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不同调制信号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提出一种结合崔 威廉斯分布和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无线电调制分类识别方法。在信号预处理阶段,为了更好保留信号的时频特征,引入崔-威廉斯变换将原始时间序列转换成时频图像,进而将调制信号分类问题转化成图像识别问题。在信号识别阶段,通过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残差密集块和全局平均池化层,以克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差和训练时间久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具有识别率高、泛化能力强等优点。尤其是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表现更为优异,在信噪比为-4 dB时,8种信号的分类精度便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当对天气图像等场景复杂和特征不明显的图像进行识别时,往往存在识别率不高和特征冗余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ImageNet数据集的模型参数构建ResNeXt、Xception以及SENet 3种网络模型提取图像特征,采用领域自适应的判别联合分布自适应算法来相似化特征向量,完成高质量的特征表示,并以其结果为准则融合模型特征,将融合特征经过多层感知机训练以实现高准确率识别的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单一网络模型,进一步提升了图像分类准确率的上限。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人脸识别方法只基于一种特征、识别方法单一造成的识别率低的问题。使用多种特征融合进行人脸识别,可以有效改善单一特征因光照、角度以及尺度变化对识别的影响,提高识别率。经过试验证实,将LBPH、SIFT以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VIPLFaceNet特征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组合时,可以有效的结合3种特征的识别特点,获得比单一特征更好的识别率。当VIPLFaceNet、SIFT和LBPH3种特征以4∶1∶5的权重进行融合时,可以获得95.35%的识别率,识别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辐射源个体识别中单一神经网络随着辐射源个体数量的增加,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显著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集成模型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对增强数据集进行训练,然后利用集成学习方法中的硬投票方法对各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识别得到的结果进行集成表决,使得识别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在在辐射源个体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较高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在融合了DRSN、VGG、ResNet、GoogleNet、DenseNet 5类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后,相比于单一的神经网络,识别准确率能够提升了3%~20%,且在辐射源个体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识别率低、且易受光照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特征融合局部二值模式特征及核极限学习机的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利用引入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深层次信息,然后提取描述图像浅层纹理信息的局部二值模式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维度;将两种从不同层面描述图像的互补特征串行融合。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参数,利用融合的特征训练模型,得到最优模型进行缺陷识别。通过实验,在自建数据集训练后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7.5%,kappa系数达到95.1。相比利用单一特征检测,分类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经风电场实际验证,本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6.3%,Kappa系数为94.5,漏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识别算法复杂、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应用于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识别分类的新方法。首先在 Tensorflow中搭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建立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分类模型。其次利用分类模型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原始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提取扰动信号的深层次特征,并将其连接到Softmax分类器输出各扰动信号的识别率。最后将电能质量扰动信号通过递归图生成的二维轨迹图像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通过训练模型实现扰动信号的分类。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一维和二维表示均有较好的分类准确率,可以有效识别7种单一扰动和6种复合扰动信号。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一信号源特征无法准确识别局部放电(PD)类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BPNN)和D-S证据的高压电机PD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类型PD的脉冲相位信息、特高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进行采集,提取不同信号的特征向参数,再分别构造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改进的BPNN识别模型对PD类型识别,将3个识别模型的识别结果作为证据体采用D-S证据组合规则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结果进行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3类单一信号源独立识别各类PD类型的准确度存在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识别率分别为83.3%、90.0%、83.3%,但3类信号源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融合互补,有各自优势,可以解决故障诊断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D-S证据融合的高压电机PD类型的整体识别率提升至96.6%,实现了3种信号源的优势互补,与单一模型对比,所提方法可以稳定、准确地识别PD模式,具有更高准确率和可靠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声导波管道缺陷检测中存在的识别率低、鲁棒性差等问题,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对管道缺陷回波信号进行特征优化.首先,通过对超声导波缺陷回波信号进行处理,提取了信号在时域和时频域内的特征参数,构成联合特征向量.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联合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通过提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9%的主成分得到融合特征.最后用BP神经网络对融合特征进行训练和识别.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管道缺陷,与联合特征向量相比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自动调制识别技术,可在接收信号在样式未知、内容未知的前提条件下,自动对其调制方式进行估计。 提出一种基于深 度学习的调制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波形优化的方法迭代更新滤波器参数,对接收信号样本进行滤波,再通过深度识别网络进 行识别。 该方法在处理流程中存在识别结果对滤波器参数的反馈回路,能够减轻信道对调制识别结果的不利影响。 通过开源 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相比于几种利用经典深度学习网络的方法,识别率均有所提高。 特别是相比于传统的 CNN 方 法,识别率提高了约 7%。  相似文献   

10.
