄糖为原料,设计加或不加氧化鸡脂两类共8个模型反应体系,研究鸡肉酶解物中不同氨基组分对肉香味形成的贡献。通过分析比较反应产物在波长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和pH变化值,以及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发现对于加与不加氧化鸡脂的两类反应体系,均为随氨基组分的分子质量增大,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降低,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减少,这可能因分子质量大反应活性差导致。无论加或不加氧化鸡脂,均为氨基酸组分对含硫化合物贡献最大,小于1 ku和1~5 ku肽组分对吡嗪类化合物贡献最大。但氧化鸡脂中含有羰基类脂质氧化产物可对美拉德反应有影响,与不加氧化鸡脂相比,加入氧化鸡脂后420 nm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稍增加,产生的风味化合物总量大幅度下降,并有带烷基链的化合物(如2-甲基-5-丙基-噻吩)含量增加及新杂环化合物2-丁基吡啶出现。  相似文献   

4.
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反射,被人的视觉器官接受,视神经接受的光波长短,决定了色彩的区别。所以染料分子的结构是决定反射光波长短的因素。染料分子中包含了发色体,发色团和助色团三种成分。如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硝基、亚硝基、偶氮基、羰基等基团时,有机化合物则具有  相似文献   

5.
蒋红芝  陆春何 《广西轻工业》2009,25(9):18-18,20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形成深红色配位化合物,在可见光区5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蓝草中的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7.3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8%。  相似文献   

6.
程涛 《食品科学》1999,20(9):25-28
鸡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抑制氮蓝四唑(NBT)的光化还原,可以根据SOD对NBT光化还原的抑制作为酶活性的定量测定。鸡蛋中的SOD活性均可被H2O2抑制,表明鸡蛋中提纯的SOD为CuZn-SOD。蛋清、蛋黄的精提液、透析液、过柱液经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及NBT酶活性染色,在蓝色背景上有相似的但有区别的无色透明同工酶谱带。经光谱分析波长图谱显示,蛋清SOD最大吸收波长在可见光区为620nm处,紫外光区为274nm处,蛋黄SOD最大吸收波长在可见区为610nm处,紫外光区为280nm处。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品质分析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近红外品质分析技术1 .1 原理近红外是光谱中波长为 650~ 2 30 0 nm的光。在这个波长范围内 ,特定的原子群 (或称基团或组分 ,如水分基团、蛋白基团、油脂基团等 )有对应的特征吸收波长 ,而且符合比尔定律 ( Beer's Law) :即被吸收光量的对数值与样品中吸收该波长光的原子的聚集度存在线性关系。这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测定样品对某一特殊波长光的吸收值来计算这种特殊波长对应的原子群 (成分 )的聚集度 (百分比含量 )。将计算机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 ,就产生了当代的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技术。1 .2 系统特征快速 测定一个典型样品的…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测量丙烯酰胺添加前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变化,来研究精氨酸/葡萄糖的模式美拉德反应产物对丙烯酰胺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丙烯酰胺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荧光光谱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美拉德反应产物在42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为0.327,在吸收波长396 nm和发射波长462 nm条件下,荧光强度为96.48;添加丙烯酰胺并和精氨酸、葡萄糖沸水浴1 h后,其可见光吸收强度为0.159,下降了51.38%,荧光强度为50.75,下降47.40%。红外扫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的特征吸收峰在2 356 cm~(-1)和2 065 cm~(-1)处,加入美拉德反应产物溶液后,丙烯酰胺特征峰消失表明其状态发生改变。模式美拉德反应产物对丙烯酰胺的状态表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以结合状态存在并因此降低了丙烯酰胺的毒性,可为评估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测量丙烯酰胺添加前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变化,来研究精氨酸/葡萄糖的模式美拉德反应产物对丙烯酰胺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丙烯酰胺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荧光光谱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美拉德反应产物在42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为0.327,在吸收波长396 nm和发射波长462 nm条件下,荧光强度为96.48;添加丙烯酰胺并和精氨酸、葡萄糖沸水浴1 h后,其可见光吸收强度为0.159,下降了51.38%,荧光强度为50.75,下降47.40%。红外扫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的特征吸收峰在2 356 cm-1和2 065 cm-1处,加入美拉德反应产物溶液后,丙烯酰胺特征峰消失表明其状态发生改变。模式美拉德反应产物对丙烯酰胺的状态表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以结合状态存在并因此降低了丙烯酰胺的毒性,可为评估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玉米黄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可见吸收光谱,探讨了环己烷、石油醚、丙酮、乙醇和乙酸乙酯对玉米黄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玉米黄素稀溶液的吸收规律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玉米黄素在环己烷、石油醚、丙酮和乙酸乙酯溶液中特征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与以乙醇作为溶剂时相比有1 3nm的移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玉米黄素溶于不同溶剂时,溶剂分子与玉米黄素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1.
荧光性是有机化合物吸收短波长的光,并重新发射较长波长的光的性质。例如,许多有效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或光谱紫外区的光,并重新发射在可见光光谱中的光。这种作用的结果是,染色的纺织品显示出较为明亮,而白色的纺织品显得更白。以相似方式,现在已可得到光致变 色的化合物,它吸收紫外线辐射,并重新发射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以产生特定的色泽。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特征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法对蓝莓叶多酚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中含有羟基、糖基、苯环、甲氧基和含氧杂环等特征基团。蓝莓叶多酚在醇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354 nm和748 nm处。通过HPLC-MS的保留时间和多酚单体的一、二级质谱图分析,并与标准的质谱数据和保留时间比较,得知蓝莓叶多酚中有5种多酚单体,分别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原酸、甲基-芥子酸-己糖苷、5-O-阿魏酰奎尼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3.
蛇莓果实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成 《食品科学》2008,29(4):124-127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及辅色物质对蛇莓果实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H2的酸性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色素提取液在200~6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获得其3个吸收峰,而后分别探讨pH、碳水化合物、氧化剂以及辅色物质对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该色素的三个吸收峰波长分别为338、490、540nm;蛇莓果实色素对热较稳定,但不耐高温;pH对其影响很大,在低酸性条件下使用;氧化剂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防腐剂、碳水化合物对其影响不显著;各种辅色剂中谷氨酸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定色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麻籽油中木脂素类物质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的含量。根据SDG在200~400 nm紫外区有特征吸收,由光谱扫描曲线可知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SDG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显著的线性关系。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甲醇振荡提取亚麻籽油中的SDG,且排除此波长处可能的干扰物质,测定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SDG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法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7%,RSD为1.9%。  相似文献   

