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在目前,我国林业已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时刻,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采育林经验、技术和理论依据,并通过与近自然林经营的理论和技术要素的比较研究,分析在我国发展采育林的优点和采育林本身研究的不足,为采育林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做前期的准备,这对完善中国现代森林经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城市森林的建设正处于高潮阶段,数字化技术的进步逐步推动着城市森林的发展.本文以近自然林业、潜在自然植被和新演替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宫胁造林法"为实践基石,将经典理论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应用,开展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数字化设计探索.首先,文章梳理了近自然城市森林的发展历程,提出将数字化技术与近自然城市森林营建相结合的必...  相似文献   

3.
达良俊 《中国园林》2021,37(5):20-24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引发的都市病,以更好地促进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的都市生态哲学观,提出了城市近自然生命地标的构建理念,即营造以乡土植物及土著动物为主体的近自然型“地标性”生物群落,使其成为能够表征城市区域特征的生命新地标.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在上海浦东新区高...  相似文献   

4.
江堃 《园林》2009,(2):42-43
生态型绿化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生态型绿化建设“近自然”群落是植被恢复的一种新理念,它以生态学的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速、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绿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建筑品质却面临诸多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增加,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提出了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发展应融合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建筑、健康建筑的理念,同时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为典型案例,阐述了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道路的实践结果,为我国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悦  陈瑜  徐磊  王小慧  万路 《园林》2022,(4):128-133
为应对园林植物生态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本土植物多样性的恢复,依据生态建设应具有的植物多样性恢复生态观(包括重现观、动态观和系统观),提出近自然融合配置理念,即尊重植物生态规律,追求环境自然和谐与"植物友好"的同步实现,充分发挥本土植物的生态价值,构建近自然植物多样性群落.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南昌市梅岭风景区象...  相似文献   

7.
王敏  宋昊洋  朱雯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22,29(12):36-42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理念的启发下,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在河段尺度下进行近自然整体生态指标评价,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两方面构建评价方法,构建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规划框架。并在宏观尺度“蓝绿耦合”,协调构建“三横三纵多点”的整体生态格局;在中观尺度“以蓝养绿”,提出5类河段空间发展引导策略;在微观尺度“以绿愈蓝”,引导重点地块近自然修复。研究表明,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是实现蓝绿要素耦合关联、多价值协同的有效技术途径,有助于提升水网空间治理理念的全局性、治理内容的统筹性、治理方式的耦合性和治理策略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在自然境域中开展学习自然知识、建立自然情感、爱护自然行动力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和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很好补充。基于当今自然教育中商业运营机构多、受教距离远、受众范围小的问题,分析了社区花园作为自然教育载体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提出了社区花园景观化、多元化、共治化和可持续性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策略。以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为例,展示了其作为校园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贯穿于教学科研、科普互动、设计创新及施工运维中的自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谢文活 《广东建材》2008,(10):163-165
通过深圳市南山区建成区城市道路成南北走向的后海大道、南海大道、前海大道、及月亮湾大道(简称“四纵道路”)的绿化改造设计为例,探讨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生态园林景观的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Operational Landscape Units)的概念和划定流程;其次梳理了韦斯特布鲁克圩田保护边界划定和旧金山湾海岸带保护边界划定的案例;最后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划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2)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并为学生活动创建出一定的空间,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放手"策略,以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董楠楠  吴静  石鸿  任震 《风景园林》2019,26(7):107-112
当前国际前沿的屋顶绿化研究表明,屋顶绿化的城市能源和城市生态环境等环境综合效能越来越受重视。结合屋顶绿化全生命周期分析,提出基于环境效能的“预研究、深化设计、效能评估”的屋顶绿化研究性设计,并将此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Joy Garden屋顶花园中,对其进行风环境和日照模拟,初步设计出3种方案,从安全性、环境效益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价并确定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环境效能的深化设计项目建成后的效能评估结果表明,案例屋顶花园在建筑节能、雨洪管理、改善城市热环境、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提高环境效能方面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贺宇 《规划师》2011,27(12):89-94
大丽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改善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现状、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扩大与东盟国家的交往合作、发挥云南桥头堡区位优势、加快云南经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其景观绿化设计在突出地域特色化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和沿线旅游资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诠释,解决了公路沿线整体特色风貌的营造、资源的整合利用、配...  相似文献   

14.
城市原本的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受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更加严重,应对和适应雨洪的能力也有所降低.平潭县是福建省福州市典型的沿海地区,缺乏健全的城市排水系统,降雨和台风天气频繁发生,许多严重的内涝问题往往都是由特殊天气引发的.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平潭县景观绿化工程,在阐述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此概念在平潭县景...  相似文献   

15.
深圳龙岗区由于在特殊背景、特种要求下的发展状况及建设过快等因素,导致区域空间资源低品质利用、城市形态低标准蔓延。因此,抓住龙岗城市的典型特征、建构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有特色的整体城市形象,是龙岗区城市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陈健 《园林》2022,(6):61-67
绿化“四化”生态空间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起点,对绿地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城市商务区是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生态空间,对于推进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梳理分析绿化“四化”建设的发展背景与现状问题,从生态性、标识性、保护性和开放性等4个方面全面理解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景观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实践经验,以增加绿化总量、提升彩化水平、保有自然资源、完善绿地功能等目标为切入点,提出绿化“四化”理念在城市商务区绿地建设中的4点设计策略,并总结上述策略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景观建设中的典型应用成效,以期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紧锣密鼓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北京绿化隔离带上的许多农村发展却出现了发展滞后、环境恶劣、外来人口聚集等一系列问题,催生形成"城中村",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北京绿化隔离带上"城中村"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如何对其开发成为规划的关键,结合朝阳区高碑店村的规划实践,对此类"城中村"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位于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镇的黄屯老街于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由于所处的小城镇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其更新改造工程一直面临诸多困难。在经过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笔者归纳总结了小城镇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分别从改造资源、社会关系、居民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对面临的困境作出分析。在清楚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之后,借鉴王澍“自然建造”的概念提出小城镇历史街区“自然生长”的改造模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以黄屯老街的更新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自然生长”改造模式的整个流程。目前,该模式已在黄屯老街的改造工程中逐步实施,其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笔者希望以此为将来其他小城镇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末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中体西用"成为我国知识阶层对待外来事物的主流观点。作为这一时期兴建的宅邸院落,何园的造园者将近代化的居住建筑融合于传统化的园林空间之中。通过对其建构特点的解读,进一步剖析近代化建筑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造园观念的实践手法,对于理解传统园林理念与异质文化下的本土建筑思想表达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 19 世纪末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中体西用”成为我国知识阶层对待外来事物的主流观点。作为这一时期兴建的宅邸院落,何园的造园者将近代化的居住建筑融合于传统化的园林空间之中。通过对其建构特点的解读,进一步剖析近代化建筑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造园观念的实践手法,对于理解传统园林理念与异质文化下的本土建筑思想表达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