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位技术在 MoSi_2 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复合材料增强相的原位引入和原位涂层两个方面,对制备MoSi2基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固态置换反应、机械合金化、反应浸渗和反应喷雾沉积等原位复合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从复合材料增强相的原位引入和原位涂层两个方面,对制备MoSi2基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固态置换反应、机械合金化、反应浸渗和反应喷雾沉积等原位复合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认为,读者会从“1986年技术预测”一文的十一节中得到极大的收获,读者那怕只阅读其中的一、二节也会有所受益。 例如在钢铁方面着重指出了不锈钢、微合金化钢和渗碳钢的发展趋向。 有色金属方面,其重点放在铝-锂合金、超纯钛和锌-铝合金方面。 耐热合金方面,综述了机械合金化材料和新的精炼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Al-Ni-Ti-Zr非平衡态合金粉末。将制备的Al基非平衡态合金粉末与聚四氟乙烯(PTFE)微米粉混合压制制备了非平衡态Al-Ni-Ti-Zr/PTFE反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球磨过程中粉末的相组成和形貌特征。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了球磨后合金粉末的相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非平衡态Al/PTFE反应材料的热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方法可以制备出Al基非平衡态合金粉末。存在弥散在Al基非晶基体中的纳米级微晶岛状区域。在升温速率10 K·min~(-1)、空气气氛下,非平衡态Al/PTFE反应材料的反应峰值温度为495℃,放热峰积面积为1775 J·g~(-1)。连续升温条件下,非平衡态Al/PTFE反应材料的放热反应具有典型的动力学特征,通过Kissinger法计算的反应活化能E_c为309.1 kJ·mol~(-1)。  相似文献   

5.
碳化钨-金属复合材料的热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机械合金化方法,以W、活性炭、Ni、Co为原料制备了WC-M(Ni/Co)复合材料,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对W-C-M粉末体系及其合成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粉末体系经机械合金化后颗粒细化,具有较大的畸变能;粉末体系以500r/min转速球磨15h后,在900℃下烧结后已经生成了WC和W2C,所有的W均已参与了反应;球磨时间为10h时,即使在1100℃下烧结后仍有部分W残留。MA过程提高了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降低了反应温度,使合成试样具有颗粒粒度约为1~3!m、分布较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韩国专利KR2009 50732中公布了一种韩国先进科技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研发的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钨重合金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先对钨粉和氧化物粉末进行首次机械合金化处理以获得合金化粉末;再对合金化粉末和过渡金属粉末进行二次机械合金化处理以形成氧化物弥散强化钨重合金粉末;然后将粉末模压成型后烧结。采用这种工艺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钨重合  相似文献   

