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申蓓  黄媛媛  吕玲玲 《人民黄河》2022,(9):122-125+154
小浪底工程建设及其运行对其上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小浪底工程影响区域河岸带进行研究,并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小浪底工程建设和运行期不同区域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小浪底工程建设期河岸带农田和草地面积增大;运营前期工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正向影响,其中聊城—滨州段河岸带受影响幅度最大;运营后期工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正向影响被黄河沿线的土地开发活动削弱,其中工程运营对河口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0—2020年间4期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当量因子估算方法,深入分析了洪泽湖环湖地区近30年来ESV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00—2013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及滩区治理提供参考,利用实测资料对2000—2013年的黄河下游冲淤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下游全断面累计冲刷17.162亿m3,冲刷最大年份为2003年;2冲刷在纵向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夹河滩以上河段冲刷面积超过了4 000 m2,而艾山以下河段不到1 000 m2;3同流量水位降幅上大下小,流量为3 000 m3/s时水位降幅为1.33~2.58 m,其中高村以上河段超过2 m、利津河段为1.33 m;4下游河道主槽排洪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滩区总面积3 154 km~2,现有耕地22.7万hm~2,人口189.52万人,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安全建设进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治水新思路,考虑黄河下游自然特点和水沙输移规律,提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区分区改造治理开发"的再造与生态治理设想。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实现了治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实施精准扶贫、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开展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研究,选择典型试点河段编制实施方案并进行治理试验,而后逐步向全下游河道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甘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5):74-76
黄河上游甘南段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甘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2000年相比损失640万美元,随着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开展,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2005年上升4 549万美元;2000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47倍,远高于经济产品的价值。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丁祖栋  武玲玲 《人民黄河》2022,(2):12-15+20
黄河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核心区之一,城市扩张给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按结构、功能、过程、发展等4个要素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物元模型为基础,结合海明贴近度理论,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15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了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10—2018年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波动状,除菏泽、济宁、聊城、滨州四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外,其他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所上升,郑州市、聊城市分别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提升、下降的典型市;从空间维度来看,2010年、2018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最高与最低分别均为东营市与焦作市,山东省沿黄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普遍比河南省沿黄城市的高,但15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系统学与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南四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额为61.7亿元。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1.7亿元,占总价值的51.4%;有机质生产价值为17.4亿元,占总价值的28.1%。在制定南四湖开发利用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是管理和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实验,综合运用经济学、资源学和生态学方法,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经过计算,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利用价值为71792.7×104元/a,其中,直接利用价值为34678.4×104元/a,间接利用价值为37114.3×104元/a。最后,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21,43(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分钟和小时资料、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20年8月3—4日黄河下游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场、触发机制和中尺度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加强和冷空气影响是产生大暴雨的有利环境场;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强降雨的直接原因;强降雨第一阶段上升运动中心在中高层,是由云体范围大而孤立的MβCS造成的,地面辐合线、低层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水汽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和东南沿海;第二阶段上升运动中心在中低层,径向垂直环流的形成使上升运动持续发展,强降雨是由多个对流云团合并而成的MβCS造成的,TBB(云顶亮温)梯度大,地面辐合线、风切变提供了触发机制,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为研究区,根据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方面对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由41.89提升为44.52,健康状况呈改善趋势,但总体健康状况为一般;黄河上游健康状况好于下游,黄河源区健康状况最好,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以及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健康状况最差。最后基于黄河流域水体岸边带生态健康状况,提出应加强水体岸边带植被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生态护堤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在黄河中为了能够利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挖河固堤,2001年下半年利用绞吸式挖泥船在黄河中实施动水开挖疏浚河槽的情况.对挖泥船型号的选择、施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如挖泥船适应的水流条件、船只调遣中存在的问题及输沙浓度等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滩区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述了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受灾情况和居民的收入情况,分析了滩区存在的洪水侵袭、政策不适宜、二级悬河、洪水威胁、人水共处、人水争地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需要重新考虑和研究新的滩区政策。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灾害环境的影响,生活保障程度差,贫困人口多。他们既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也是维系黄河大堤以及大堤之外居民安危的贡献者。滩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势必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黄河诸多举措的实施。研究滩区居民心理状况.既是建设滩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粗泥沙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输沙资料和淤积物取样分析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物中粒径≥0.05mm的泥沙含量多年平均值(1950-1995年)大约为40%,粒径≥0.025ram的混沙含量多年平均值(1950——1995年)约为70%。从各年代不同粒径泥沙的百分含量来看.粒径≥O.05mm的混沙百分含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50年代为42.1%.到80年代减少为37.2%.1990-1995年也只有35,4%.而粒径≥O.025mm的泥沙百分含量变化不大.基车维持在67%左右。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淤积物中粒径≥0.025mm的泥沙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从大量实测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讨论拦减粗沙及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给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黄河下游减淤的一些措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滩区享受蓄滞洪区运用政策补偿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家出台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处理蓄滞洪区运用后的群众受灾补偿和灾后重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滩区的蓄滞洪功能的发挥为黄河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依照《办法》,有必要对黄河下游滩区享受蓄滞洪区政策补偿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滩区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滩区补偿政策研究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为解决黄河下游治理方略和确保滩区群众生产之间矛盾而设立的专项研究,研究成果已于2005年10月通过验收。该研究选取“96·8”洪水、2000年调水调沙和2003年防汛漫滩村庄及部分“落河村”进行调查,依据2002年颁布实施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结合黄河下游滩区情况,确定了黄河下游滩区淹没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2005—2015年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基于GRACE RL05重力数据及全球陆面同化系统模型GLDAS进行陆地水储量反演,通过排除煤炭开采引起的区域质量变化提高反演精度,并分析降水、地下水变化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由GRACE卫星数据反演的黄河流域在2005—2015年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为-5.20 mm/a,2005—2006年的变化趋势达到-0.91 mm/月,各年内仅7—9月份呈现盈余状态;在[JP2]空间上,流域西部呈现为盈余状态,流域东部呈现为亏损状态;煤炭开采量转换的等效水高变化趋势为-1.95 mm/a,[JP]扣除该水高趋势得到更精确的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为-3.25 mm/a,其对传统陆地水储量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此外,降水与地下水变化分别是导致上、下游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综合考虑煤炭开采量影响,有助于提高传统陆地水储量反演方法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