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我国南方水稻需水量与需水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部份时间是田间持有水层的灌溉方法,其需水量就大于其他作物。根据我国南方主要稻区水稻灌溉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阐述了不同区域、不同水稻种类需水量及其变幅。需水系数是衡量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高低,需水系数的大或小取决于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产量越高,需水系数越小,灌溉水的利用率就高;产量低,需水系数就大,水的利用率也就低。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城市,对大湾区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暴雨洪涝对东莞城市规划、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洪减灾有重大影响,严重制约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东莞30个水文站32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GIS与Mann-Kendall检验、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讨论了东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2年来,东莞市年降雨时空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加,随时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汛期降雨量自西向东依次增加,中部向西逐渐降低,中部向东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变化,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60%~95%,非汛期降雨量中部凸显,东西两侧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大,有向两侧逐次降低的趋势,西南部最小;四季最大雨量中心由中部向东北部、东部、中部进行移动,最小降雨量稳定于西南部区域;月均降雨量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多年月平均占比6月份最大,占全年18.58%,12月份最小,占全年1.88%。研究结果可为东莞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频发的干旱情况影响该地区农业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研究玉米水分供需关系对于理解该地区干旱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FAO-56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作物需水量(ETc)和灌溉需水量(Ir),依托CROPWAT模型制定灌溉制度,并通过计算作物水分盈亏指数(CW)分析玉米水分盈余情况。结果表明:1960—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ET0和ETc呈下降趋势,有效降水量(Pe)、Ir和CW呈上升趋势;平均ET0、ETc、Pe和Ir分别为639.64、438.13、224.40和273.87 mm;由于不同水文年干旱条件不同,Pe并不能在所有年份满足玉米水分需求,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平均净灌溉定额分别为152.43、236.33、276.53和353.47 mm。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关系的研究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有助于区域水资源调控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控制灌溉水稻需水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利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内插法结合定积分对控制灌溉水稻的需水量进行了估测。以往野外调查时经常采取增大采样点数目,以及在内业计算时采取求平均值的方式,而没有考虑与需水量异质性关系密切的取样点位置的信息,从而导致所得结果可能不能真实反映需水量的现状。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设置采样点,利用采样点之间的相关性,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估计,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无法解决的样本不独立问题,使得调查结果更加接近总体真值。 相似文献
8.
泾河流域受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对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根据1957-2017年泾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资料,运用ArcGIS空间插值、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时段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及各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泾河流域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全年的67.80%和52.86%;泾河流域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为496.83 mm和1 481.24 (MJ·mm)/(hm~2·h),年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未来降雨侵蚀力将延续增加趋势,两者均在1996和2009年出现突变点且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7和17 a;泾河流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均呈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颍上县降雨量与受涝面积关系的分析,推导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有关政府部门根据降雨量可迅速推算受涝面积、做好防汛抢险排涝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河道主要控制点降雨量与水位涨幅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兴地区4个国家级水位站,1999—2011年的降雨和水位资料,运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根据长兴地区相应的水系特征,分别建立这四站降雨量变化与水位涨幅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①4个站的累计降雨量与水位涨幅具有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②从统计得出的骨干河道控制点的降雨量与水位涨幅关系图来看,港口站和天平桥站的关系图,点子略显凌乱,部分点子偏离较多,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③对一些偏离趋势的洪水场次,考虑到区间降雨以及上游高水位影响、水利工程运用等相关因素,分析、剔除和修改部分偏离的点据;④建议通过构建成熟可靠得数学模型和编制可视化的洪水预报软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获取足够精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为例,采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了2001 -2009年北京市18区(县)的水资源利用的相对效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18区(县)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有所提高;空间分布呈随机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即趋同或异质现象.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比得出,北京市各区(县)的用水效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进行边坡在极端降雨条件下的安全预警,探究边坡滑移特征在降雨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三维值模拟技术,以天津"720大暴雨"为典型,探讨了降雨强度和降雨类型对边坡滑移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类型对边坡滑移特征的影响不同;降雨类型对边坡滑移特征的影响可归结于瞬时降雨强度和前期累计降雨量对边坡滑移特征的影响;在典型强降雨过程中,浅层土体进入饱和状态的速度和雨强正相关;孔隙水的消散速度和渗径长度呈负相关,支护结构的存在会减缓孔隙水的消散。本文可以为边坡在极端降雨下的安全预警和边坡工程的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降雨在农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以及预报洪涝灾害、分析水资源等方面意义重大。利用全国1971—2010年74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干湿区划分,对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按等级进行划分,运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4个干湿区内不同等级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年降雨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过去40 a各干湿区年降雨日数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湿润区年降雨日数呈中部高、周边偏低分布趋势;②干旱区北部小雨的降雨贡献率和频率较高,半干旱区大到暴雨的降雨贡献率和频率低下;③在年代际变化中,1991—2000年湿润区年降雨量增加幅度最大,2001—2010年半湿润区年降雨量变化不明显;④各干湿分区的年降雨量近40 a突变趋势不一致,湿润区在2002年发生从多到少突变,而半干旱区未发生突变。研究成果对于预测旱涝灾害、分析水资源及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水足迹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ROPWAT8.0、CLIMWAT2.0和ArcGIS软件,计算和分析了2002-2018年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8年浙江省农作物总水足迹变动幅度较大,总体呈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地表水时空分布特性对可利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各流域地形、地貌、流域形状和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地表水资源无论是年际变化,还是年内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年际变化幅度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制约了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分析和研究这些变化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对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北省1965—2015年25个典型气象站汛期(6—9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和合成分析法对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PCD值为0.18~0.56,PCP值为47.26°~194.70°,汛期最大降水集中在7月上旬和中旬;PCD和PCP均存在35 a左右的主周期和20 a左右的次周期;近50年,PCD和PCP均不存在突变年份。②PC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河北南部PCP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承德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推迟。③多水年和少水年PCD的空间分布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多水年的PCD高值区多于少水年;多水年和少水年PCP空间分布较一致,河北南部PCP由中部地区向南北两侧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丰宁和围场向东西两侧逐渐推迟,但少水年比多水年PCP时间范围更长,空间差异更大。④从相关分析来看,汛期降水量与全省PCD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仅与承德、涉县、清河和馆陶的PCP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小麦、玉米依靠降雨满足作物需水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山西省播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分析了全省及11个分区有效灌溉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降雨有效利用量,与相应作物需水量作比较,分析了全省及各分区水地作物依靠降雨满足其需水要求的程度。结果表明:全省平水年有效降雨量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程度,小麦为31%、尚缺水69%,玉米为50%、缺水50%;干旱年满足程度则更低。降水总体上远不能满足作物耗水需要,且缺口很大。 相似文献
19.
20.
雷州半岛甘蔗种植达230多万亩,自然降雨对甘蔗生长影响很大.为此,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甘蔗的需水规律和当地自然降雨规律,对甘蔗需水与自然降雨耦合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甘蔗的灌溉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