7.
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原位反应合成法、内氧化法、大塑性变形法、机械合金化法、粉末冶金法5类制备工艺的机理、特点和研究现状。原位反应合成法具有浸润性好,界面清洁等优点,但制备工艺成本高,不适于规模化生产;内氧化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容易造成组织缺陷;大塑性变形工艺可制备粒度可控性好,界面清洁的复合材料,但粒度分布不均匀;机械合金化工艺简单易行、产量高,但粒径分布宽,易混入杂质;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的产品界面反应少、分布均匀、可以进行机加工,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复合材料界面容易受到污染。最后还探讨了纳米相增强铜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细晶钨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添加微量稀土氧化物Y2O3和机械合金化所制备的90W-7Ni-3Fe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试验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含微量稀土氧化物Y2O3的90W-7Ni-3Fe复合粉末,将粉末在1460~1480℃烧结30min,制备最大抗拉强度大于962MPa、延伸率为30.8%、钨晶粒尺寸为8~12μm的细晶高性能90W-7Ni-3Fe合金。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2O3对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位反应合成法、快速凝固工艺、大塑性变形法、高能球磨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6大类制备工艺方法的机理、特点、适用范围和现阶段开发程度,以及由这些制备工艺所开发出的新材料的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评价了各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在指出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铜-钨药型罩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机械合金化 (MA)技术实现了铜 -钨非互溶系的合金化。通过 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检测了其合金化的效果、W颗粒尺寸及分布 ,初步探索了用此合金制作药型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CuCr机械合金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 Cu和 Cr单质粉 (按重量比 1∶ 1混粉 )合成 Cu Cr合金粉。采用 X-射线衍射测试粉末的物相组织 ,扫描电镜分析粉末的微观形貌、各成份的含量以及元素的面分布 ,着重分析机械合金化工艺参数对 Cu Cr机械合金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 :球磨速度是影响 Cu Cr机械合金化工艺的主要因素 ,随球磨速度的增加 ,机械合金化效果显著 ;无论在各种不同的工艺参数的条件下 ,随球磨时间的延长 ,粉末都逐渐细化 ,Cu、Cr两相分布逐渐均匀 ,但合金化效果不明显 ;球料比对 Cu Cr机械合金化影响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 ,在其它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 ,随球料比增加 ,机械合金化效果增强 ;只是在较长球磨时间下球料比为 1 0∶ 1时才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2.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超强的力学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极高的长径比 ,是制备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评述了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的动态。详细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合金化和界面特性 ,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电子探针对一种复杂的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合金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可以使各种原料粉末实现合金化,同时也可使超细的稀土氧化物均匀分布于基体中。但这种合金化是不充分的,存在一定的微区成分偏离,这种偏离可以用微型扩散偶解释。且这种偏离可以通过热成型及固溶处理来降低直至消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三种性能优异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以及机械合金化工艺在合金粉末制造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TiB2-40Ni金属陶瓷复合粉末,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TiB2-40Ni金属陶瓷涂层,研究TiB2-40Ni粉末在不同球磨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研究TiB2-40Ni涂层的组织结构、孔隙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逐渐细化的陶瓷相TiB2包覆在Ni表面的含量增加;与粉末的主要物相相同,TiB2-40Ni涂层为TiB2和Ni相,涂层组织较致密,孔隙率低,平均硬度值为(643.5±56.8)HV0.3。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TiB2-40Ni金属陶瓷复合粉末,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TiB2-40Ni金属陶瓷涂层,研究TiB2-40Ni粉末在不同球磨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研究TiB2-40Ni涂层的组织结构、孔隙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逐渐细化的陶瓷相TiB2包覆在Ni表面的含量增加;与粉末的主要物相相同,TiB2-40Ni涂层为TiB2和Ni相,涂层组织较致密,孔隙率低,平均硬度值为(643.5±56.8)HV0.3。  相似文献   

17.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从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四川兵工学报》2010,31(8):F0003-F0003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建设,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经在有关齿轮机床、分度转台、锥齿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几何量误差精密测试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大型机械试验台技术以及振动噪声测试技术及其相关仪器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械合金化-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MA-FAPAS)技术,快速合成Sc,Sb掺杂的Mg2Si基热电材料,并对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摩尔分数为0.47%Sb的Mg2Si试样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均优于未掺杂试样,其平均电功率因子约为后者的2.2~2.3倍;电导率比采用熔融-热压法制备的同类试样有所提高;在低温阶段,掺杂摩尔分数为0.43%Sc的Mg2Si试样Seebeck系数约为307 K,达未掺杂试样的2.03倍;电功率因子在温度低于550 K时高于未掺杂试样,最大值与Sb掺杂试样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以机械合金化混合CNTs-SiC/Ni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法制备CNTs-SiC/Ni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SEM)、能谱仪(EDS)以及金相显微镜(OM)分析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以及熔覆层微观结构,研究转速对复合粉末中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熔覆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合金化转速的提高,镍球表面的包裹层越厚实,碳纳米管分散越均匀,当转速超过350 r/min时混合粉末被击碎,碳纳米管结构被破坏;随着转速的提高,熔覆层等轴晶和小枝晶混合区域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