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动态     
《石油化工》2014,(8):876+885+891+902+907+923+928+933+942+980-981
<正>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出多功能生物聚合物石油化学新报(日),2014(4790):16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在生物塑料"DURABIO"系列产品中,又开发出一种光学特性、耐热性及耐潮湿性良好的新牌号产品。"DURABIO"系列产品是一种高功能透明生物工程塑料,与一般工程塑料相比,产品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及耐气候性等性能更加优良。现在,汽车空调、音响及车载导航系统所用的调节器等的面板一般都使用耐冲击性强的聚碳酸酯(PC)等透明树脂材料,但PC由于透过光失真,因  相似文献   

2.
技术动态     
<正>大日本印刷公司开发出使用植物原料的包装用薄膜化学工业时报(日),2011,(2765):3大日本印刷公司开发出部分原料为植物的包装用薄膜,其商品名为"Bio Mathic PET"。该公司主要致力于开发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的包装材料,包括积极推进使用植物原料的生物质塑料的包装材料实用化。生物质塑料的使用可  相似文献   

3.
技术动态     
《石油化工》2008,37(9)
<正> 马自达汽车制造厂与广岛大学合作研发聚丙烯生物塑料Eur Plast News,2008-06-17马自达汽车制造厂与广岛大学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将从非粮食衍生的纤维素生物质开发系列聚丙烯生物塑料以供汽车行业使用。该项目将使用所谓的"第二代"生物塑料生产技术,使用不可食用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如植物茎或木材刨花等)生产系列生物塑料,与目前由谷物、玉米或甘  相似文献   

4.
技术动态     
<正>日本帝人公司开发出新型生物聚碳酸酯树脂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14):15日本帝人公司通过对植物源生物聚碳酸酯(PC)树脂"PLANEXT"系列产品的改良,开发出新牌号产品"PLANENT D-7000"。该新牌号产品通过改变原有产品的分子结构,成功地使产品兼备耐热性和耐冲击性。以往的"PLANEXT"系列产品是利用从玉米粒等提取的淀粉  相似文献   

5.
<正>NEC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以非食用纤维素和油脂植物为原料,在生产高性能生物塑料时,能耗是以前用量的1/10(即二氧化碳排放较少)。这种高性能纤维素生物塑料由化学处理后的纤维素与油性腰果酚合成,纤维素是木材和秸秆的主要成分,腰果酚来自农业副产品腰果外壳。该塑料具有极好的热塑性、抗高温性和防水性能,其植物成分含量很高(接近70%),故计划将其商业化,以用  相似文献   

6.
正壳牌(Shell)公司位于美国洛杉矶诺科(Norco)的工厂利用塑料废料的热解液"成功"制造了高端化学品。该液态原料采用热解技术进行制备,是在处理难以回收塑料过程中的一种突破。利用该热解技术,壳牌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处理1 Mt/a塑料废料的目标。壳牌公司正与多家收集和转化塑料废料的公司合作,以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化,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化工厂利用塑料废料制造化学品,达到工业规模和盈利水平。Norco工厂的首批热解液原料由Nexu  相似文献   

7.
国外简讯     
<正> 生物工程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以乳酸为主原料,研制成功一种透明且生物分解性好的塑料。该塑料在土壤、海洋等自然环境中缓慢水解,3~6个月变为低分子量塑料,6~12个月由于微生物的代谢反应而开始分解,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产品日本安原化学公司以萜烯化合物原料,研制成功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萜烯联苯酚.该产品与双酚A有相同的反应活性,可用作聚酯、聚碳酸酯及环氧树脂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嘉吉-陶氏聚合物公司(Natureworks公司)2002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巴拉尔(Blair)建成140 kt/a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装置。该装置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得到乳酸,再以乳酸为原料,聚合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该公司预计2015年后生产能力达到1 kt/a。并通过改进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预计2012年后,聚乳酸的生产成  相似文献   

9.
<正> 丙醛系列产品——丙醛、丙酸、丙酸盐(或酯)、正丙醇和正丙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产品。可用于医药,农药、饲料和谷物防霉剂、食品防霉剂和抗氧剂、食品与化妆品用香料、溶剂(特别是印刷油墨和涂料溶剂)、增塑剂、染料助剂、纤维素丙酸酯塑料等。一、生产方法和用途分配 1.丙醛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丙醛生产方法有: (1) 乙烯羰基合成法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采用铑或钴催化剂经羰基化反应合成丙  相似文献   

