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镀Ni—Fe合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英斌  于金库 《腐蚀与防护》1999,20(8):355-356,370
介绍了适合于铸结晶器Ni-Fe合金单层溻镀技术的工艺配方,并对镀层的硬度、耐磨耗性能、耐热性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3%~5%Fe的Ni-Fe合金镀层的综合性能较好,耐磨耗性能为相同厚度镍镀层的两倍。  相似文献   

2.
李斌 《表面技术》1989,(3):11-16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电刷镀Fe-Ni合金镀层为层状组织;获得了HV_(50)940左右的硬化层:重点研究低温热处理对镀层组织和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引起300℃硬度升高的原因,分析得出导致镀层硬化的因素是晶化强化和弥散析出强化,晶化过程是以亚稳相的形成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电沉积厚层Ni—Fe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氨基磺酸盐电沉积Ni-Fe合金电解液的性质及镀层的性能。测定了电流密度,添加剂,杂质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立了电解液的配方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3-3.6,Dk=3-6A/dm^2,,T=55-65℃条件下可获得沉积速率达1μm/min,结合力良好的Ni-Fe合金镀层,而且一次性镀厚可达1.5mm以上。  相似文献   

4.
气体渗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使用一种廉价渗硼剂(LBI)在不同温度及保温时间下的渗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BI作渗硼剂是可行的,可获得连续、均匀、致密且无缺陷的渗硼层。  相似文献   

6.
7.
Fe—P非晶态合金电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声  龚敏 《腐蚀与防护》1998,19(3):105-107,122
在以氯气化亚铁和次磷酸钠为主盐的电解液中获得含P量Pp=10%~14%的Fe-P非晶态合金镀层,测量了镀层的差热分析同线和经不同热处理后镀层的显微硬度,据此分析了加热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直流电镀所得Fe-P非晶合金镀层很脆,使用交直流迭加电流进行电镀可以使镀导脆性大小减小。  相似文献   

8.
冲模的渗硼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模的渗硼工艺广西机电职工大学(广西南宁530007)韦玉屏电机转子叶片的材料为0.5mm硅钢片,用6工位级进模冲压加工.凸模材料原选用T10A,因磨损快,后改用Cr12MoV,耐磨性大大提高。但凸模出现折断现象,现改用T8A钢,经固体渗硼、淬火、回...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973-1373K,形变速率2×10^-5-1.5×10^-2s^-1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Fe-5Ni合金奥氏体的高温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高温变形时峰值应力σp与温度T和形变ε之间符合五式关系:Z=εexp(Q/RT)=A(sinh(ασp))^m。高应变速率区的激活能Q为314kJ/mol,与Fe的自扩散激活能Qsd相当,变形由空位扩散所控制;而低应变速率区的Q为202kJ/mol,约  相似文献   

10.
11.
在n-型Si片(100)面上直接电沉积Fe-Ni合金薄膜,并对电沉积过程特征及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当阴极电流密度高于1.0 A/dm2时,可获得连续致密的合金薄膜,且电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过程。在1.0~4.0 A/dm2范围内改变电流密度可调控合金薄膜的Ni质量分数从45%到78%之间改变,对应的电流效率在60%到66%之间变动。从XRD和TEM结果来看,合金薄膜由尺寸为10~30nm的纳米晶粒组成,且表现为Fe-Ni面心立方固溶体结构。合金薄膜的磁滞回线表现出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接近于零的矫顽力,表明该种纳米合金薄膜具有很好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综述准一维铁镍合金材料(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须)的各种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主要介绍模板法、磁场引导羰基热分解法、还原法、微波等离子体法、溶胶-凝胶-热分解还原法、配位共沉淀-热分解法等,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其制备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研制的新型NiCrWTi合金涂层,分析了NiCrWTi合金涂层常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质量稳定,组织结构致密,结合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沉积NiCrWTi合金涂层,为沉积多元合金涂层品种的多元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并分析TC21钛合金扩散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界面结合质量、显微硬度和压缩变形率随连接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接温度的提高及连接时间的延长分别导致扩散系数的增大和扩散程度的增加,同时变形能力增大,因而界面焊合率提高,但接头变形率增大;在880 ℃的连接温度下,只要连接时间介于15~30 min,界面焊合率就能达到100%,而接头变形率可控制在10%以内.接头显微硬度随连接温度的升高而明显提高,但随连接时间的变化存在峰值.对接头微观组织特征的分析表明:连接温度越高,两相长大速率越快,两相尺寸增大;但当连接温度达到980 ℃时,被焊母材处于β单相区,较快的冷却速度下α相不能完全析出,接头微观组织因此变为层片状的两相组织.随着连接时间的延长,两相尺寸先增大,当连接时间延长到90 min后,高温下由α相转变而来的β相增多并被保留下来,割裂了原有的两相,使两相尺寸减小.正是接头微观组织的这种变化特征,决定了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得到了温度为900~1200℃(温度间隔为50℃)、应变速率为0.1 s-1、应变量为35%条件下时效强化型铁镍基耐蚀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不同温度对试验合金的热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有较大影响。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峰值压缩应力逐渐减小,并且降低的幅度由急变缓。试验后样品的硬度也随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试验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均几乎保留着原有的铸态组织形貌,呈明显树枝晶,当试验温度较低时,再结晶程度很小,随着温度的提高,再结晶变得更明显,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有所增加,但远没有达到完成的地步。当温度为1150和1200℃时,显微照片上可见明显的沿晶裂纹,可能与试验温度过高有关,也可能与单道次变形量太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CuAlBe高强度阻尼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接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Ni箔作中间层对新型舰船准行器用阻尼材料CuAlBe合金与1Cr18Ni9T9不锈钢固相扩散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电镜、电子探针线扫描、X射线衍射及微区能等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焊接热循环易使CuAlBe合金近界面和成粗大β相,α相沿晶界网状分布这将引起热弹必马一阻尼功能退化,同时,CuAlBe合金与1Cu18Ni9Ti不锈钢两者塑性变形能力的差异及Cu-Ni界面Kirkendall}效  相似文献   

18.
杨锋  周少雄  朱弢  朱熠  孙永红 《表面技术》2012,41(2):50-52,112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镀层,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织结构,并测量了电沉积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沉积工艺可得到晶体结构的铁镍合金层,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层织构取向有所不同;镀层的磁性能随镍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开路测量条件下的最大磁导率高于冷轧态1J85合金。  相似文献   

19.
Be/CuCrZr合金扩散连接的界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Be侧镀Ti/Cu中间层,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将铍与CuCrZr合金进行扩散连接。通过AES、SEM(EDS)、室温剪切试验和XRD等分析其镀层形貌及成分、界面特性与相结构。结果表明:9μmTi、35μmCu镀层带征较为均匀,影响扩散连接强度的元素较少,采用双靶单侧镀复合膜的工艺有利于减少Ti镀层的氧化;界面剪切强度明显提高,最高可达243MPa,Be表面粗糙度的不同对强度影响不明显;Be-Ti连接强度高,剪切断裂均发生在Cu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