15.
对东非紫晶、玻利维亚紫黄晶和合成紫黄晶样品进行电子辐照处理,对比观察电子辐照前后紫晶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中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辐照处理前后紫晶的宝石学性质变化情况及致色机理。实验表明,电子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加深特定区域的紫晶颜色,具体表现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可见光区540 nm吸收峰增强。电子辐照处理导致东非紫晶的紫外光区221 nm吸收峰向228 nm移动;所有紫晶在中3 614 cm~(-1)处的吸收峰向3 620~3 623 cm~(-1)移动,这些光谱特征具有宝石学鉴定意义。对热处理褪色紫黄晶的辐照处理可令紫色恢复并浓集在布儒斯特纹处,进一步证实紫晶中Fe元素的分布具有方向性。Fe元素占位对紫晶致色意义重大,中红外光谱范围内探测到的结构水的吸收峰与颜色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研究胶原多肽与白酒中糠醛、苯甲醛、乙醛、异戊醛的分子作用机理,为健康白酒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紫外吸收光谱表明,胶原多肽在198 nm波长处的吸收峰强度随糠醛和苯甲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乙醛和异戊醛浓度较低时,胶原多肽的紫外吸收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当乙醛和异戊醛浓度较高时,胶原多肽在198 nm波长处的吸收峰强度增加,且分别在波长约为280 nm和290 nm处产生了一个强度逐渐增加的新吸收峰。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发现,白酒中的糠醛、苯甲醛、乙醛和异戊醛均对胶原多肽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糠醛和苯甲醛表现为静态猝灭,而乙醛和异戊醛表现为动态猝灭;热力学计算表明,糠醛和苯甲醛与胶原多肽是以疏水作用力结合,且结合位点数约为1自发进行的反应。三维荧光光谱显示,4 种醛类物质与胶原多肽发生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糠醛>苯甲醛>异戊醛>乙醛。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胶原多肽能够降低浓香型白酒中醛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色谱技术对小麦麸皮中阿魏酰低聚糖(FOs)进行了分离与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Os由酯化的阿魏酸、阿拉伯糖和木糖所组成。紫外光谱分析表明,FOs的MOPS缓冲液在325nm处有最大吸收值,证明了阿魏酸的存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Os在990cm-1处有一低强度的肩峰,表明阿拉伯糖基的存在,并且与吡喃型木糖O-3位相连;在1731cm-1处有酯键的特征吸收峰。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表明,分子质量为722和854的两种化合物是FOs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利用色谱技术对小麦麸皮中阿魏酰低聚糖(FOs)进行了分离与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Os由酯化的阿魏酸、阿拉伯糖和木糖所组成.紫外光谱分析表明,FOs的MOPS缓冲液在325nm处有最大吸收值.证明了阿魏酸的存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Os在990cm-1处有一低强度的肩峰.表明阿拉伯糖基的存在,并且与吡喃型木糖O-3位相连;在1731cm-1处有酯键的特征吸收峰.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表明,分子质量为722和854的两种化合物是FOs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硅硼镁铝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矿物,品质优良者可作宝石,属于稀有品种。本文利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对宝石级绿蓝色硅硼镁铝石进行测试,分析其谱学特征与致色机理。结果表明,硅硼镁铝石样品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显示出硼硅酸盐特征谱峰,红外光谱中1500~1300 cm-1范围内吸收峰由B-O伸缩振动引起,Si-O、Al-O伸缩振动与B-O弯曲振动导致1100~800 cm-1区域内出现吸收峰,575、429 cm-1与Fe-O伸缩振动有关;拉曼光谱中864、760 cm-1处拉曼峰分别归属于B-O伸缩、弯曲振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显示,样品的绿蓝色是由紫外区(200~400 nm)较窄吸收带和蓝色区与绿色区(440~560 nm)透过窗所致。274、390、446、457 nm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Fe3+中6A1→4A2 (F)跃迁、6A14  相似文献   

20.
凝胶过滤分离鸡肉蛋白酶解物时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在小肽的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紫外吸收的实际上只有肽键和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当肽键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峰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分析不同氨基酸的侧链结构在200-300nm范围内的吸收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小肽的分子结构中,200-220nm处的吸收峰主要是由肽健产生的,270-290nm范围内的吸收主要是由芳香氨基酸侧链的大π键产生的,当洗脱液在200-220nm无吸收时,检测波长设在200nm-220nm比设在250nm-300nm更灵敏、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