10.
三菱化学公司开始进行最后的可行性研究,考察在海外建造一套基于植物原料如谷物的琥珀酸新装置。这是该公司进行衍生于基于植物原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塑料(GSP)业务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叔丁醇     
<正> 叔丁醇是一种低沸点溶剂,广泛用于塑料、涂料、洗涤剂、医药、杀虫剂和汽油添加剂等方面,是精细化工、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从C_4烃直接合成叔丁醇,既可直接投入市场又可加工成高纯iC_4~-及其系列产品,是  相似文献   

12.
<正>据日本《塑料工业联盟志》报道,目前为止,生物塑料的研发主要局限于以生物基作直接原料或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生物单体或聚合物等领域,但随着近年来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市场的扩大,以生物乙醇和甘油为原料生产生物塑料的技术广受关注并已实现商业化。这些塑料因为采用植物、微生物等作原料,均纳入到生物塑料范畴。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七章 生物工程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1 概述生物工程亦称生物技术,是当今迅速发展的一个高技术领域.它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进行某种服务的一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Neste公司近期完成了其100%可再生原料Neste RETM对环境影响的全生命周期评估(LCA)研究。与化石原料相比,Neste RETM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减少了85%以上,每千克Neste RETM碳足迹为0.45 kg CO2。该研究也表明,在化学和聚合物工业中将初级化石原料替换为Neste RETM可以使化石资源消耗减少85%以上。以Neste RETM原料生产聚丙烯为例,全生命周期评估的不仅是Neste RETM原料全生命周期中的排放量,也包括生产可再生聚丙烯塑料的过程。经评估,每千克可再生聚丙烯的碳足迹为0.90 kg CO2,展现出聚丙烯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潜力。通过生产可再生聚丙烯,化石资源的消耗减少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技术动态     
《石油化工》2013,(11):1196+1201+1206+1212+1217+1223+1234+1299-1300
<正>日本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开发出聚氨酯系合成木材新系列产品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29):19日本三洋化成工业公司成功地开发出聚氨酯系合成木材"サンモジュ-ル"新系列产品。聚氨酯合成材料常用于制造汽车和飞机的模型及作为型材被使用,新的合成材料比以往产品的吸水率低,因此提高了产品的尺寸稳定  相似文献   

16.
技术动态     
《石油化工》2013,(3):270+275+285+291+297+302+315+357
<正>页岩气开发将刺激美国塑料领域投资的增加Eur Plast News,2012-12-12美国化学理事会(ACC)称,大范围的页岩气蕴藏使美国从4~5年前成本最高的天然气生产国转变为目前成本最低的天然气生产国。ACC并没有对投资哪部分塑料和相关原料进行细分,但他们预期,最初的投资将用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建造化学品和树脂生产基地。美  相似文献   

17.
无锡轻工大学研究的L -乳酸中试通过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合同的要求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L -乳酸是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料 ,国外已经利用L -乳酸生产出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塑料 ,但因其生产成本高 ,国内还极少使用。1 997年 ,该校科技服务部与安微丰原生化集团公司签订了L -乳酸发酵新工艺中试协议。金其荣教授等人经过两年的努力 ,将国外所用的双酶法制糖原料 (即通过双酶法把淀粉制成葡萄糖再进行发酵的方法 )改为玉米粗粉直接发酵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为L -乳酸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无锡轻工大学L-乳酸中试通…  相似文献   

18.
日本科研人员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原生动物学中称为眼虫。裸藻不但容易培养,而且光合作用效率比陆地植物更高。研究指出,裸藻能在细胞内大量产生高分子糖。  相似文献   

19.
<正>在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可持续化学技术中心(CSCT)的科学家的研究之后,一些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将来可能会使用糖和二氧化碳制造,替代由原油制造的不可持续的塑料。聚碳酸酯(PC)是用途广泛、用量大的塑料,通常使用高毒性的光气原料生产。巴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一个新的工艺中,从糖和二氧化碳制成了替代的聚碳酸酯,过程使用低压和室  相似文献   

20.
《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为面向合成纤维、塑料等合成材料及其原料的生产、科研与应用领域的专业性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薄膜、塑料等)及其单体的合成技术及科研进展,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化纤及相关产业市场动态与发展预测等。本刊创刊于1986年,深受有关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人员及部门的欢迎,主要设"专家论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