针对神经网络的识别一直停留在静态模式识别上的不足,釆用一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动态模式识别技术—隐马尔科夫 模型分析齿轮箱振动信号。 首先提取齿轮箱振动信号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的统计特征,组成 34 维全特征矢量,训练了一组全 特征-隐马尔科夫模型库;再通过主分量分析技术对全特征矢量进行降维处理,取其吸收信息量 98%以上的前 7 个主分量组成 主分量特征矢量,训练了另外一组主分量-隐马尔科夫模型库。 分别用两组独立的模型库进行齿轮箱故障识别。 结果表明,全 特征-隐马尔科夫模型库对齿轮正常、齿轮断齿的识别准确率为 97. 9%,对齿轮点蚀的识别准确率为 100%,程序运行耗时 22. 328 s,主分量-隐马尔科夫模型库对齿轮点蚀的和齿轮断齿识别准确率均达到 100%,程序运行耗时 4. 879 s。 振动信号特征 的降维处理没有降低故障的识别率,反而提升了故障识别准确率,同时大大提升了程序运行速度,这对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调制方式盲识别过程中,存在模型体积大、运算量高、无法部署至移动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与Ghost模块的轻量级CNN模型AG-CNN(attention and Ghost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调制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调制信号映射至复空间,并根据归一化点密度对映射点进行颜色处理,得到高阶特征密度星座图;将该特征作为AG-CNN模型的输入进行学习训练,最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接收端接收到的未知信号进行识别。实验表明,AG-CNN模型对散点为10 000的密度星座图识别率在99.95%以上,与相同层数的CNN模型相比,卷积层参数量压缩6.01倍,计算量压缩6.76倍,且相较于VGG-16、InceptionV3、ResNet-50、Shufflenet、Efficientnet等卷积网络模型,参数量与浮点数运算数下降明显,且在大幅节省学习参数量、降低模型复杂度的情况下,表现出优秀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汽轮机转子状态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汽轮机转子振动信号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汽轮机转子的状态识别。为了保证汽轮机转子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对称点模式(symmetrized dot pattern,SDP)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neural network,CNN)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SDP分析方法对汽轮机转子各方向、各位置的信号进行特征融合,获取融合特征的SDP图,最终基于CNN进行融合特征SDP图像识别,实现转子故障状态识别。与其他状态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不同状态特征的表征差异,进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识别精度。同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对转子振动状态识别精度最高,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是特征识别的有力工具。在研究对驻极体麦克图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图像特征的识别和学习算法,并给出了动量系数和学习率的调整方法。对比传统方法测定的结果,使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识别不规则特征时:减少了输入信息冗余,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神经网络输出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了精度,对麦克图像特征的平均识别正确率达到92.7%;识别速度也满足在线实时检测的要求。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该算法能实时有效地检测出驻极体麦克图像的特性。本文为研究图像不规则特征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罗旭飞  崔敏  张鹏 《电子测量技术》2022,45(11):140-146
针对循环神经网络存在提取特征单一,对特征的空间信息处理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骨骼的双支融合的人体行为识别模型。该模型由双向循环门网络和多尺度的残差网络融合的双支网络中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丰富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信息,并且在双向循环门网络中增加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升整个网络的性能,最后将特征信息经过分类器进行分类得到动作。分别使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进行实验,准确率分别为98.0%和67.8%。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模型能够获得更加完整的特征信息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势识别模型参数量大、训练速度缓慢且对设备要求高,增加了成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检测算法。首先利用Ghost模块设计轻量级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减少网络的参数量和计算量;通过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改进特征融合网络,提升网络检测精度;最后使用CIo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并加入Mosaic数据增强技术,加快模型收敛速度提升网络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大小仅为17.9M,较原YOLOv3模型大小减小了92.4%,平均精确度提高了0.6%。因此新的检测方法在减少模型参数量的同时,还可保证模型的检测精度和效率,为手势识别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复杂工况下管道系统堵塞状态识别模型精度出现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图像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管道内的堵塞物和三通件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声波检测管道得到不同工况的低频声压信号,滤波处理后进行平滑伪Wigner-Ville时频分析得到声信号时频分布图;然后,采用大津阈值分割法对单一和复杂工况时频分布图像进行自适应分割,得到堵塞物和三通件时频图像;最后,将单一工况下轻度堵塞、重度堵塞、三通件和管道尾端4种物体的时频图像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NN-SVM)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好参数的模型应用于复杂工况下不同程度堵塞物和三通件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4类目标在复杂工况下的识别率均达到96%以上,识别精度高于传统人工特征提取的模型。验证了堵塞物在不同工况下对声波的影响具有共性,与三通件具有差异性;对复杂工况下管道中不同程度堵塞物和三通件个体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克服工况分布差异对模型识别精度造成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受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影响,风机叶片常会出现裂纹、凹坑等缺陷。针对当前常用目标检测算法对风机叶片小尺寸缺陷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fficientDet算法的风机叶片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集图像数据并建立Pascal VOC格式的风机叶片缺陷图像数据集,然后对EfficientDet算法中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减少向下采样次数并调整有效特征层从而增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对小尺寸缺陷的检测能力,同时为特征融合网络增加融合路径提升算法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选用FReLU作为激活函数实现像素级空间信息建模,并通过Mosaic数据增强和Focal Loss损失函数增加小尺寸缺陷样本对于检测器的贡献。在建立的风机叶片缺陷图像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平均类别精度达到了96.15%,相较于原版的EfficientDet提升了3.77%,对小目标的检测性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开关柜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缺乏一定的泛化性能且识别准确率低,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的开关柜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在网络中加入残差模块以解决随着网络层数加深导致准确度饱和后出现退化的问题,并综合利用开关柜局部放电数据的浅层与深层特征融合学习,实现模式识别.通过开关柜不同绝缘缺陷类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获取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全局特征和个体间的共性特征,进而提高其分类准确率和模型鲁棒性,提出一种参 数共享迁移学习的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首先把源域上训练完成的网络逐层迁移至目标网络以获取最佳迁移层。 其次,在 迁移层后分别连接不同数量的卷积-池化块构成 4 个不同深度的卷积网络,并将其并行融合后连接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 利用 BCI 竞赛 IV Datasets 2a 对提出方法进行实验分析。 结果显示,使用 100%和 50%样本时所有受试者的平均辨识率分别为 80. 85%和 78. 9%,验证了提出方法在全局特征提取上的有效性小样本问题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